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突破1000萬人,再創曆史新高。這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在疫情在國内出現反複的背景下,2022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浮出水面。且公務員考試、國家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人數均創新高,反映出2022屆畢業生對于未來就業市場前景的擔憂,而在疫情背景下留學渠道受到極大影響,疊加部分出國留學學生的歸國潮,未來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将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就業難的問題每一年都會被言論拾起,成為人們衆說紛纭的焦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2022年學子們在為學習奔波繁忙時,對其工作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
應屆畢業生的擇業方向
企業就業及考研占人數大頭,找工作“卷”!
從此次的畢業生調查來看,考研人數呈上升趨勢,較上一年上升了6.57個百分點,反觀選擇企業就業的人數卻呈下降趨勢,這也從側面突出了畢業生企業就業率呈下降趨勢,找工作更卷更難。綜上,許多畢業生選擇考研、深造等其他形式來緩沖自己的就業平台期。
疫情影響仍有不确定性,畢業生就業期望下降!
專家曾指出: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疫情形勢并沒有得到緩解,疫情的發展形勢仍存在較大的不确定性。用人企業并不會因為疫情網開一面,反而會加重招人要求,增加上班時間。這樣的情況下,畢業生許多畢業生不得不更改自己對于工作選擇的标準!
畢業生薪資較去年提升,但仍未恢複至疫情前!
應屆生期望薪資較去年高,但仍低于疫情前,主要于4k-8k。可見2022應屆畢業生整體薪資期望仍未突破疫情前。
“新一線”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增強!
結合各地區本科院校畢業生實際占比和2022屆在本地區就業畢業生占比綜合來看,長三角地區人才的吸引力較強,其次是珠三角地區。而東北地區、中原地區人才吸引力較弱。
新一線城市近年來迅速發展、環境舒适、氣候宜人、生活節奏适中、新興行業逐步興起,崗位需求也逐漸增多,也為畢業生迎來了新的選擇。加上新一線城市針對以應屆生為代表的年輕人才制定的優惠政策,購房優惠、落戶、現金補貼等手段不拘一格,有效地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例如天津的引才政策表明,企業和高校的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的合同,為學生繳納了保險費滿足三個月的條件,政府按照一個人1000元人民币的标準下發補貼;成都近些年的發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對人才需求量也求大大增加。關于人才安家補貼,符合外籍條件的技能急需緊缺落戶人才,辦理落戶後,可按照《成都成都市急需緊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錄》分為A、B、C、D四類,從引進的次月起發放安家補貼,共補貼3年。人才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動力,隻有新鮮血液的源源不斷地湧入一座城市,這座城市才有發展的不竭動力,創造出新的價值。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成因分析
"高期望""慢就業"加劇
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就業觀念發生了轉變,已經從"要找到一個飯碗"轉變成"要找到一個金飯碗"。簡單說,不着急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和學生本人對工作的期望值高。既然一時之間無合适的工作,更多的家長甯願選擇讓孩子繼續深造。
勞動力總量供過于求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特别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人口生育的高峰期,形成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較高,給社會帶來了嚴峻的就業壓力。此外,随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而出現的農業勞動力大規模轉移以及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用人單位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勞動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互聯網 就業"模式尚需完善
"互聯網+"通過其自身的優勢,對傳統行業進行了優化升級轉型;使得傳統行業能夠适應當下的新發展;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地向前,推進大學生精準就業。
但當前"互聯網+就業"模式建設應用還不夠充分、就業指導服務方式還不夠科學等現實之困。要讓"互聯網 + 就業"模式成為推進大學生精準就業的新樣态,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其實現路徑。
領導層力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高等學校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人才培訓方向,進行相關專業設置的市場導向,與企業相對口,注重對實踐操作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斷增強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的競争能力和市場适應能力。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教育部2011年11月21日召開的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實現人才培養、社會需求與就業的良性互動。要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建立并完善就業狀況對高等教育的反饋機制。
社會要完善就業市場。一方面通過勞動力市場的競争和利益驅動,促使勞動者主動延緩就業,以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勞動力市場,提高人力資本的投資效率;第三,加大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增強勞動要素流動性。
大學生增強對此的适應度
析清自身優勢,制定大緻目标:
搞明白自己的優勢與性格,比如你是學市場營銷的,你性格喜歡安靜,就往市場分析策劃方面發展,如果你性格外向,就往營銷策劃方面發展,同樣這個專業,卻有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如果選錯,那工作起來就會特别痛苦。
确定職業理想,明确職業道路:
确定職業理想不是讓你空想,幻想,而是先想清楚自己将來想做什麼,比如你想做人力總監,你就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你想做公務員,那就去學行測申論。
多做實習實踐,提升技能閱曆:
企業都向招聘有經驗的員工,這樣可以快速上手,為公司創造效益。進行實習實踐,一來可以檢驗你所做的職業選擇;二來可以在實踐中進一步學習職業知識;三是積累職業經驗,為日後畢業入業做準備。
了解職位要求,及時調整融入:
有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根本不明确所要應聘或實踐的職位的要求,甚至也不衡量崗位與自己性格等是否合适,最終導緻應聘失敗,或者做起來很痛苦,最後辭職或者轉崗。
掌握專業技能,提升核心競争力:
沒有掌握最夠強職業技能,就很難有不可替代性,從而很難成為企業的核心員工,影響自己的晉升與發展。如果這個工作誰都能做,你永遠就是可能被淘汰的對象。如果這個工作隻有你能做,你就能跟老闆升職加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