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誠、信,禮、義、廉、恥,乃國學意義上的人生八德。
人生八德,仁者之德。人生八德,人間正道。欲成仁者,長修八德。學以緻用,受益終生。
人生八德之“忠”,盡己報國的責任。
要求人們應該做到的基本道德規範,“愛國”排在了首位,其次是“敬業、誠信、友善”。為何把愛國排在首位?這是因為,沒有國哪有家?國不富民怎安?以振興中華為己任,自覺報效祖國,這是人生最大的德,也是後面七德的終極體現。有了愛國之心,才有敬業之舉,愛國重在心,敬業重在行。衆人拾柴火焰高,民族複興方可期。正所謂:愛國敬業,國富民強。“誰謂河廣,一葦航之。”
人生八德之“孝”,生生不息的愛心。
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踐行了孝道,就懂得了感恩。感恩之心,感謝擁有,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溫暖;感恩之心,感謝擁有,這個世界才能充滿希望。懂得了感恩,也就有了愛心。愛心奉獻,人成仁者。仁者人敬,仁者人愛。一個“孝”字,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正所謂:孝字正心,身自能端。
人生八德之“誠”, 求真務實的品質。
誠是天道的核心,也是人道的核心。人的修為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天道的“誠”,故《中庸》有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真實無妄。天下萬物都有真相,世間衆人都有本性。這種真相、本性,都是上天所賦予,完全是出自天性之自然。真實、無妄,這就是誠。所以《中庸》中有言:“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大意是說,由真實無妄的誠,去明察天下萬物的自然之道,這叫作上天賦予的本性;由明察天下萬物的自然之理,進而達到真實無妄的誠,這就是教化。真誠就會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會做到真誠。這是一種品性的修養過程,即如《中庸》中所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終達到求真務實之成效。正所謂:天道以誠,人道以誠。求真務實,毋忘誠字。
人生八德之“信”,立身興業的基石。
信者,人言也。失信于社會的人,不可能成為君子,要想立身興業,那是很難的。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先去兌現,兌現後再說出來,這樣才稱得上一個君子。所以《弟子規》關于“信”的解讀,開篇直接點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正所謂:信言立身,君子之求。奠定基石,興業可成。
人生八德之“禮”,人類文明的規範。
社會這部大機器,要想正常運轉,光靠法治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還要靠德治維穩天下,而“禮”則是德治的重要内容。一旦缺失了禮的約束,社會就會變得無序;一旦人沒有了禮的規矩,人際交往就缺失了文明規範。
人生八德之“義”,人間正道的向導。
人類在走向文明的進程中,欲壑難填的人性弱點,容易讓人為了追逐名利而不能自拔。不能自拔就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方向就容易走向歧途。而“義”可以引導人不偏離人間正道。
人生八德之“廉”,清白正氣的根基。
節制欲望,廉是根基。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人生八德之“恥”,人之為人的底線。
人欲拒辱,恥是道德底線。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于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用好人生“八德”,今生必成大福之人!
傳播正能量,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