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雞蛋殼做肥料改善土壤的原理

雞蛋殼做肥料改善土壤的原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07:04:54

雞蛋殼做肥料改善土壤的原理?開發出制成土壤調理劑的技術後,诏安每年富餘的8萬噸牡蛎殼不再煩人,妙解難題之餘,一個新的産業正冉冉升起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雞蛋殼做肥料改善土壤的原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雞蛋殼做肥料改善土壤的原理(開發土壤調節新技術)1

雞蛋殼做肥料改善土壤的原理

開發出制成土壤調理劑的技術後,诏安每年富餘的8萬噸牡蛎殼不再煩人,妙解難題之餘,一個新的産業正冉冉升起

牡蛎殼,翻身

東南網11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吳楠 沈乾生)

诏安是全省最大的牡蛎吊養基地,全縣年産牡蛎9.2萬噸。按1∶9的肉殼比,年産超8萬噸牡蛎殼。

長期以來,牡蛎殼得不到有效處理,被視為固體廢棄物。诏安引入先進技術,将其加工成土壤調理劑,既為海量固廢提供出路,又能有效修複酸化嚴重、重金屬污染等土壤問題。

煩惱

诏安縣四都鎮是牡蛎養殖重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鎮幾乎家家戶戶從事牡蛎養殖與加工。該鎮西梧村村支書吳志雄如此形容牡蛎殼成災的場面:“村道兩旁的牡蛎殼堆成小山,車都開不進來,臭氣熏天,污水橫流。”

鄰村大梧村有更悠久的牡蛎養殖曆史。全村4000多人口中,近70%是從業者。這裡不僅自産牡蛎,還為臨近的漳浦、雲霄甚至廣東的養殖戶提供代工。最多時,村裡的牡蛎殼可堆成8個足球場。

如何化解牡蛎殼的煩惱,當地心有餘而力不足。早年,牡蛎殼的主流處理方式是燒制成白灰,用于粉刷牆壁。“約20年前,村裡有不少殼灰窯,日夜燒制牡蛎殼。”吳志雄還記得,當時牡蛎殼灰在建築領域大有市場,毗鄰的廣東甚至有人專門開着小船前來收購,“一筐可賣2元多”。

但牡蛎殼在燒制過程中,易産生空氣污染,殼灰窯一開火,周邊農民在家裡根本待不住。随着水泥逐漸成為建築業的主要原料,牡蛎殼灰開始失去市場。村裡殼灰窯相繼關停,大量的牡蛎殼無處可去。

實際上,牡蛎殼的回收利用方式不隻一種。但和燒制白灰相比,其他方式的消化能力可謂杯水車薪。以用作牡蛎育苗載體為例,牡蛎殼經鑽孔、串聯成串後,便可重回大海,吊養育苗。“加工過程費時費力,價格低廉,而且作為育苗載體的牡蛎殼需滿足較高的質量标準。”吳志雄說,這僅能消化當地不到四十分之一的牡蛎殼。

诏安也曾嘗試引入小型加工廠,通過烘幹、粉碎等簡單流程,将牡蛎殼加工成飼料添加劑等初級産品。但由于産品附加值低,利潤有限,這些加工廠往往難以為繼。因此,挖坑掩埋、傾倒入海、随地堆積一度成了大部分牡蛎殼的最終歸宿,由此造成海域面積減少、鄉村環境污染等問題。

妙解

如何化解牡蛎殼的煩惱?惠安人王永明從土辦法中得到啟發。“惠安多旱地,普遍種植花生、地瓜,土壤易滋生病蟲害,老人們習慣撒上牡蛎殼粉給土壤治病。”為驗證這一功效,2011年起,王永明開始赴日、韓等國家和台灣等地區考察。

他發現,在這些地方,以牡蛎殼粉為主要原料的土壤調理劑已被廣泛使用。大量研究與田間實踐證實,牡蛎殼的成分能有效中和酸化土壤,同時規避了傳統石灰粉易導緻土壤闆結的弊端,又能鈍化重金屬,提高土壤肥力。

彼時,國内還沒有土壤調理劑的概念,王永明認為前景可期。2013年,廣東發生有毒镉大米事件,引發社會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關注。次年,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結果顯示,全國土壤重金屬超标率為16.1%。

“我希望可以打造‘牡蛎—牡蛎肉—牡蛎殼—調理劑’的海洋循環經濟模式,讓曾經的固廢反哺土壤。”2011年,王永明在泉州成立福建省瑪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4年後遷往诏安四都鎮。其間,他從日本仙台市引入基礎技術框架,并進行多年的技術攻關。

“牡蛎殼的研磨是這套技術的核心。顆粒形狀、微距孔尺度等,都将影響到植物吸收程度以及土壤修複效果。”幾年間,在農業部下屬的全國農技中心支持下,王永明團隊在南方10多個省份開展了田間試驗,證實該産品具有明顯的調酸、降镉等修複效果。2014年10月,瑪塔獲批農業部土壤調理劑肥料登記證。當前,全國僅有6家企業獲此認證,我省僅此1家。

土壤問題較為突出的西南及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是這款土壤調理劑的主要市場。2014年,湖南長株潭地區成為全國重金屬耕地修複綜合治理試點之一。瑪塔參與其中的“VIP N”修複工程,其産品在8000畝耕地中得到應用。結果表明,當地産出的水稻镉含量下降30%以上,且作物産量不減反增。今年,建瓯也引入瑪塔産品,用于修複3萬多畝土地,葡萄、苦瓜等瓜果作物的品質有了顯著提升。

對牡蛎産地而言,牡蛎殼污染問題則得到根治。瑪塔是目前國内最大的生物質土壤調理劑産銷基地,全部投産後,年可産成品近8萬噸。平均1.5噸牡蛎殼可産1噸土壤調理劑的生産水平,意味着全縣的牡蛎殼都有了出路。去年底,西梧村投資建設10畝的牡蛎加工中心,改變以往家家戶戶門前屋後亂堆牡蛎殼的局面。西梧村的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成為省、市、縣三級美麗鄉村。

願景

對牡蛎殼事業,王永明有更大的願景。他希望,能依托其提供土壤問題全套解決方案。

“針對不同的土壤與作物,需調整調理劑的成分配比以及施用方案,我們不僅賣産品,還賣包括測土配方、田間管理技術等全套解決方案。”他表示,當前,他的團隊正與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在平和縣開辟試驗基地。平和是著名的蜜柚之鄉,但化學藥肥的大量使用,讓當地土壤不堪重負。研究團隊正在試驗,牡蛎殼産品對土壤中的農殘是否同樣具有吸附作用。

同時,他在探索土壤綜合修複治理模式。“牡蛎殼能有效鈍化土壤中的重金屬,但不能根除。”他在調研時發現,國内外不少地方正嘗試使用超富集植物修複技術,來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這類植物天然具有吸附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特性,并不影響自身生長。當前,瑪塔引進近60種超富集植物,并進行吸附效果測評,未來打算在三亞建立育種育苗基地。

按他們的設想,将結合牡蛎殼調理劑與超富集植物,構建一套土壤“1 1”綜合治理方案——耕作期,使用土壤調理劑,鈍化重金屬元素;休耕期,則種上超富集植物,吸附重金屬元素,從而根治土壤重金屬污染。

這套技術要想真正落地,他認為需要先解決推廣難題。他如此形容最初推廣土壤調節劑的艱難:“扛着鋤頭和噴霧器,帶着農民在田間地頭做實驗,一個個說服他們。”他說,推廣過程中,官方力量不可缺位,希望政府與社會資本有更深入的合作,通過BOT等模式推進這項事業。

實際上,牡蛎殼還有更多元的利用途徑,包括化工原料、水體淨化劑、醫用碳酸鈣等領域。瑪塔也正向這些領域嘗試,但王永明說,環保領域的運用,依然是他們專注的方向。不久前的常州校園毒地事件,讓他有了新計劃:将土壤修複技術拓展到更多場景,包括用于場地修複工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