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結構
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第一節 水中生活的動物 --- 魚
1、運動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進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軀幹——産生前進的動力
2、呼吸器官:鰓,鰓絲(内布滿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口與鰓蓋交替張合。
3、 魚适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
①能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鳍的協調作用遊泳來取食和避敵。
②用鰓在水中呼吸。 (08中考)
4、魚離不開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鰓,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5、模拟實驗 :科學研究過程中,在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就可以用模仿實驗某一對象制作模型,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某
些條件來進行實驗, 這樣的實驗就叫模拟實驗。
第二節陸地生活的動物
1、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對環境的适應: (08中考)
(1)氣候幹燥→有防止體内水分散失的結構,如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 .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 .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3)氣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氣管和肺 ( 蚯蚓例外,靠體表呼吸 )
(4)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複雜→有發達的感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2、環節動物
(1)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2)蚯蚓:
生活環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晝伏夜出。食性:枯枝落葉、垃圾
運 動: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 . ,黏液溶解氧氣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到達蚯蚓全身。 (07、09中考)
3、哺乳動物:
(1)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貓( 07、08中考)
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藻類 如水綿
無種子 苔藓 如地錢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類 蕨類 如腎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銀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有種子 種子植物
注 :(1)對動物的分類 ,除比較外部形态結構還要比較内部構造和生理功能
(2)細菌真菌等的分類也是根據它們的
形态結構特征進行
腔腸動物 : 珊瑚
軟體動物 : 河蚌
環節動物 : 蚯蚓
節肢動物 : 蜘蛛
魚類
兩栖類 : 大鲵
有脊柱 爬行類 : 龜
鳥類
哺乳類
無脊柱
動物的分類
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
循環:心髒有四腔;體溫恒定;大腦發達;
體腔:有膈分為胸腔和腹腔,
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
(2)陸地中生活的動物所要的 基本條件 是:
足夠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3)兔:
體表:被毛(保溫)
呼吸:用肺呼吸,
循環:心髒四腔,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體溫恒定,
消化:牙齒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與植食性生活相适應。
神經:神經系統發達調節體溫,體溫恒定。
生殖: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
運動:跳躍(後退比前腿發達)
4、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的區别:
(1)恒溫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恒定,使體溫不随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 . 恒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範圍
(2)變溫動物:體溫随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
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
1、鳥 類
适于空中飛翔生活的結構 特征 (1)外型:流線型或梭型結構,
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
(2)運動:有翅(翼) :羽毛、翅膀展開利于飛行
胸肌發達,骨輕,長骨中空,有利減輕體重
(3)消化:角質喙,無牙齒,食量大、消化快、直腸短,排便快,沒有膀胱,不貯存糞便,減輕體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氣囊輔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進行雙重呼吸。
(5)循環:心髒 4腔,輸送氧的能力增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體溫高恒定, 42 度左右。
2、昆 蟲
(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 100 萬種,也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因而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
(2)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 3 對足, 2對翅,都生在胸部。
(3)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4)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内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内水分蒸發的作用。
(5)昆蟲的外骨骼不會随身體生長,因此會發生蛻皮。3、兩栖動物: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态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與行為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組成
(2)骨胳肌結構: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肌腱,
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骨骼肌隻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活動的。
(3)運動的産生 過程: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會牽動骨頭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産生運動
(4)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
(5)關節的結構圖:如右圖 (09 中考)
(6)骨、關節、骨骼肌的協作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肱三頭肌 收縮,肱二頭肌 舒張。
(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于舒張狀态,雙手有重物同時處于收縮狀态)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動物的行為分類:
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分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
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母雞孵蛋、小鳥喂魚、幼袋鼠吃奶、鳥的遷徙。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鹦鹉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
3、動物學習行為意義: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适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第三節 動物的社會行為。 (P37)
1、 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内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如白蟻群體、狒狒群體
2、 社會行為特征:①群體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3、 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産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随時交流信息,交流
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09中考)
蜜蜂跳舞—動作 黑長尾猴—聲音 螞蟻—氣味 蝶蛾類昆蟲—性外激素(氣味)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08、09 中考)
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進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助植物傳粉、播種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狀态的現象。
3、食物鍊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态系統。正是由于物
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用瓢蟲殺滅、控制棉蚜數量。主要方法有: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第二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動物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
2、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産車間" ,生産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 。 它可節省費用,簡化程序和減少污染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
細菌和真菌(第四章和第五章)
第四章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 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列表細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 形狀 顔色
細菌菌落 小 光滑粘稠或粗糙幹燥 白或黃
真菌菌落 大 絨毛狀 , 絮狀或蜘蛛狀 紅 , 褐,綠 ,黑 ,黃
3、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 ④恒溫培養( 07 中考)
4、接種——将少量的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接種。
5、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适宜的溫度、有機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 。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無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氣。 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第二節細菌
1、細菌是由列文·虎克發現的
2、法國的"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産生的。
3、細菌特征:微小,有杆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态,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 。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4、 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
5、細菌的結構:如下圖(從外到内)
(1)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單細胞生物。
(2)它和動植物的細胞都不同,主要區别在于它雖有 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有細胞壁(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細菌生有鞭毛) ,卻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它們是生态系統中的分解者。
5、細菌生殖
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 20-30 分鐘一次。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 、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6、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細胞的對比
比較内容 植物 動物 細菌 真菌
細胞壁 有 無 有 有
細胞膜 有 有 有 有
細胞質 有 有 有 有
細胞核 有 有 無,隻有未形成細胞核 有
葉綠體 有 無 無 無
鞭毛 無 無 有 無
莢膜 無 無 有 無
7、營養方式(異養) :腐生和寄生(靠現成的有機物來養活)
腐生細菌和真菌:分解動物植物遺體;
寄生細菌和真菌:寄生在活的動植物體内。
8、作用:作為分解者促進自然界物質循環。
第三節 真菌
1、 真菌的種類:
(1)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靈芝(多細胞真菌)
(2)黴菌:青黴、曲黴(多細胞真菌)
(3)酵母菌(單細胞真菌)
2、真菌的結構:菌體由許多細胞連接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葉綠體) 、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
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3、真菌的生殖:用孢子繁殖後代
4、酵母菌(單細胞真菌)
⑴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
⑵營養方式:異養(腐生)
有氧呼吸 :葡萄糖 二氧化碳 水 能量(多)
無氧呼吸 :葡萄糖 酒精(多) 二氧化碳 能量(少 )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
5、黴菌(青黴、曲黴) (多細胞真菌)
⑴形态:(多細胞)
⑵結構:青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掃帚狀,青綠色
曲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放射狀,黑褐色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營養方式:異養(腐生)
6、蘑菇(多細胞真菌)
⑴結構:菌蓋和菌柄又稱子實體,菌褶,菌絲;制作孢子印時,放射狀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來的孢子組成的。
⑵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環境:生活在溫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故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鍊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鏽病(注意:腳氣和細、真菌沒關系(是缺維生素 B導緻的
(3)與動植物共生。
2、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不能分開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
(1)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
(2)根瘤菌與豆科植物,
(3)與動物:兔、牛、羊内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纖維素
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制造維生素 B12和維生素 K對身體有益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1、食品制作。即發酵原理的應用,發酵就是有機物在一定溫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類分解成某些産物的過程 (08中考)
釀酒、制作饅頭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
制醬——黴菌
2、 食品保存。
腐敗原因 ------- 細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并在其中生長繁殖所導緻;
保存原理 ------- 将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
保存方法 ------- 低溫保存、高溫滅菌保存(如巴氏消毒) 、缺氧保存等
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脫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裝法、曬制煙熏法
滲透法、冷藏冷凍法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與轉基因技術生産藥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還有放線菌)産生的可殺死某些緻病菌的物質。胰島素是
對大腸杆菌轉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藥物。
4、環境保護。無氧時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發污染的有機物發酵分解,産生甲烷等,而有氧時另外一些細菌(如黃杆菌)可将這些廢
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樣都使污水得到淨化。
第六單元
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從大到小的七個等級,
并對每一類群地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2、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3、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藓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5、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 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栖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5、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有:金絲猴、白鳍豚、朱鹮、揚子鳄
我國植物界的"活化石" :銀杉、珙桐(中國鴿子樹)
第二節從種到界
1、科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 相似程度 ,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目的是為了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依據是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4、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07 中考)
5、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
6、生物命名法: 瑞典人林奈提出的雙名法,即屬名+種加詞
第二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内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生态系統的多樣性 .
2、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3、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态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系:
(1)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
(2)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态系統多樣性。
(3)生态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 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栖息環境,保護生态系統的多樣性
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1)生态環境改變和破壞;
(2)掠奪式開發利用;
(3)環境污染;
(4)外來物種入侵。 (如來自國外的水葫蘆)
2、建立 自然保護區:
含義:是指含有保護對象在内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庫" 、"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的特點。
目的:
(1)保護生态系統(如長白山溫帶森林生态系統自然保護區)
(2)保護珍稀動植物(如保護斑頭鳥、棕頭鷗等鳥類及其生存環境的青海湖鳥島保護區
3、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1)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2)遷地保護——遷出原地,移入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
(3)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種子、精子庫)
(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各種動物的特征:
(1)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蟄、珊瑚蟲)
(2)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螺等)
(3)甲殼動物:有堅硬外殼(水蚤、蝦、蟹)
(4)環節動物:身體由環狀體節構成(如沙蠶、水蛭、蚯蚓等)
(5)昆蟲:身體可分為頭(觸角) ,胸(足 3對,翅 2對),腹(氣管)
(6)節肢動物門:身體有許多體節,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7)兩栖動物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膚呼吸。變态發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
心髒有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恒定
(8)鳥綱:有喙無齒,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骨中空,内充氣體,心髒 4 腔,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生殖為卵生
(9)哺乳動物門:體表被毛、牙齒有門、犬、臼齒的分化,體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髒有 4個腔,體溫恒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
5、我國面臨瀕危的 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紅珊瑚 鹦鹉螺;
魚類:中華鲟 白鲟
陸生無脊椎動物:金斑緣鳳蝶
爬行類:鳄晰 揚子颚
哺乳類:大熊貓 金絲猴 白鳍豚 藏羚羊 麋鹿 亞洲象 華南虎、白頭葉猴等。
我國面臨瀕危的 植物:人參 珙桐 水杉 銀杉 桫椤 、、、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