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是田姓齊國的第五代君主,齊威王之子,本名田辟疆。他繼承了齊威王的殷實家底,并在執政早期任用孫膑,圍魏救趙,支援韓國,将不可一世的魏國打的落花流水,讓魏國一蹶不振,着實風光了一把。
齊宣王曾向孟子請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勢利導,遊說宣王棄霸道而行王道。他見到西方秦國招攬賢士,得人而治,越來越強大的情勢,便也着意文化事業的發展。他說:“寡人憂國憂民,因願得士以治之。”(《戰國策·齊策》),他不惜耗費巨資招緻天下各派學士來到齊國“稷下學宮”,使稷下學宮進入鼎盛。
見于記載的著名人物,還有兒說、告子、驺奭、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師孟轲長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歲就來齊國,是稷下學宮中資格最老的一位導師,曾三為祭酒,充任學宮最高領導。
這個齊宣王還有一個愛好,喜歡聽吹竽,而且要300人合奏的。這時有個投機取巧的人姓南郭,是個處士,就是可以當官想當官還沒有當官的人。
齊宣王呐,不但不加以考察,稀裡糊塗地把這人收了進來,還很高興。齊宣王是把這些人養起來的,大概裡面不止南郭先生一個。這事在齊宣王活着的時候并沒有暴露。
等到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當了國王,喜歡音樂的方式和他有所區别,這事情才被發現。齊湣王喜歡獨奏的音樂,他要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先生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跑了!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學的那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如果僅僅是音樂,被人糊弄一下子也算不上什麼大事兒,無非是浪費一點錢糧而已。但是,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齊宣王的行事風格,做事不願調查,容易被人忽悠,因而反映在國家大事上也是如此。
其中忽悠他最厲害的兩次,分别是蘇秦和張儀。
蘇秦首倡合縱,就是南北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他為了趙國的利益來遊說齊宣王,說:齊國南有泰山,東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這就是平常說的四邊都有要塞的國家。齊國地土廣大,兵多将廣,裝備精良,糧草如山,郊外20縣的五都之兵,進攻象離弦利箭,作戰如雷霆萬鈞,撤退似風雨掃過。
有了他們,即使遇到戰争,也不用到泰山、清河、渤海一帶去征兵。憑借着大王您的賢明和齊國的強大,天下的諸侯沒有誰敢于和齊國對抗。可是,沒成想如今齊國竟然也西去侍奉秦國,我實在為大王感到羞恥!
齊國和韓國、魏國不同,這兩個國家和秦國接壤,一旦打仗,很快就能決出勝負。韓國、魏國如果打敗了秦國,自身也會損傷過半,難守邊境;如果敗給秦國,那緊接着國家就會面臨滅亡的危險。所以韓國、魏國對與秦國作戰十分慎重,常常表示屈服忍讓。
秦國要進犯齊國,必然要經過遙遠艱險的路,還要顧慮身後的韓、魏兩國,秦國不能進攻齊國,是很明顯的事實。而齊國沒有這些顧慮。
齊宣王聽了覺得很對,說:“寡人不太聰明,還是你說得對,我現在把整個國家交給你來指揮。”
齊國當時的确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誰也不敢輕視,秦國當然非常地清楚這一點,于是派了張儀前來遊說。
張儀見了齊宣王說:“天下強國沒有超過齊國的,朝野上下以及大臣的家族也是富裕強大,這一點也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比得上。可是為大王出謀劃策的人,都是隻看到小利益空談理論,并不能為齊國的長治久安做打算。
他們一定會說,齊國西有趙國、南有韓國、魏國,地廣人多,兵強馬壯,即使有一百個秦國,也對齊國無可奈何。大王隻接受了他們的遊說,卻沒有考慮到這些話是否實在。現在趙國和秦國,就好比齊國與魯國。秦國和趙國交戰,打了四次戰争,都取勝了。
但是,四次戰争以後,趙國損失了幾十萬大軍,現在隻剩下首都邯鄲了。打了勝仗卻殘破了國家,這是為什麼呢?還是因為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啊!現如今秦國和楚國互相通婚,韓魏趙都割地給秦國。
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國,秦國就會驅使韓魏從南面進攻,調動趙國從北邊進攻,這樣一來,臨淄和即墨很可能就會被占領。到了那個時候,齊國再想臣事秦國,還來得及嗎?”
齊宣王說:“齊國地處偏僻,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興旺社稷的長遠計劃。幸好有你這樣高明之人前來指教,我願意以國家社稷來侍奉秦國。”同時還獻給了秦國出産魚鹽之地三百裡。
田姓齊國在齊宣王的父親田因齊(齊威王)時代,伐魏救趙存韓,開疆拓土,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并開始稱王以号令天下,被谥号為“威”。他的兒子開始的時候伐燕、滅宋,同樣威震天下,秦國不得不和齊國相約共同稱帝。
隻有夾在中間的這個宣王田辟疆沒有大的作為。雖然說,天下大勢最終要走向統一,而這個能夠統一全國的國家隻能是秦國,但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一個國家的君主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回到齊宣王時候,蘇秦說的很對,但他不是齊國的臣子,也不是到齊國來謀差事求發展的人,就因為他說的話正确就把國柄交給他嗎?
或者說,合縱成功了,一個國家就可以在同盟關系中放棄自己獨立的自主權嗎?張儀雖然稍後于蘇秦,但這時候齊國的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嗎?從張儀的話語當中,顯然沒有。張儀說的話對不對呢?可以說是有對有不對。
對的是韓趙魏這三個被稱為“三晉”的國家都受到了秦國的欺淩,有的割地給秦國,有的土地被秦國侵占,國力變得越來越弱。不對的是,既然連張儀都認為齊國是最強大的國家,韓趙魏三國會聽從秦國驅使來讨伐齊國嗎?
即便真是這樣,南面的楚國就不能牽制韓魏,北面的燕國就不能牽制趙國嗎?強大的齊國如果能夠認清自身的優勢所在,看清天下形勢,采取正确的外交手段,是完全可以和秦國抗衡的。
但是這個齊宣王毫無主見,誰來忽悠他他就聽誰的,使齊國喪失了借機崛起的好時機。到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執政時,又反過來一味呈強,窮兵黩武,恨不得一口吞并天下,終于被六國聯軍打敗。
齊國最終真正成為一個偏安一隅的國家,到秦國掃平六國時,兵不血刃就占有了齊國。齊國沒做抵抗就投降了秦國,這在當時來說可能是避免了傷亡,加快了全國的統一,但作為對于後人的啟示教育,有的隻是反面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