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沒胃口,不想吃東西;一吃就脹,容易消化不良,平時還老打嗝、反酸,有時候還腹瀉、便秘交替着來……如果您最近剛好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胃受傷了!
世衛組織近年來統計發現,胃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80%,并且正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長!而且不僅是中老年人,年輕人的胃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形勢不容樂觀。
關鍵我們該如何對抗常見胃病,護胃健康呢?這些常見胃病,可可給大家支支招~
一、發病率最高的胃病——胃炎
胃炎又被稱作胃黏膜炎症,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根據其發病的緩急,可細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而這其中又以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占比較多。
1、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并不是說胃爛了,而是胃最表層的粘膜層損傷了,而粘膜下層、肌層、漿膜層均不受損。
病情較輕時,可能會出現上腹飽脹不适感、隐隐作痛、惡心、食欲不振、反酸等症狀;
但若病情較重,則可能發生消化道出血,出現黑色、咖啡色等嘔吐物,甚至有吐血,或者解黑色大便。如果出血量較大,患者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頭暈、心慌、氣促,甚至暈倒、休克等。
【糜爛出血性胃炎的常見誘因】
①有飲酒史;
②有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藥物的病史;
③應激狀态,像遭受嚴重創傷、大手術等時的反應;
④生物因素,如吃進去的一些緻病菌和毒素,包括沙門氏菌、嗜鹽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毒素等,都會造成胃粘膜損傷。
2、慢性淺表性胃炎
臨床上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檢出率高達80~90%,但這類病并不嚴重,此時炎症隻累及和食物密切接觸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
對于無明顯症狀的人來說,基本不用治療,日常多注重保養即可。偶爾出現消化不良時,可吃點益生菌或多酶片進行緩解。
若出現了食欲減退、上腹不适、隐痛、嗳氣、泛酸、惡心嘔吐等症狀,要及時就醫,對症治療。
3、慢性萎縮性胃炎
萎縮,是淺表性慢性炎症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變化——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炎症程度的加深,會逐漸波及固有層,導緻腺體逐漸萎縮,從而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常表現為胃酸減少、消化不良、腹脹、食欲減退、打嗝、消瘦、貧血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胃炎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胃癌風險,因此要及時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并定期進行胃鏡複查。
【慢性胃炎的主要誘因】
①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包括饑一頓飽一頓、暴飲暴食;喜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常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②幽門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可以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層,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産生毒素,破壞胃黏膜。
③十二指腸液反流,主要是膽汁反流,它可以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④鼻腔、口腔、咽喉部慢性炎症也可能會導緻胃黏膜的損傷。
二、會僞裝的胃食管反流
在食管和胃的連接處有個胃食管括約肌,當它出現松弛,不能正常關閉時,胃裡的内容物就會向上反流到食管。
而胃食管反流病不僅會有常見的反酸燒心症狀,在不同的人身上,還會“變身”,以緻其誤診率高達4成。
1、識破胃食管反流的僞裝
①久治不愈的咳嗽
胃内容物反流進咽部,甚至被吸入氣管、支氣管、肺部等,就會出現咳喘。而這種咳喘是常年發病沒有季節性的,且多在夜間發作,伴有呼吸困難。
②頻繁發作的牙痛
大牙,因為靠近咽後壁,胃食管反流的物質更容易侵蝕這個部位,從而可表現為牙黃、牙龈腫脹、牙周病、牙齒松動疼痛等。
③難以緩解的口苦
口腔裡老有異味、苦味,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或者膽汁反流造成的。
④查不出原因的胸痛
不少患者出現胸痛都以為是心髒出了問題,其實未必。
典型的冠心病心絞痛是心前區壓榨性疼痛,肩部、後背有放射性疼痛或牙疼。而胃食管反流不會産生放射疼痛,隻是胸骨後疼痛或沿着食道走行的部位疼痛。
2、胃食管反流的危險人群
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約有5~10%的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狀,以下4類高危人群尤其要當心:
①年紀大:50歲-70歲是胃食管反流高峰期。
②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腹部壓力超過胃食管括約肌的壓力,就容易造成反流。
③打呼聲音大:呼噜聲大說明氣道不通暢,呼吸時更費力,從而造成腹部壓力高,引起反流。
④喜食高脂、高糖、鹹口等食物,這些食物都會刺激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多,增加反流幾率。
3、抗反流的小妙招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并不局限于食管,還會誘發慢性咽喉炎、氣管炎、間質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多種疾病等。因此一旦出現反酸燒心等不适,要及時查明病因并對症治療。
平時也可以試試下面兩個妙招,輔助改善不适:
①“二少一多”的食譜
*過冷、過熱、過酸、過甜、過油膩以及辛辣刺激類食物要少吃;粽子、年糕等質地黏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
*謹慎食用部分粗雜糧。比如紅薯、土豆、黃豆、綠豆等吃得太多,容易産生反酸、加重腹脹,因此要控制好食用量。
*适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其能刺激胃泌素分泌,而胃泌素可增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抑制胃食管反流。
②墊高床
胃食管反流經常發生在睡眠時,所以除了積極治療之外,也可通過适當墊高床頭15-20厘米來緩解。
三、離胃癌僅一步之差的胃潰瘍
大概全球有10%的人一生會出現消化性潰瘍,且以40-60歲的老年人最多見,有可能引發胃出血、胃穿孔,嚴重者還有可能轉化成癌症。
1、胃潰瘍的主要表現
胃潰瘍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但也可出現左上腹、胸骨或劍突後疼痛,疼痛特征為脹痛、隐痛、鈍痛、灼燒樣痛,且多發生在餐後1小時内,1~2小時後逐漸緩解,下餐進食後循環。
提示:十二指腸潰瘍多為“空腹痛”,即在餐前疼痛或餐後2~4小時後疼痛,進餐可緩解。由于兩者病因和症狀相似,千萬要注意區分,對症養護!
2、潰瘍出血的前兆
輕度的出血可能會造成貧血;而重度出血則可能引起全身循環的衰竭,進而出現休克、危及生命!
一旦出現以下這些症狀,可能代表胃潰瘍正在出血,最好立即就醫:
①腹部疼痛及燒灼感,但一段時間後不再劇烈疼痛。
②出現嘔血或者是大便帶血。
③頭暈、無力、手腳冰涼、出冷汗、心慌。
④血壓變低、心率升高,甚至出現休克。
3、胃穿孔的預警
胃穿孔後,胃液流入腹腔,會引起化學性或者細菌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如果搶救不及時,恐有性命之憂。
出現以下不适,一定要及時就診切勿拖延:
①劇烈疼痛,多表現為持續性、陣發性。疼痛感會很快分散至全腹部,還會導緻患者肩部出現刺痛、酸痛感覺。
②惡心、嘔吐,尤其是在進食油膩或者有刺激性的食物之後,會大大加重。同時還會伴随便秘、腹瀉的情況。
③發熱。胃穿孔後,胃中的細菌會通過腹膜、大網膜的吸收進到血液裡,引起血液感染,導緻發燒。
名醫治療胃潰瘍秘方
下面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治療胃潰瘍秘方,可供參考:
藥材:白術30克、蒲公英30克、山藥30克(克數加減因人而異),煮水代茶飲。
白術可健脾理氣、補脾胃;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近年研究發現,蒲公英還有抗幽門螺杆菌及保護胃黏膜作用;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發揮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
四、修複胃粘膜 提高胃動力
胃病難來擾
想要保護胃健康除了避免不良的飲食,還可以試試以下兩步:
1、胃黏膜修複“加速器”
胃病的根源在于胃黏膜受損,而胃粘膜有自我修複功能。因此,在盡可能避免胃粘膜受損的同時,更要加強胃黏膜自身的修複能力,尤其是給黏膜細胞補充足夠的營養。
①維生素K1 維生素U:二者不僅能保護和修複胃黏膜組織,也能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減少患病風險。而這兩種營養素在甘藍、花菜、白菜、菠菜、莴苣等蔬菜中含量都不低。
②蛋白質,尤其是含有醇溶谷蛋白的食物,像玉米、藜麥、燕麥等。它們可刺激合成胃腸道的糖原和肌肉蛋白,從而促進胃黏膜生成、增強胃動力,改善胃黏膜受損。
2、提高胃動力
長期的胃動力不足,不僅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還可能導緻食物在胃中滞留時間過長,分泌過多的胃酸刺激胃黏膜。
①揉腹操
揉腹,不僅能促進食物的吸收和消化,還能增加腸胃内壁的肌肉張力,從而改善腸胃的蠕動能力,緩解消化不良等問題。
做法:右手放到肚臍眼上,左手放到右手手背上,順時針揉30到50下,然後反過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是順時針揉30到50下。每日早起、睡前各做一次。
②藿香蘇子茶
藿香解表化濕,消食和胃;蘇子行氣和胃,對于腸燥便秘有緩解作用。二者結合能行胃氣,對于增加胃腸動力有很好的效果。
做法:将藿香6克、蘇子12克打碎成粉末狀,放入杯中,加入200-300毫升的沸水,浸泡後代茶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