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裝病,總會虐哭一堆父母。
起床鬧鐘響起了,媽媽發現孩子沒有一點兒動靜,因為還要到鋼琴老師處上課呢。困惑的媽媽走進了房間,發現小男孩皺着眉頭說:“媽媽,我不舒服。”
媽媽摸了摸小男孩的額頭,沒異樣呀,但看着孩子的表情,似乎又在生病。
“好吧,既然不舒服,我跟老師請假,那你要好好休息。”叮囑完孩子,媽媽說要出門買菜,臨出門前突然想上廁所。
當媽媽從廁所出來後,驚訝地聽到孩子房間裡傳出來“哈哈哈”的笑聲。
推門進去,發現孩子把自己的床當成了蹦床,正在床上興奮地蹦跳,哪裡有不舒服呢?
看見媽媽,小男孩懵了:“媽媽你不是出門了嗎?”
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情而裝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小朋友是因為不想上學,有些小朋友是因為不想上無聊的興趣班,還有些小朋友是不想看繪本……
小朋友裝生病,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屬于他們的細節原因,但大多數情況下是下面3種原因導緻,養孩子的父母們最好别錯過了解。
1、身邊有榜樣
父母的榜樣
一位媽媽早上起來,感覺困得睜不開眼,便拎起手機給上司打電話:“我突然肚子痛得厲害,跑了好幾趟廁所,今天不能上班了,請假一天……”
當她挂了電話,發現女兒盯着她看:“媽媽,你生病了嗎?我陪你去找醫生叔叔……”
媽媽有些尴尬也有些氣惱地說:“大人的事情,小屁孩别瞎嚷嚷……”
小夥伴的榜樣
曾記得兒子3歲多時,有一天早上,他跟我說:“媽媽,生病了就不用上學,我今天生病了,我能不上學嗎?”
“你哪裡不舒服了?”
“我沒有不舒服,我隻是生病了!”
我有點想笑,兒子繼續說:“我的好朋友小嘉前幾天生病了,不僅不用上學,還可以吃她最愛吃的棒棒糖,每天能吃兩根啊!所以我也想生病一下。”
當孩子身邊有大人裝病,或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由于生病而“獲得優待”,他們便很容易學會,這便是模仿的力量。蒙台梭利也說,孩子每一次的成長,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當然,壞習慣也往往來自模仿。當孩子身邊的爸媽不加注意,比如通過撒謊或說假話做出欺騙的行為,給孩子做了不良的榜樣,孩子們看在眼裡,也容易學在心裡,因為孩子以為這是正常的行為,所以自己也可以那樣做。
2、父母平時愛指責和批評
一位爸爸讓小男孩背古詩,孩子答應了,一開始也很認真,沒想到過了一會,竟然發現小男孩已經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生氣的爸爸懲罰小男孩站牆角。
第二天,當爸爸又安排小男孩背古詩時,小男孩苦着臉跟爸爸說“頭暈,背不了……”
沒多久,姥姥說要去公園玩,小男孩立即從床上爬起來,屁巅屁段跟着去了。
當孩子犯錯時,如果父母采用嚴厲的做法,比如總愛指責或批評孩子,孩子為了避免犯錯後受到同樣的懲罰或批評,那麼孩子在下一次就很可能會撒謊,裝病也便難免了。正如知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當面對孩子撒謊的案例時,一定要看其背後是否有嚴厲的父母。
3、智力成長的标志
一位3歲多的小女孩看到爺爺在吃顔色好看的藥丸,也伸手要吃,爺爺說:“這是藥物,生病才能吃。”
“我也生病了,也給我吃一顆吧!”
很明顯地,小女孩為了吃到好看的藥丸而“裝病”,這是孩子智力成長的表現,因為這意味着孩子的認知技能和自我控制已經在向成熟靠近,并且孩子已經具備了基礎的社交能力。正如兒童發展學家李康(Kang Lee)說,當你發現你兩歲孩子說了他生平第一個謊言時,你應該高興。
當父母面對孩子故意裝病時,應該怎麼辦?
有些父母跟我說,孩子偶爾撒謊、說假話不礙事,有時隻是為了方便做事情而已。
但父母們要記住的是,孩子是一棵“小幼苗”,他們毫無判斷力與道德感,他們分不清道德的界限,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像小幼苗時樹幹一旦長彎了,當他們變成參天大樹時,長彎的樹幹已經難以掰直。當父母哪天發現長大的孩子謊話連篇,把撒謊做得就像呼吸空氣那樣自然,這時就不僅僅是為了方便做事而已了,這樣的孩子将會遭遇更多的人際交往的問題,也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無數的障礙,甚至是意味着孩子已經走上了“自毀”的道路。
所以,父母倒不如從一開始便鼓勵孩子坦誠告知想法,而不是采用欺騙的手段。當然父母也需要提供給孩子能夠坦誠表達的家庭環境,比如父母不要指責和批評孩子,以至于孩子表達的嘴巴被“封住了”。當孩子裝病在床不願上學,父母在确認孩子真的沒有生病後,鼓勵孩子說出内心想法,父母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要因為孩子裝病而呵斥打罵孩子,而是鼓勵孩子直接說出不想上學的真實原因,父母再根據孩子的具體原因而做出應對。
一般來說,當孩子有意見和想法,如果父母總是采用鼓勵或适當認可的方式,那麼孩子就不會使用“拐彎抹角”的裝病方式。
所以,會“裝”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會“裝”的孩子背後有“裝”的“溫床”。你家也遇到了嗎?
關鍵字:裝病、撒謊、行為習慣、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咨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