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業務部門層出不窮的需求,如何入手進行需求分析?有沒有需求分析的标準方法論可供參考?以下就是為大家推薦的8大類需求分析方法:
流程圖
原型
用例圖
用戶故事(3C原則)
詞彙表
實體關系圖ERD
分解圖
下面着重介紹最常見的3種方法:流程圖、原型、用例圖方法:
流程圖
流程圖也叫工作流,業務分析師的主要技能之一。流程圖是需求分析師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業務幹系人常把自己的工作描述成一系列活動,并夾雜着業務活動和現有系統的支持。
需求分析師通過繪制流程,幫助自己和其它人員的理解,并以此确認自己理解的正确性。
見活物流程圖:
原型
最常見的需求分析方法同時又是需求分析的産出物,常以正式交付物形式交給業務和開發。一般會配合需求說明。看原型:
用例圖
用例圖展示了軟件系統是如何與它的用戶交互的。用例用橢圓形表示,角色用立着的小人表示。角色指軟件與之接口的人、組織或系統。
用例圖通常配合用例描述,用例描述是對用例圖中的每個用例進行的描述說明。用例方法在傳統的軟件企業中十分流行,因為每個用例描述都具體描述了一個功能的詳細需求,同時做為交付物直接讓開發人員使用。
用例描述包括一系列順序的步驟,描述軟件和角色應如何交互以實現業務目标。
需求分析分析常常有5個過程,這也是需求分析與篩選的漏鬥,層層過濾。從感性到理性,越往後越理性。
文章接下來會具體介紹需求分析的每個過程。
Step1 .篩掉明顯不合理的需求
這個過程判斷需求的合理性,用經驗、專業知識,甚至是直覺,過濾掉大部分需求。比如,當前技術不可能實現的或意義不大的、投入産出比低的、明顯不合理的需求。
産品從各種不同渠道可以收集到大量的需求,為了提高效率必須這麼做。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這需求做了會怎樣?不做又會怎樣?
如果做不做沒多大區别,甚至做了會起到負作用,可以直接過濾掉這條需求。
Step2 .挖掘用戶潛在需求、動機
這一步是用戶需求進化為産品需求的關鍵一步。用戶需求代表用戶想要的。而産品需求是解決方案要做什麼。這裡洞察出的需求可以是推薦算法優化、界面布局調整、新功能點,甚至是新産品等等。
因為用戶需求是用戶想要的東西,産品需求是滿足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産品經理要去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和動機。
如何挖掘用戶潛在需求和動機?
在用戶需求中帶有很強的不确定性,受環境、情緒等各種因素影響。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要素進行場景分析:
用戶需求:誰(用戶特征)在什麼情況下想滿足什麼需要
比如産品經理在調研過程中,用戶反饋添加過程太麻煩,沒法批量添加。産品經理在了解了為什麼需要批量添加後,用戶表明她是一名學生,想把課程表導入到list中方便查看。
對于一名大學生,在添加功能這裡遇到了麻煩,因為想添加課程表。這時候找到解決方法就變得容易了,如:利用OCR技術,掃描整張課程表直接導入。
添加課程表是最終的目的嗎?顯然不是,對方添加課程表是為了方便查看,更是為了上課時間快到了提醒她上課。因此導入後形成一個可視化的日程表,提醒上課。這就是需求挖掘過程。
Step3 .需求歸類
當了解了用戶的真實目的,會發現看似不同的需求背後是出于同一個目的。這時可以将多個同類需求歸類。
并通過以下必要的維度歸屬需求,如需求價值判斷維度:
廣度
頻率
強度
使用人數很多、頻率很高、需求很強烈,就是好需求。三者都不沾邊,可以判斷為無價值需求過濾掉。
需求價值判斷維度二:KANO模型
KANO模型算是痛點需求分析的加強版。通過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體現了需求實現程度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KANO需求分為5類:
基本(必備)型需求--Must-beQuality/Basic Quality
期望(意願)型需求--One-dimensional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興奮(魅力)型需求-Attractive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
無差異型需求--IndifferentQuality/Neutral Quality
反向(逆向)型需求--ReverseQuality
Step4 .需求歸類匹配産品定位
用戶體驗要素有五個層次: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其中涉及戰略層和範圍層,戰略層和範圍層即表示:
戰略層:企業與用戶對産品的期望和目标(做什麼,為誰而做?)
範圍層:功能及其内容需求集合(需要做哪些?)
到這一步,要考慮産品定位,戰略目标、目标用戶、功能範圍。
需求要為産品的目标服務,不然功能越做越多反而用戶流失。确定目标用戶很關鍵,分析目标用戶的過程也很有趣,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會這個階段的需求進行再次篩選。
Step5 .定義優先級
需求優先級的判定要在産品所處生命周期的判斷之上,不同産品生命周期的産品側重點不一樣。
産品初期(0-1):最小可行産品(MinimumViable Product,簡稱MVP),滿足用戶核心需求,快速上線,快速叠代。積累種子用戶。
成長期:繼續打磨核心需求,完善功能短闆,讓産品朝着指定方向發展。這時候會加大運營投入,用戶大量導入,需求激增。這時候團隊壓力很大,要控制好需求,把握好核心用戶,把資源用在刀刃上。同時重點關注留存和活躍,提高粘性和使用時長。
産品成熟期:不斷打磨産品,鞏固産品壁壘,制造興奮性需求,挖掘潛在用戶,擴大用戶規模。同時要開始考慮變現。
産品衰退期:盡量延長産品生命周期,持續帶給用戶新鮮感,留住用戶。擴充品類,孵化新産品。
需求符合當前發展目标的優先級最高,反之降低優先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