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嘉圖】,資深媒體人,新會陳皮收藏及研究。對新會陳皮感興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
最近突然多了些讀者朋友的咨詢,内容大多是關于新會陳皮的“碎皮”。新會陳皮的“碎皮”是什麼?為什麼突然這麼多人問碎皮呢?是不是市場最近又有什麼“妖風”?
好奇之下老李跟這些讀者朋友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發現原來他們都是在網上或者直播上看到不少關于打着“性價比”旗号來銷售新會陳皮“碎皮”的商品,并購買了一些。顯然購買到的碎皮不盡人意,便來跟老李咨詢。
一般來說,完整的新會陳皮為三瓣一片(部分小青皮會開四瓣花,但僅限極少部分的小果皮),當其中的三瓣中的“一瓣”斷裂,就變成單瓣(或者雙瓣)的陳皮,就是我們說的“陳皮碎片”。常見的稱呼還有“角皮”、“碎皮”、“單片“、“單皮”等,都是市面上常見的對新會陳皮碎皮的稱呼。簡單來說,即非三瓣完整的新會陳皮,都可以成為碎皮。
最近向老李問詢“碎皮”的讀者明顯增多
老李曾經就“非完整”陳皮的産品做過簡單的介紹,例如把陳皮制作成“陳皮絲”,混合在其他茶品、湯料中,以調味品的位置加入到各種餐飲廚食中去,又或者其他周邊産品的形式去銷售,作為産品創新去制作陳皮相關食品,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顯然,在傳統的陳皮銷售中,是沒有專門且單一銷售“碎片陳皮”這個産品的,如果當前市場上出現了這種大量以“陳皮碎片”名義銷售的商品,就不是尋常的營銷手段了。
下面老李将從幾個方面解析,為什麼在“陳皮碎片”裡面,更容易采坑的。
為了避免誤傷友軍,老李先表明如下立場:
一、并不是所有“碎皮”都是套路,因為陳化過程中出現“碎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二、本文隻是針對陳皮“碎皮”銷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套路進行分析,請有碎皮銷售的商家不要自動代入某些角色;
三、誠信經營,正本清源,才是新會陳皮行業發展的長久之道。
某寶上關于新會陳皮“碎皮”的産品非常多
陳皮在陳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碎皮”“斷皮”等情況?碎皮、斷皮,其實都是陳皮在“自然”陳化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陳化,是消耗陳皮自身糖分、水份、纖維、油脂等物質的過程,與自然界動植物在死亡、凋謝後的氧化腐敗分解等過程,并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在陳皮氧化的過程中,陳皮本身也就是一片果皮而已,其并不具備抵抗自然腐敗規律的作用,更别說陳化本身就是需要氧化腐敗後得出的特殊結果。
也就是說,陳化本身就是通過自然氧化去消耗陳皮自身物質以達到增加風味、口感等過程,其斷裂、損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既然是自然的結果,隻要氧化(陳化)的時間足夠長,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既然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又為什麼需要專門去開設一個“碎皮”的産品以銷售呢?
自然陳化的陳皮,會出現自然斷裂的情況
銷售“碎皮”是一種“促銷”手段,并不能作為常态上面老李也解析了,碎皮作為新會陳皮陳化過程中的必然結果,那麼對于部分商家來說,就可以歸類了“損耗”,畢竟很多買家都在乎陳皮的外觀完整性(多用于送禮等),因此如何保持陳皮的完整度,也就成為了部分商家對陳皮進行人為操作的“剛需”。
總的來說,工藝皮就是一種可以人為避免“陳化碎皮”的手段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工藝皮完整的外觀、深顔色的外表、刺激的味道,就成了目前市場上主流陳皮産品之一。
自然斷裂的碎皮
這裡暫不說工藝皮,說說正常商家對于碎皮的處理。如果是按照過往傳統的新會陳皮銷售習慣,同一批年份自然陳化的陳皮,碎皮也是作為正常銷售的部分一并打包出清,并不會“單獨”再拿出來銷售,畢竟分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再次的耗損。
但有一個情況,即當市場下行時,商家就需要對“完整皮”和“碎皮”進行差異化的區分,并通過降價的手段來優先處理碎皮,以保證經營的成本。
同時,脆皮對于普通消費者是具備尾貨、高性價比的吸引力,因此按照此推測,當前大量“碎皮”産品的出現,也驗證了市場行情差的一面。
新會陳皮品質的好壞,跟“碎皮”與否無關
畢竟“碎皮”是一種新會陳皮的陳化後的形态,而對新會陳皮的品質是并沒有影響,而我們在區分新會陳皮品質時,也一直秉承“新會品種、新會種植、新會陳化”等标準,而外觀的完整度,并不作為評價其好壞的标準。
但也有部分商家以工藝皮,專門制作成“碎皮”的形式進行銷售,例如全部陳皮都是單一片狀,非自然斷裂的無規則分布的,基本就可以定義為是專門以”碎皮”形态銷售的工藝皮。
其皮色外觀發黑、内囊發暗、内囊部分紮實無脫落,煮泡後湯色發暗黃,如普洱熟茶的湯色,有刺激的果酸味道,就可以基本定義為人為造舊的工藝皮。
再次重申,工藝皮是不具備陳皮作用的人造陳皮,本質上還是一片果皮,雖然其具備柑皮的口感,但沒有陳皮的香味和作用,加之制作過程添加了大量海克斯“科技元素”,在此老李建議讀者朋友們遠離工藝皮。
以“斷皮”名義銷售的工藝皮
部分打着“性價比”銷售的“老碎皮”,本質上仍是“知假售假”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工藝造舊的陳皮,都喜歡以“老陳皮碎皮”的形式銷售。
對此讀者朋友們可以根據老李上述觀點進行判斷——碎皮是陳皮陳化長時間後的必然結果,那麼十年以上的老陳皮,基本都可以說無法保證其完整度,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老陳皮必然會“斷皮”,那麼以“特價”、“高性價比”等标榜“老陳皮碎皮”又是怎麼回事呢?
以老李自己以及身邊朋友的陳化經驗為例,新會陳皮在廣東或周邊的南方地區,陳化六年後就陸續出現了斷裂的現象,到了十年後其斷裂的範圍就更大,幾乎超過70%的十年以上陳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耗損(斷裂為多瓣,并出現嚴重的碎片化),而保存到三瓣完整的十年以上老皮,基本不到20%。
網友的陳皮進行翻曬後斷裂(有部分是因為運輸等外力斷裂)
對此情況,南方碎皮的情況又比北方輕微,因為其氣候比較濕潤、溫度相差不大,對陳皮的斷裂有緩沖作用;相反,在北方的秋冬季,特别是出現氣溫驟降、集中供暖等情況下,陳皮自身的熱脹冷縮和處于長期幹燥的環境下,會出現快速的自然崩裂(空氣幹燥是主要原因,并非因為陳化)。另外,陳皮翻曬、包裝運輸等外力,也是導緻陳皮斷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新會陳皮的“碎皮”行情,目前并不是主流行情,而正宗新會陳皮自然陳化過程中的“碎皮”,更不會比完整皮低價數倍、大批量地出售碎皮,例如部分商家碎皮的價格是整皮價格的2折到3折,而按照正常行情,新會皮的碎皮是整皮的7折至8折已經是成本極限。
這樣看來,當大家遇到大批量碎皮、低價,特别是标榜“老陳皮碎皮”出售時,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說不定你購買的,隻是人為掰斷的工藝皮罷了。
原創不易,謝絕剽竊。如對老李收藏的新會陳皮感興趣或者提供其他任何資訊,都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