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在位時間很短呢#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君主,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但是在位時間隻有短短13年,既沒有他爹康熙61年那麼長,也比他兒子乾隆的60年還短,要是乾隆算上當太上皇那幾年,得有63年了,絕對算得上清朝乃至中國封建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雖然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不上在位最長的,但他卻是清朝的續命皇帝,如果沒有他,那絕對沒有後世所稱的“康乾盛世”。
而他在位時間之所以這麼短,也跟他登基晚有關。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四十五歲了,在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中,除了武則天,登基時間算他最晚了,其他朝代的皇帝基本上成年就可以登基了。
之所以這麼晚,還得問他老爹康熙皇帝。
康熙十七年,胤禛在皇宮中出生,是康熙第四子,然後就被抱給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撫養作為皇子。雖然起點比别人高,不過如果按照正常劇本走的話,他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因為滿清入關之後為了統治合法性,也玩起了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他的二哥胤礽才是皇子們中的人生赢家,因為大阿哥是長子但不是嫡子,胤礽才是正經的康熙嫡子,一生下來就被康熙内定為“儲君”,不出意外的話下一任皇帝就是他了。
不過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康熙很長壽,生龍活虎到不行,生兒子生女兒,完全看不出一點行将就木的樣子。這下已經做了快30年太子的胤礽坐不住了,要是康熙超長待機,自己豈不是清朝版的查爾斯王儲?不行,得讓老爹趕緊下來。
于是胤礽謀劃着讓康熙早點退位,父子之間爆發矛盾,“儲君”和“皇權”矛盾再次上演。而康熙為了瓦解這個針對他的危機,兩次廢掉太子兩次養蠱,就此拉開九子奪嫡序幕。
也正是因為九子奪嫡,才讓胤禛出了頭,因為在九子奪嫡過程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不顯山不露水,暗中在積蓄力量,研究他的兄弟們的弱點準備一擊必殺,也正是這種特質最終獲得康熙的認可,讓康熙覺得他才是能夠真正擺平自己晚年留下的爛攤子的人。
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有多糟?作為一個文治武功的皇帝,康熙前期确實做得很好,然後到老了就開始想着要享受了,就像劉皇叔說的:打了那麼久的仗,還不讓我享受享受了?接着奏樂,接着舞!
康熙躺在功勞簿上享受,政務基本廢弛,還縱容自己的親信貪腐,結果就是各級官員沆瀣一氣,财政虧空嚴重,官員還借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還與社會上的商人、地主士紳勾結“賣官鬻爵”,貪腐成風,土地兼并嚴重,老百姓民不聊生。
黃河頻頻鬧水災,水利系統年久失修,洪災旱災輪着來。
國庫裡雖然還有2000餘萬兩的結餘,但實際上1200萬兩都是賬單,錢都被各級官員以種種借口挪用或借走了,其中主管财政的戶部自身就借用了250萬兩。
以至于康熙去世的時候,好好的盛世局面被弄的是面目全非,當真應了那句話: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對外,西北準噶爾部再次發動叛亂。噶爾丹敗亡後,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部台吉,準噶爾部又與清朝再次發生沖突。1716年,準噶爾部出兵西藏,占領拉薩。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軍覆沒。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趕走準噶爾軍。
結果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1723年)支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蔔藏丹津,糾集二十萬人進攻西甯反清。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于北京,在他去世後不久,45歲的胤禛登基為帝,是為雍正,他接手的清朝處處都要花錢,可國庫就是沒錢,可不就是一個内憂外患的局面。
除此之外,朝堂内部還有個八爺黨。畢竟老八失敗之後,八爺黨全力推胤禛的弟弟胤禵出來競争太子之位。如今胤禛赢了,八爺黨自然不服氣,想把雍正搞下來或者架空。
不過早登基有早登基的好處,晚登基也有晚登基的好處。雍正登基晚,但經曆了九子奪嫡這一殘酷政治鬥争的洗禮,整個人的心智也變得超級成熟,加上他曾多次在康熙授命下下到民間巡查,因此對于地方上的各種弊端,了解的也更要清楚。
田文鏡
所以等雍正登基之後,立即大刀闊斧開始整治。為了能夠把事情落實下去,雍正一方面下大力打擊八爺黨,該軟禁軟禁,該殺的殺,也趁機培養了不少自己的心腹,收攏權力。
以雷厲風行之勢,大力整頓吏治,首先罷斥各省巡撫中貪黩和庸懦不勝任的官員,随令各省督撫整饬屬下官吏,貪酷者參處,庸碌者裁汰。同時對朝中各部官員進行裁員,裁掉了一大批庸碌無能之輩,并重用漢人大臣李衛、田文鏡等人進行大力反腐,在地方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納糧等政策,充盈國庫。
同時讓自己的最信任的兄弟“胤祥”負責大清朝的“戶部”、“工部”的工作,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就把他父親留下的水利等基礎建設問題最大程度地解決了。
雍正自己更拼,十三年時間内他在奏折上的批字高達1000多萬字,還寫作500多萬字,經常工作到深夜,然後第二天早早起來上早朝,很多事情事必躬親,玩命一樣在工作。
而且雍正還很節儉,其實是因為他日常的确簡樸得有些過分,堂堂帝王甚至專門針對剩飯剩菜的問題給禦膳房下诏,要求不能随意倒掉,人如果确實不能吃,就曬幹了喂鳥,“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抛棄溝渠;……再不可用,則曬幹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
另外,他還對宮内點燈、奏折用的封套等下诏,要求盡量節約:(宮燈)所進過多矣,……物力殊為可惜。可惜封套,何必一折一封。折頁若薄,便三四折一封何妨。
再加上雍正四十多歲登基,這個年紀人的身體本來就開始慢慢走下坡路,玩命工作又不知道合理休息,累了就吃補藥,對于滿清皇族經常搞的騎獵也沒興趣,嚴重缺乏運動鍛煉。
這一切都嚴重透支了他的身體,所以雍正在皇位上隻坐了13年,57歲便駕崩了,當然這個年齡在當時來講實際上已經算是高齡壽星了。
如果雍正跟他爹一樣,前面辛苦工作幾年,後面躺在功勞簿上享受,估計在皇位上還能再待個十幾二十年應該沒什麼問題,隻是這樣一來,雍正朝可能産生比康熙朝更糟糕的局面。
雍正死後國庫剩下3453萬兩,還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由此可見雍正給自己兒子乾隆還是留下一筆比較可觀的國家“運用成本”,才能讓乾隆幹起事來可以放開手腳,開啟乾隆盛世。
不過雍正厲行節儉,又大力反腐,一舉扭轉康熙朝晚期清政府面臨的不利局面,為什麼卻沒有“康雍乾盛世”或者“雍正中興”呢?但實際上他的名聲在清朝皇帝裡算壞的,沒辦法,誰讓他鐵腕反腐、各種手段增加國庫收入,嚴重損害了官員還有地主士紳階級的利益,人家怎麼可能會說他好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