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很多考生咨詢法考的報考資格,而自法考改革之後,适用的大規則就是“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
“老人老政策”是指:
如果你是2018年4月28日之前入學,就屬于“老人”,隻要是本科學曆就可以考,非法本、非全日制都行,即使是自考、專升本、網絡教育、成人教育都能考(必須是本科,專科不行)。
“新人新辦法”指的是:
如果你是2018年4月28日後入學學員,就屬于“新人”,下面幾種情況是具備報考資格的:
· 全日制法本考生;
· 全日制非法本且有法律碩士或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
· 全日制非法本及以上學曆并有相應學位,且擁有3年以上法律工作經驗。
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下圖(若身處放寬地區,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法考改革後的最大變化就是“新人新辦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法本考生報考。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要限制非法本考生報考呢?
咱們先來看看法考改革的目的:
為了從源頭抓起,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人才保障。
咱們國家每年有那麼多高校人才,怎樣才能保障法律人才,提高法律職業人員的素養和能力呢?
從法考角度來看,大體有兩種方式:
① 提高報名門檻,從源頭分流過濾;
② 提高考試難度,有能者上岸;
你覺得哪種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法律職業人員的素質呢?
小藍認為,相較于第一種的“出身論”,第二種顯然更合理一些。但也必須要承認,第二種方式的執行難度要遠高于第一種。
為什麼?因為法考的特點是“重者恒重”,雖然幾乎每年法考都有所調整,但調整部分終占少數,大部分法條是不會更改的。換句話說,每年的考試範圍基本是框死的,出題重點也基本雷同。
要想提高考試難度,就要在考題和形式上下大功夫,甚至改革整個法考模式,這就很容易陷入一種“卷不到頭誓不休”的狀态,本來考的是“1 1=2”,現在要加大難度,可能就得考“1 1為什麼等于2”,這樣就成了“為了難而難”,既燒腦,又無實際意義。
所以,法考改革之初,就選擇了限制報名條件這種方式,提高報名門檻。
當然,這樣的結果肯定會招緻部分非法本考生的不滿,所以官方又給“新人”考生留了一個口子:想報考,那就先去考法碩或從事3年法律工作。
初看該規定,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在給非法本考生出難題,但如果你往深處想一想,也就明白了這樣規定的原因。
舉個例子,如果我是一名電子專業的考生,因為備戰法考期間很努力,備考方法也很得當,最後成功拿下了法考證,這就能說明我有很高的法律素養了嗎?就代表着我有能力從事律師或者法官一職,依法斷案了嗎?
小藍深信,面對法考,不管是法本還是非法本,通關的概率都不會差太多,甚至可能非法本考生比法本考生還容易過考。但是法本考生在多年學習中所形成的法律思維和法律意識,是非法本考生所不具備的。即便有的法本考生求學期間不務正業,其耳濡目染的成效大概率也要比從未接觸過法律的大部分非法本考生要強。
官方當初在限制報名條件時,肯定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限制報考的基礎上,又給非法本考生留了機會,就是考法碩或從事法律工作三年,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培養非法本考生的法律思維和法律意識。
而且,縱觀這兩年的法考真題,尤其是2021年法考題,難度也在逐步提高,逐漸往實務化、案例化方向發展,注重實體法和程序法、不同法律體系之間的綜合考察。這就說明,法考以後也要從難度上篩選有能力的法律人才了。
所以,如果你正在備戰2022年法考,一定要做好備考規劃,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高效備考,深化理解,真正将法律知識化為己用,為應對考試乃至以後從事法律行業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