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九月江門熱力未減,崖門口外海風獵獵!從台山市赤溪鎮往東延伸入海,一座新的跨海大橋猶如巨龍卧波,神形初現。
正在建設中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吳冰 攝
這就是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
正在建設中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韓冬冬 攝
落日餘晖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韓冬冬 攝
黃茅海跨海通道起于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台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台山市鬥山鎮,線路全長約31公裡;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标準,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整個項目批複工期4年,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據介紹,項目建成後,将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構築起珠江口東岸及港澳地區輻射珠江口西岸、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主要高速通道,為江門、珠海等珠江口西岸城市乃至整個粵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強勁動力,也為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築牢基礎。
由此,在“中國僑都”江門,這條建設中的跨海大橋又被親切而形象地稱為“港澳台高速”——建成後如從江門台山出發,往東可跨海直達珠海金灣,再經市内高速連接港珠澳大橋,可望實現1小時内通達港澳,大大拉近珠江口西岸地區和大灣區核心區的距離。
值得點贊的是,黃茅海跨海通道跨海段長度14公裡,全球排名第八,在粵港澳大灣區僅次于港珠澳大橋和在建的深中通道,堪稱大灣區又一個“超級工程”。特别是,工程中設700米級超大斜拉橋2座。其中高欄港大橋拟采用鋼箱梁雙塔單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00米;黃茅海大橋拟采用鋼箱梁三塔雙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20米,建成後将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
日益“長高”的斜拉橋塔柱。陳德生 攝
其中,跨海橋梁部分優選了從起點到終點的弧形線位方案;主橋塔柱則結合中國美學和西方極簡文化,以及“圓”“柱”景觀造型元素,創新采用纖腰型獨柱式形式,外形簡潔、動感柔美,與黃茅海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地标性建築。
夜幕下的斜拉橋塔柱。韓冬冬 攝
用于給塔柱施工的超高塔吊。吳冰 攝
吊裝作業從黎明開始。韓冬冬 攝
由于跨海橋梁選址位于珠江口西部,海洋環境複雜,是全球台風發生頻率最高區域之一,且兩座斜拉橋分别跨越5萬噸、3萬噸、3千噸航道,通航條件複雜、防撞等級較高。因此,跨海橋梁在修建過程中,時刻面臨台風正面襲擊、超寬海域船撞、超強浪流沖擊、海洋腐蝕嚴重和超厚淤泥覆蓋等五大技術難點。
為此,通道從設計階段就融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理念,提出了全壽命周期建設要求,确保橋梁的強度和耐久性,可抗17級台風。施工過程中還采用了标準化設計、工廠化制造、機械化施工、裝配式安裝等現代建造技術,減少海上作業工序、時間及人員。整個建設過程,更凝聚了來自保利長大等建設單位的廣大勞動者的辛勤汗水。
工人在百米高空進行焊接作業。吳冰 攝
工人在百米高空辛勤工作中。陳德生 攝
開斜拉橋塔柱施工電梯的女工。陳德生 攝
工人們日以繼夜不停施工。韓冬冬 攝
下班後的休息時光。韓冬冬 攝
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進展順利,海域段兩座主橋的5座主塔已完成總量的50%左右,引橋和4處互通立交也同步推進中;象山隧道已累計掘進2240米,占總長度的70%左右。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将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灣區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遠眺建設中的大橋。吳冰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