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2:09:40

[億歐導讀]

僅靠辣條或許撐不起600億估值。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衛龍成于辣條困于辣條)1

題圖來自“原創圖片”

文丨胡小鳳

編輯|顧彥

兩次遞交上市申請後,近日,衛龍終于通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

衛龍做辣條的故事充滿傳奇性:老闆劉衛平草根出身,硬是把市場上貼有“垃圾食品”标簽、單價五毛的辣條,做到了單價五塊、年營收超40億元,離登陸資本市場就差臨門一腳。

今年4月的Pre-IPO輪融資後,衛龍的估值就達到了600億。這個數字被外界頻繁拿來與在A股上市的休閑零食企業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和洽洽食品對比,已經大于三者當前市值的總和。

上市之前,衛龍面臨的質疑不斷:一家做辣條的憑什麼上市?為什麼要和做堅果的三隻松鼠比?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衛龍撐得起600億的高估值嗎?

一包辣條的進化史

辣條起源于湖南平江。當地自古就有做醬幹豆制品的傳統,《平江縣志》中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平江的長壽醬幹曾被列為宮廷貢品。

1998年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平江人民損失慘重,制作醬幹的原材料大豆更是價格瘋漲,當地師傅開始尋找新的原材料。他們發現面粉供應充裕且價格便宜,于是将面粉制作成面筋,再用生産醬幹的方法制成麻辣面筋,這便是辣條的雛形。

平江縣有制作辣條的配方,卻并不出産原材料小麥。1999年,平江人劉衛平帶着配方離開家鄉,來到了盛産小麥的中原地區,在河南漯河鐵東開發區開了一家食品加工廠,并從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找到靈感,正式開創出第一根辣條,随後申請了“衛龍”商标。

辣條雖然單價低,市場空間卻并不小。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辣條行業市場規模為651億元,估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49億元。

國内做辣條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2600家經營範圍含“調味面制品、辣條”的企業;近5年以來,辣條相關企業注冊量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2020年新增742家,年度注冊增速超過50%。

為什麼衛龍能在衆多辣條企業中脫穎而出,并成為辣條上市第一股?

這與其憑借成功的品牌營銷搶占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心智有很大關系。“垃圾食品”是辣條在很多人心中的固有印象,為了樹立安全、衛生的品牌形象,衛龍在營銷宣傳上下足了功夫。尤其在2014年至2016年間,衛龍的多場營銷成功出圈,獲得了巨大的流量關注。

2014年衛龍搬進全自動化的新廠房,特意請來專業攝影團隊拍攝宣傳片,充滿科技感的車間圖片很快登上微博熱搜。2015年,衛龍借諧音梗模仿電影《逃學威龍》創作惡搞視頻,喚起人們心中學生時代關于辣條的記憶。

在嘗到了甜頭後,2016年衛龍頻繁操作網絡營銷。與暴走漫畫聯名宣傳;請來知名網紅“富士康第一質檢員”張全蛋,通過一個流水線工人的視角,将衛龍的車間、生産線直播展示給大衆;甚至借着iphone7發布走起蘋果營銷風,蘋果的帶貨文案、簡約的産品設計、黑白灰的色調,讓衛龍成功圈粉一波。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衛龍成于辣條困于辣條)2

圖源:衛龍招股書

衛龍的包裝也不斷變高端,從簡包、透明包逐漸到鋁箔、鋁膜等,價格同樣随之一路上漲。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建議零售價,根據重量和保質期的不同,獨立包裝的衛龍辣條目前售價在1元到12.8元不等,最便宜的衛龍大面筋1元錢小包裝隻有28克。

這一系列操作,讓“衛龍相比其他辣條更幹淨、衛生”成為消費者心中的認知,也塑造了衛龍辣條年輕幽默個性化的品牌形象,頗受年輕人喜歡。根據招股書披露,衛龍有95%的消費者年齡在35歲以下,55%的消費者年齡在25歲以下。

從營銷成本上,也能看出衛龍對營銷的依賴和重視。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衛龍的銷售費用從2.35億元攀升至3.71億元,2021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達2.63億元;其中,推廣及廣告費用從2018年的2680.9萬元增至2020年的4665.8萬元,2020年廣告費同比增長超過50%。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衛龍成于辣條困于辣條)3

除了靠品牌營銷成功占領消費者心智,衛龍的業績還離不開其強大的線下銷售渠道。

與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銷售渠道嚴重依賴第三方線上平台不同,衛龍的主要銷售渠道為線下的商超、連鎖便利店等經銷商。截至2021年6月30日,衛龍擁有2150名線下經銷商,覆蓋零售終端網點超62萬個,其中8成分布在低線城市。

衛龍對經銷商的管理可以用強勢來形容,主要采用一級經銷模式,通常在經銷商付款後交付産品。除在産品保質期内發生的産品質量問題之外,公司一般不接受經銷商的退貨或換貨。此外經銷商們對媒體透露,壓貨、爆款捎新貨甚至“二選一”等政策,都讓他們倍感壓力。

強大的線下渠道及強勢的管理帶來的效果顯著。招股書披露,衛龍超九成營收來自線下渠道,2018-2020年,衛龍線下渠道收入分别為25.2億元、31.3億元、37.4億元,營收占比高達91.6%、92.6%及90.7%。

備受質疑的高估值

出圈的營銷加上強大的線下銷售渠道,衛龍不愁賣也不差錢。

根據招股書,2018年-2021年上半年,衛龍的營收分别為27.52億元、33.85億元、41.20億元和23.03億元,2019年-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率分别為23.01%、21.73%、22.06%。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衛龍實現歸母淨利潤4.76億元、6.58億元、8.19億元和3.58億元,2019年-2021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長38.24%、24.47%、-2.45%。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衛龍的淨利潤增速同比降至為負,公司解釋主要是上半年銷售及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大幅增長所緻。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衛龍成于辣條困于辣條)4

成立至今20年,衛龍隻在2021年4月引入過外部資本,完成了5.49億美元Pre-IPO輪融資。資方包括CPE源峰(中信産業基金)、高瓴、騰訊、雲鋒基金、紅杉資本等8家國内頂級投資機構,合計持有衛龍約5.85%股份。

根據此輪融資計算,衛龍總股本20.93億股,每股折合4.48美元,衛龍投後估值為93.77億美元,約合人民币600億元。

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後,衛龍的估值被外界頻繁拿來與在A股上市的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和洽洽食品進行對比。截至11月26日收盤,三隻松鼠、良品鋪子、洽洽食品的市值分别為150億元、169億元和271億元,衛龍的600億融資後估值已超三家市值總和。

為什麼三隻松鼠等做堅果起家的品牌,市值比不上一家做辣條的估值?

從業績來看,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和洽洽食品的營收規模均在衛龍之上。2020年,3家公司的營收分别為97.94億元、78.94億元和52.89億元,而同期衛龍的營收僅為41.2億元。

但若看利潤,則是衛龍更賺錢。衛龍招股書中稱:“我們的淨利潤率在2020年達到19.9%,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該淨利潤率高于2020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約10%的平均淨利潤率。”而同期三隻松鼠、洽洽、良品鋪子淨利潤分别為3.01億元、7.90億和3.44億元,淨利率為3.07%、15.22%、4.36%,遠低于衛龍。

其實從産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看,衛龍和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并沒有可比性。

招股書中将休閑食品按品類可分為10個類别,分別為:糖果、巧克力及蜜餞;種子及堅果炒貨;香脆休閑食品;面包、蛋糕與糕點;餅幹;肉質以及水産動物制品;調味面制品;休閑蔬菜制品;休閑豆幹制品以及其他休閑食品。

三隻松鼠等一開始做種子及堅果炒貨起家,現在業務領域已經基本拓展至休閑食品全品類。這些發端于堅果、蜜餞的品牌,打的是健康和高端的品牌形象,主要通過線上電商渠道銷售。

而衛龍從做調味面制品(辣條)開始,現在業務主要包括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和豆制品三大類,主要依靠線下銷售渠道。品牌定位上,辣條即使包裝得高端,也無法成為健康食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衛龍與涪陵榨菜、洽洽食品有一些相似性,同樣走的是“獨特的品類 占領消費者心智 強大的線下渠道”路線。

但與洽洽食品和涪陵榨菜對比,衛龍的估值依舊偏高。按照衛龍2020年8.19億元的淨利潤和目前600億估值計算,對應的PE為73.34倍,而目前洽洽和涪陵榨菜對應的靜态PE分别為34.33、38.22,遠低于衛龍估值水平。

從行業規模來看,衛龍的估值也有些站不住腳。

招股書數據顯示,按零售額計算,2020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的市場規模為人民币7749億元,預計2020年至2025年年複合增長率将達到7.3%,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将達到人民币11014億元。而衛龍占整體市場份額的1.2%,也就是說其市場份額為92.988億元。

再看衛龍的營收結構,2021年上半年,衛龍調味面制品收入14.01億元,占比60.9%;蔬菜制品收入7.93億元,占比34.4%;豆幹制品收入1.09億元,占比4.7%。可以看出,調味面制品是衛龍的主要業務,其次是蔬菜制品,二者給衛龍帶來的營收占比超95%。

衛龍辣條受歡迎程度(衛龍成于辣條困于辣條)5

而2020年中國調味面制品市場規模為412億元,辣味休閑蔬菜制品市場規模為223億元,2025年将分别增長至672億元和512億元。按零售額計,衛龍在調味面制品和辣味休閑蔬菜制品市場中市場份額均位列第一,分别為13.8%和10.8%。按此計算,2020年衛龍兩大主要業務的市場份額分别為75.81億元和24.08億元。

即使行業市場集中度偏低、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再好,也越不過行業天花闆,衛龍的600億估值,已經與其主要業務目前的整體市場規模不相上下。

想要用一級市場的估值,去說服二級市場的投資人,衛龍急需講出一個新故事。

前後受困的多元化

兩次遞交上市申請的衛龍,顯然不甘于在幾百億的辣條市場裡打轉,而是瞄準了近萬億市場規模的休閑零食市場。這也意味着,衛龍或許終究将和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成為對手。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億歐EqualOcean,很多頭部食品公司,走的都是“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五多戰略,開始做主打産品,主業做強之後再做品類的多元化,衛龍也不會例外。

從2017年開始,衛龍就在品牌擴張和産品多元化上積極嘗試。招股書顯示,衛龍調味面制品包括面筋、辣棒、親嘴燒等,蔬菜制品包括魔芋爽及風吃海帶等;豆制品則包括軟豆皮、78°鹵蛋、親嘴豆幹、肉制品等。

衛龍的多元化布局與三隻松鼠、良品鋪子覆蓋休閑食品全領域不同,目前産品主要還是以辣味為主。前期成功的品牌營銷讓“衛龍是一家做辣條的企業”深入人心,如果去做了糕點、果脯蜜餞等,會擾亂消費者的品牌認知,也讓衛龍在新品類中競争受限。

從營收數據來看,衛龍的多元化戰略效果還不太明顯,調味面制品依然扛起了公司的營收大旗,但占比正逐步縮減。2018-2020年,衛龍辣條的收入分别為21.62億、24.75億和26.90億元,占收入比重分别為78.6%、73.1%、65.3%。

其他品類尚未崛起,而衛龍的辣條業務已經面臨着新的競争者,百草味、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等零食廠商也在拓展辣條品類。

2015年,三隻松鼠就上線了辣條項目,2017年正式推出“約辣”系列,2020年一度進入辣條人氣榜前三;鹽津鋪子曾經喊出要做中國“辣條行業第二”的口号,2019年推出辣條“小新王子”,2020年其辣條業務實現收入5043.79萬元。

辣條還存在區域“割據”問題,不同地區口味差異較大,比如有的地區喜歡吃辣,而衛龍的口味為了覆蓋更多的消費人群偏向甜辣。衛龍在辣條行業看似一家獨大,但仍有很多規模較小的辣條品牌享有較高的區域影響力,比如麻辣王子、源氏大辣片、霸王絲、志輝鞋底辣片、邬辣媽等。

此外,“垃圾食品”也是辣條很難摘掉的标簽。2019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針對辣條發布統一分類及添加劑使用标準,并要求企業改善産品配方,降低辣條中鹽、脂肪、糖含量,提升産品營養健康水平。随着監管的介入和市場的規範,未來所有辣條廠商都将按照統一的标準生産辣條,衛龍前期在衛生、健康等方面積累的優勢也會逐漸弱化。

寫在最後

衛龍辣條是許多消費者心中的“yyds”,但僅靠辣條或許撐不起600億的估值。

零食品類面臨的競争對手更多也更強大,而消費者還抱有“衛龍等于辣條”的固有認知,讓其在新品類中競争受限,多元化又會削弱原有優勢,或許衛龍需要更加謹慎。

衛龍在新戰場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