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人們進食之後經過消化與吸收,食物殘渣便會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盡相同,有的人可能三天才排便一次,而有的人則一天排便三次。那麼怎樣的排便才更健康呢?
首先,對于排便的次數,由于個體的差異都是不相同的。總的來說成年人每天排便1-3次是比較合理的,嬰幼兒則每天可能排便3-5次。當成人每天排便的次數超過3次時,是需要重視的,要考慮有無腸道的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腹瀉。
當每周排便的次數小于三次,也需要警惕了,你可能出現了便秘的症狀。除了大便次數減少,便秘還會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大便幹結。在臨床上,如果超過3天沒有排便,醫生就會給病人使用開塞露或其他有助于排便的藥物。
除了排便的次數,排便量和大便的性狀也可以幫助人們判斷大便是否健康。
排便量、大便性狀也能看出健康狀況每天的排便量和進食的種類、數量、液體的攝入量以及排便次數和消化功能都是有關的。成年人一般每天的排便量約為100-300g。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糞便應該是黃褐色或者棕黃色的軟便。當糞便堅硬,如同栗子一樣,則是發生了便秘。消化不良或者急性腸炎時,大便可能非常稀或者像水一樣。
至于大便的氣味,也是因膳食種類的不同而不一樣的。吃肉多的話味道會重一些,吃素的話味道則會輕一些。如果糞便發黑并且有腥臭味,就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了。
了解了這些糞便相關的知識,不妨來判斷一下,你的大便健康嗎?其實大便就像是消化系統寫給我們的一封信,反映了這些器官的功能情況。
一旦出現了大便性狀或者便次等的改變,又自覺找不到原因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
(耿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