健康體檢猶如汽車的定期保養,到了一定的公裡數就要全面檢查和維護,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态。隻是,體檢項目衆多,讓人眼花缭亂,應該如何選擇最适合自己的體檢套餐呢?讓專家來告訴你。
适合自己的才是對的
日前,家住江北街道49歲的吳先生到市中醫院體檢中心,說自己一年多沒體檢了,近期突然明顯消瘦,體力精力也下降,想做個體檢。突然變瘦,因素很多,比如,腸胃功能失常、甲亢或是糖尿病等都可能讓人消瘦。為此,在醫生指導下,吳先生的體檢項目,有針對性地包括了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胃腸鏡檢查等。“每個人的年齡以及健康狀況不同,健康體檢方案要因人而異。總原則是,隻選對不選貴,适合自己的才是對的。”市中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李蘭姣醫師說。
通常,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每1至2年檢查一次,檢查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者,尤其是具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腫瘤等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中老年人患各種疾病機率增加,體檢的間隔時間應縮短,半年至一年,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B超、胸片和三大(血尿便)常規。其中,肥胖者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者,應重點檢查心、腦、腎等器官。已婚婦女還應定期(每年1次)檢查子宮和乳腺,以便早期發現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
體檢報告怎麼看
體檢之後,面對專業的體檢報告,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人往往一臉茫然。
“拿到體檢報告後,首先全面看一下自己所做的檢查項目,然後看體檢結論。”李醫師介紹,體檢結論包含疾病的診斷及陽性檢查結果等,體檢結論上沒有提及的項目表示在本次檢查中正常。體檢發現問題,若是需要緊急處理的,體檢中心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受檢者單位負責人或受檢本人。一般醫生會根據異常結果的不同程度,用不同的詞語在體檢報告上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如建議“到××科門診進一步複查或診治”、定期複查等。
體檢結果常常用( )、(-)來表示,這裡的( )、(-)是用來表示結果的陽性、陰性。比如,尿常規分析化驗單上,一些項目後面寫了“ ”(或“ ”“ ”,表明程度不同),為陽性結果;相反,“-”号就是陰性結果。陽性結果通常是泌尿系統疾病的标志。然而,陽性或陰性,有時也代表着相反的一面,例如一位多年不孕的婦女發現尿液妊娠試驗為“ ”陽性時,已懷孕的信息會使她高興。随着醫學的發展,化驗、檢查項目也随之增加,對于其結果的陽性和陰性,要作具體分析。當弄不清它的含義時,可以咨詢醫生。
另外,李醫師提醒,看完結果後,體檢報告要細心保管。體檢報告的用處很多,通過對比曆年體檢結果,觀察指标的動态變化,就可及時發現病情進展。體檢報告還可以作為診斷依據之一,看病時有用。
面對“警訊”怎麼辦
“今年又是脂肪肝、高血脂,與去年一樣,沒大礙。”日前,在市區一家公司從事銷售工作的許先生,在市中醫院拿到體檢報告單後粗略看了一下,就随手往包裡一塞。許先生37歲,身體肥胖,平時工作忙,應酬多。他說,去年的體檢報告單上寫着:要低脂飲食、限酒、控制體重。但,因工作性質,他很難控制,這一年來,肉照吃,酒照喝,也沒鍛煉,不良生活習慣一點沒有改。
李醫師說,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年,經體檢查出的異常,居于前列的主要是體重指數增高(超重或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異常,還有心電圖異常、肺小結節、腫瘤指示異常等。其中,大多病因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出現“警訊”,應遵醫囑改變生活習慣,作針對性自我保健。如果聽之任之,或抱僥幸心理,也就違背了體檢的真正意義,查了等于白查。
那麼,如果這次檢查是正常的,是否就萬事大吉,三五年無憂了呢?李醫師說,也不是的,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動态系統,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發生着細微的變化。一次體檢的結果并不表示長期的穩定,有的人幾個月甚至幾天就有改變。所以,仍應持警覺之心,自覺、主動地堅持定期體檢,把握好自己健康的第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