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文章試圖構建出每個詩人的個性與其最能代表自身的一篇作品。
它像是傳記,也像是賞析,所選作品或許不能直接稱為代表作。代表作一般用來指其成就最高,或是影響最廣,流傳最多的作品。而我希望這個系列文章所表達的,是對其人以及與其人結合得最好的作品的綜合诠釋。
文中既有文學的分析,也有脈絡的整理,甚至還帶些逸聞與調侃,從某種角度來說,也許這樣的選擇會是詩人本身的最愛呢?
詩如其人系列 | 柳永 - 白衣卿相何人說
這個系列寫着寫着,發現它在推動我寫柳永了。
之前多次提到,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裡說詩詞有三層境界,第一重是晏殊寫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三重是辛棄疾寫的“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既然這兩人都寫過了,那寫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似乎無論如何也不該推脫。
(《蝶戀花》:伫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拟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更何況上篇寫晏殊的時候,還順帶說了一句晏殊曾經提拔了歐陽修、王安石、範仲淹等很多人,但是偏偏柳永他沒看上。
晏殊有可能是真的看不上柳永,但其實哪怕他看上了也不敢要。因為柳永的名頭早傳到真宗那裡去了。真宗說了句這人“屬辭浮糜”,要不得。
照說柳永趕考前的成名作是這阙他19歲寫出的《望海潮》,真宗也絕對看到過這阙。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誇。
如果評價說柳永後來創作的大量作品“屬辭浮糜”這本身沒啥大問題,但問題是偏偏被批評的這首卻是柳永詞裡少有的大氣象之作,詞風頗似王安石。
因為這個早早得了差評,俺柳三變不服!
要說人常有因為不順而不服氣的時候,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有發憤圖強的,有隐忍待發的,也有牢騷滿腹的。況且不同的情緒也要對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時機。哪怕人生順利如開挂般的晏殊,意見提的方式和時機不對,那不也曾把皇帝的倆媽全得罪個遍,被貶了幾次不是?
而柳三變,他寫詞。
知道自己不為皇帝所喜,他直接憤憤不平地寫了阙《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自己寫寫也就罷了,可偏偏這首又成了爆款。為什麼?因為寫出了大量落榜生的心聲啊。這考功名的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手如雲,有幾個能幸運得中?那還不是一将功成萬骨枯,絕大多數人都隻能當背景闆嘛。哪一次放榜,不是怨氣爆棚的時候?
然後這阙詞突然橫空出世……你想想,能不爆款麼?簡直是吹響了天下讀書人埋怨朝廷無眼的号角。
好家夥,這事兒再傳去皇帝耳朵裡,能好得了嘛?
到了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已經都40歲了,再次趕考,這次當朝的已經是宋仁宗。仁宗可是出名地喜歡柳詞。有記載說“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可即使這麼喜歡柳詞的仁宗,一看柳永榜上有名,歎口氣,搖搖頭說,既然這位自封的“白衣卿相”想要“淺斟低唱”,那何必在意虛名,删了吧。至于柳三變,你“且去填詞”就是了。
于是柳永第四次落榜。
(其實如果考據的話,仁宗那時候應該是15歲,還處于太後垂簾聽政時期。仁宗正式理朝是1033年,所以這段傳說不一定很真實,但是宋人記載頗多)
看來詞寫得太好,容易出爆款,也有副作用。
皇帝不要你,那接下來怎麼辦?柳永你想好了嗎?
柳永說,不就是我寫了“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礙你們眼嘛,我還索性就這麼幹了,我要向杜牧同志學習,您讓我“且去填詞”?得咧,那我就在花叢裡“奉旨填詞”去也。
可有個小問題,那人家杜牧雖然不得志,那也是官身啊,不愁吃喝,處處被人逢迎的那種,你一不是官身而又沒陳子昂那麼有錢,這布衣出身的憑啥像小杜一樣到處潇灑呢?
柳永說,格局低了不是,我需要這些嗎?我是誰?我柳永啊!“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你以為是吹的?況且這話可是寫西夏的,那大宋盛況如何,自己琢磨去吧。
“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
這叫咖位。
“妓者愛其有詞名,能夠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身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這是牌面。
“不願穿绫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這是關于咱的傳說。
杜牧說,“十年一覺揚州夢……漫赢得,青樓薄幸名存”。柳永說,哥,你out了,在我這兒的說法是:青樓就是我,我即是青樓。
這隻蝴蝶在花叢中翻飛到什麼程度呢?
僅在他的一個小系列《木蘭花》中就先後出現過“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佳娘”(佳娘捧闆花钿簇。唱出新聲群豔伏)、“蟲娘”(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酥娘”(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塵皆盡妙)等多位女子。
另外據後人不完全統計,為了柳永閉門謝客的名妓,有名有姓的,至少就有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謝玉英等等等等。他自己就寫詞總結說:“師師生得豔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個打成一個。”(《西江月》)簡直是縱橫花叢。哪怕人家是“隻要千金酬一笑”(《木蘭花》)的态度也無所謂。
(常有人說有李師師,但李是宋徽宗時期的人,應為陳師師之誤)
可真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為啥他那麼受歡迎?因為柳永是真能揣摩女性的細膩心思,同時也是真敢寫。都知道他寫豔詞,但豔到什麼地步呢?比如這阙《鬥百花》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舉措多嬌媚。
争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
要說這詞吧,的确是從心理到動作,細緻入微,不但美,還細膩得不得了。但是,這内容,那是能往外寫給人看的嗎?
此外還有什麼“鴛鴦繡被翻紅浪”(《鳳栖梧》),“脫羅裳,恣情無限”(《菊花新》),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前歐陽修曾悄悄寫了句“除非我,偎着抱着,更有何人消得”(《鹽角兒》)都讓人臉紅,那這些柳詞還敢不說是豔詞?
據說後來秦觀寫了“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之後,蘇轼提醒說你這可就奔着三俗去了啊。秦觀趕緊解釋說,我寫到這兒就打住沒寫了,會接着往下寫的人,那是柳永,咱不幹那事兒。
(悄悄說一句,比柳永寫得更往下的人,叫宋徽宗。那寫的,直接沒法貼出來,嚴重到會被封号滴,不信你搜他的《醉春風》,未成年禁搜。真宗,你看到了嗎?你自家子孫可是比你看不起的柳永寫得過分多了啊)
要說這宋朝啊,那可是個儒家理學為正統的時代。柳永這些詞的寫法那肯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一種奇怪的局面。各位高官大儒,一提起柳詞,就是連連搖頭,大肆批判其“詞格不高”。而私底下,卻擠眉弄眼,“歌之再三”。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着?内心很抗拒,身體卻很誠實嘛。
可老是這麼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況且身體也吃不消嘛。
也不知道是仁宗一時興起,還是想給柳永一條出路。1034年,仁宗特意開了個恩科,專門錄取曆屆考不上但有才之士。這回考之前柳永還動了下腦筋,把名字從柳三變改為了柳永。生怕又因為柳三變“屬辭浮糜”的名頭被劃掉名字。
果然,這次,改了名的柳永終于被錄取,然而彼時的他已經五十歲了。
做官期間,他還是頗有才能的,僅兩年就被列為“名宦”。隻是時不我待,他再也沒有時間去經曆宦海沉浮了。
十幾年後,放浪多年的柳永,于1053年,死在名妓趙香香家中。
為他出費安葬的,除了趙香香,還有陳師師、謝玉英等。而他出葬之日,更是半城白衣,滿城哀聲。
這個故事,也成就了陳夢龍寫就“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
宋人曾說:“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作為第一個大力創作慢詞的詩人,他把辭賦的寫法直接用在了慢詞裡,“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同時作為音律大家,他首創的詞牌就超過一百種,極大地拓展了後來者的創作空間。
柳詞之所以受歡迎,也因為他是白描手法的大力提倡者。後來的蘇轼,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名家,雖然風格各異,但基本都受了柳永的影響。
可以說,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開創性的貢獻,可能我們後來也無法讀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大江東去,浪淘盡……”、“怒發沖冠,憑欄處……”、“千古江山,英雄無覓……”這些千古名篇了。
柳詞之所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可能還源于他寫詞還有個特點,他大量使用了“我”、“你”、“侬”、“忒”、“怎得”、“消得”這樣純粹口語化的詞。這在以前的詩詞中是沒人敢用的。自然起初也是被诟病的,不過柳永根本沒把别人的意見當回事兒。
你管得了我,還管得了群衆愛看誰嗎?
他在一阙《小鎮西》開篇寫“意中有個人,芳顔二八”,《浪淘沙令》開篇是:“有個人人,飛燕精神”,《木蘭花令》開篇是:“有個人人真攀羨。問著洋洋回卻面”。在一首《定風波》裡,甚至寫:“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
你看這白話得,直接讓人想起五四運動時,胡适倡導白話文的那首“我從山中來,帶着蘭花草”了。想看不懂都難。
他的實踐,使得詩詞更加貼近民衆,起到了文學向民間推廣普及的巨大效果。以至于“骫骳從俗,天下詠之”(陳師道《後山詩話》)
上文說了柳永的不少豔詞,俗詞。但其實真正奠定柳永文學地位的,并不是這種風格。
除了他的成名之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和被人間詞話點名的《蝶戀花》(伫倚危樓風細細)之外,他最為人稱道的自然是《雨霖鈴》(寒蟬凄切)和《八聲甘州》(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了。
而在這個系列裡,用《雨霖鈴》用來做他詩如其人的代表也是非常恰當的。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相傳是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為紀念而作的曲子。柳永則依曲創作了此詞牌。此篇寫于他第四次落榜之後,失意離京之時,與佳人分别之際。通篇白描,卻直抒胸臆,佳句頻出,“多情自古傷離别”,頗有一語關千古贈别之口的風度。更與何人說的,又何止是曉風殘月呢?
念去去,這句也挺有意思,所謂去去,就是去了去了。把語言如此演繹,實在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整阙詞可謂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既如工筆般細膩,又有潑墨式山水。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行雲流水吧。
名篇欣賞,繼續來看《八聲甘州》
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争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蘇轼雖也覺得柳詞有時太豔,但他對此篇也是贊不絕口,感歎說: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覺得哪怕盛唐氣象怕也不過如此了。
清朝陳廷焯在《詞壇叢話》裡說: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羁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便是指這首無疑。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迹,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從駱賓王到柳永,高蟬的鳴叫聲似乎從沒有變過,柳永寫此首時的心境,如果用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來形容,恐怕也是合适的吧。
相傳金主完顔亮讀到柳詞的“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之句後,“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翌年,便率六十萬大軍,踏碎了大宋山河。
柳詞雖美,卻總有悲傷。
昭哥原創早期教育系列:
昭哥原創管理原理系列:
昭哥原創文學系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