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急難愁盼
用心用情辦好控告申訴案件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後
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年約百萬件
近年來檢察機關接收群衆控告申訴信訪呈現五大特點:信訪總量高位運行、重複信訪占比高、越級信訪問題突出、民事行政申訴大幅上升、網上信訪成為重要渠道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近年來,随着大量矛盾糾紛進入司法領域,檢察機關接收群衆控告申訴信訪情況發生明顯變化。總體上看,呈現信訪總量高位運行、重複信訪占比高、越級信訪問題突出、民事行政申訴大幅上升、網上信訪成為重要渠道等五大特點。
報告說,2013年黨中央部署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實行訴訪分離,原由信訪部門接收的涉法涉訴信訪轉至司法機關,當年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即由2012年的42.6萬件激增至83.1萬件,之後都保持在年均100萬件左右。檢察機關接收的信訪中,涉法涉訴信訪占比不斷提高,2019年以來已超過60%,表明人民群衆對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訴求更迫切、更集中。
報告指出,2013年至2018年,檢察機關接收的群衆信訪40%以上是重複信訪,經持續清理工作,現仍占比30%左右。最高檢近三年接收的重複信訪中,來信來訪五至十次的約占20%,十次以上的約占26%,還有的數百次來信,長年持續上訪。重複信訪的原因,雖有一些信訪人“信訪不信法”,更有案件程序空轉、超期不結,反映的問題得不到實質性解決。
報告指出,最高檢近三年年均接收群衆信訪21萬件,占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的23%,屬于本院管轄的年均僅2300餘件。越級信訪問題突出,表明信訪首辦責任落實不力,導緻矛盾上行,信訪源頭治理亟需加強。
報告分析說,2012年民事訴訟法、2014年行政訴訟法修訂,賦予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訴訟活動更重監督責任。檢察機關接收民事行政申訴信訪連續多年上升,總量已超過刑事申訴信訪。近三年年均接收民事行政申訴信訪31萬件,較2013年增長近3倍;占涉法涉訴信訪量的50%,較2013年增加17個百分點。民事申訴信訪中,涉房屋土地糾紛、勞動争議、人身損害賠償等問題的自然人申訴約占75%。行政申訴信訪主要集中在土地争議、不服行政處罰等方面,不服強制拆遷的行政侵權類申訴明顯上升。
報告指出,來信來訪一直是群衆反映訴求的主要方式,但近年來網上信訪大幅上升。尤其2019年“12309中國檢察網”上線,2020年又開通“檢訪通”信息系統,群衆可通過網站、公衆号、手機APP等向檢察機關反映訴求并查詢辦理過程和結果。目前,網上信訪約占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的10%。受疫情影響,2020年接收網上信訪19.5萬件,同比上升91.2%,同期接待群衆來訪30萬餘人次,同比下降19.1%。
今年前8個月檢察機關
接收群衆信訪65.6萬件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說,今年1至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衆信訪65.6萬件,較2019年同期下降4.2%。
報告說,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群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更高水平、更豐富内涵的需求,檢察機關接收群衆信訪情況就反映了這種需求的變化。近年來,檢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法治思想,更加積極主動回應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自我加壓,采取務實舉措,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實在每一個案件辦理中,有效化解信訪矛盾糾紛,有力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治理。今年1至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衆信訪65.6萬件,較2019年同期下降4.2%;其中,重複信訪20.7萬件,占信訪總量的31.6%,減少2.5個百分點。最高檢接收13.8萬件,占信訪總量的21%,較2019年同期減少0.8個百分點。
五項舉措力推力促
群衆信訪“件件有回複”
群衆信訪3個月内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複率超過90%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說,2019年3月至今年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衆信訪242.5萬件,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誰在辦”,3個月内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複率超過90%。
報告說,接收控告申訴信訪後,及時回複辦理情況,本是基本要求,但因工作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過去檢察機關接收的群衆來信,大多未予及時回複。2019年最高檢提出群衆信訪“7日内程序回複、3個月内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複”,并在全國兩會上作出承諾。
報告指出,關乎人民群衆的揪心事,人手再緊也要做到,工作再難也要做好。兩年多來,檢察機關從五個方面力推力促、狠抓落實:一是健全工作機制,規範群衆信訪接收、回複、辦理和答複等各環節工作。二是充實信訪工作力量,按照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成立以檢察官為主體的控告申訴辦案組織,實現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全員辦信、辦訪。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上線運行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實現四級檢察院所有信訪線上辦理,回複情況全流程監控。四是強化督導檢查,系統梳理、定期通報“件件有回複”落實情況。對于落實不力的,直接向省級檢察院檢察長通報。五是定期開展“回頭看”,圍繞是否存在應回複未回複情況、是否存在辦案不規範不盡責問題開展督查,廣泛聽取信訪群衆意見。
報告指出,實踐證明,群衆信訪“件件有回複”順應人民群衆急切期盼,有利于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群衆來信雖然數量很大,但隻要從内心深處真正重視、情同此心,把信訪群衆當家人,把群衆來信當家書,件件回複不僅能做到,而且完全能做好。
2018年1月至今年8月
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包案辦理
信訪案件4.3萬件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說,2018年1月至今年8月,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包案辦理信訪案件4.3萬件,化解率超過80%,推動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
報告說,司法責任制改革強調入額領導幹部帶頭辦案。最高檢要求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帶頭辦案,應主要辦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特别針對首辦責任落實不力、導緻矛盾上行問題,要求首次到基層檢察院申訴的信訪案件全部由院領導包案辦理,盡可能把矛盾化解在首辦環節。2018年1月至今年8月,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包案辦理信訪案件4.3萬件,化解率超過80%,推動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2020年,最高檢領導包案18件,全部妥善化解;今年以來包案22件,已化解18件。
報告指出,領導幹部帶頭辦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不僅帶動一個院、一個地區控告申訴案件優質高效辦理,更能發現、解決檢察監督辦案中的深層次問題,更實、更優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
全面推行公開聽證
既解“法結”又解“心結”
今年前8個月檢察機關組織公開聽證5036件,聽證後當場表示息訴息訪的超七成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至8月,檢察機關共組織公開聽證5036件,是去年同期的2.2倍,聽證後當場表示息訴息訪的占73.4%。
報告指出,檢察長隻能辦理衆多信訪案件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更多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要靠健全辦案機制解決。特别是一些信訪案件曆經多年,深層次矛盾問題累積交織,單靠檢察機關力量往往難以根本解決。最高檢全面推行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村(居)委會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擔任聽證員,就案件事實、法律适用等疑難、争議問題針對性聽證,共同釋法說理,促依法辦理、第三方評判、群衆見證等形成合力,讓公平正義看得見、聽得懂、真實可感。
報告說,檢察機關堅持“應聽證、盡聽證”,2020年組織控告申訴案件公開聽證4272件,是2019年的3.4倍,聽證後當場表示息訴息訪的占67.6%。今年以來,最高檢又部署開展常态化“簡易公開聽證”,組建專門聽證員隊伍,在接待來訪群衆的同時,就地組織公開聽證,促進信訪矛盾在接訪時就能及時有效解決。
今年前8個月
檢察機關化解行政争議4018件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說,今年檢察機關常态化推進行政争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截至8月共化解行政争議4018件,其中争議20年以上的40件、10年以上不滿20年的212件。
報告指出,實踐中,一些控告申訴案件辦理,形式上用盡了法定程序,當事人合理訴求卻沒有真正解決,導緻反複申訴信訪。對此,檢察機關防止簡單以“辦理中無違法”即予程序結案,切實将法、理、情融為一體,“用心”“實質性”解決群衆合理訴求,真正實現辦理控告申訴案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有機統一,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報告說,2019年10月,針對司法實踐中一些行政訴訟案件程序已結但訟争未解的實際,最高檢部署開展“促進行政争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力促案結事了政和。一方面,依法加強監督,對當事人不服生效行政裁判提出申訴的,及時受理審查,認為确有錯誤的,依法運用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等方式啟動監督程序,督促再審;另一方面,對司法程序已終結,行政裁判無實體違法情形,但當事人訴求正當、合理的,通過公開聽證、司法救助、檢察建議等方式,促進訟争、矛盾實質性化解。至2020年12月,檢察機關共實質性化解行政争議6304件,集中解決了一批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揪心事。
應救盡救!今年前8個月
檢察機關發放救助金2億餘元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說,檢察機關堅持“應救盡救”,為受到犯罪侵害的困難群衆及時提供幫助,今年1至8月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2073件,發放救助金2億餘元,同比分别上升61.2%和70%。
報告分析指出,一些信訪群衆受案件影響,生活陷入困境,有的直接緻貧、返貧。對這類案件如隻解決法律問題,矛盾、積怨往往難以化解。檢察機關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充分運用黨和國家政策,既依法妥善辦理案件,又幫助解決“難”的問題。最高檢與原國務院扶貧辦會簽文件,将司法救助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堅持“應救盡救”,為受到犯罪侵害的困難群衆及時提供幫助,特别是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實行優先、快速辦理,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救急救困”作用,讓信訪群衆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司法的溫情、社會的溫暖。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辦理司法救助案件2萬餘件,發放救助金4億餘元;今年1至8月辦理12073件,發放救助金2億餘元,同比分别上升61.2%和70%,較2019年同期均上升1.3倍。
2020年10月至今年8月
檢察機關清理涉民營企業
刑事“挂案”6290件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說,檢察機關經過認真審查,認為原司法程序或處理結果确有錯誤的控告申訴案件,依法啟動訴訟監督程序,促進糾正錯誤,維護司法公正。2020年10月至今年8月,檢察機關清理涉民營企業刑事“挂案”6290件。
報告說,檢察機關認真辦理涉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的申訴案件。重點解決信訪群衆反映強烈的以刑事辦案權插手民事經濟糾紛,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長期“挂案”等問題。2019年10月,部署涉民營企業刑事“挂案”專項清理,共排查出2870件,已清理2423件。2020年10月,又會同公安部抓實新一輪專項清理,截至今年8月再排查出6951件,已清理6290件。
報告說,檢察機關加強對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的精準監督。針對民事行政申訴案件持續上升,通過實行繁簡分流等措施,提升辦案效率,全面清理積案。2018年1月至今年8月,共向法院提出民事、行政抗訴17297件,法院同期審結12104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調解、和解撤訴9520件,抗訴改變率78.7%。
報告指出,檢察機關以嚴肅追責促進司法責任制落實。2018年1月至今年8月,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刑事抗訴3881件,法院同期審結2720件,其中改判和發回重審2289件,占同期審結數的84.2%。不少刑事冤錯案件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把關不嚴,承擔重要責任。為深刻總結錯案教訓,最高檢印發《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追究條例》,提出“糾錯不能止于國家賠償,追責必須落到責任主體”,嚴肅責任落實。今年初啟動對2018年以來糾正冤錯案件全面排查,逐案提出追責意見。最高檢對錯誤關押10年以上的22件冤錯案件挂牌督辦,已全部提出嚴肅追責意見。
加強控告申訴信訪案件
訴源治理
今年前8個月,檢察機關受理不服檢察機關不批捕、不起訴決定申訴案件同比下降23.1%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強調,化解信訪矛盾不僅要治标,更應助推治本。檢察機關堅持标本兼治,加強控告申訴信訪案件訴源治理。
報告說,涉法涉訴信訪大多因司法機關首次受理、辦理案件未能做到案結事了,緻矛盾複雜、激化,形成信訪案件。檢察機關受理後,不僅對确有錯誤的案件啟動監督程序,維護個案公正,更注意對同類案件反映的普遍、共性問題開展類案監督,通過制發檢察建議、訴訟監督情況通報等形式,依法促進提升辦案質效,助推解決司法理念、政策、導向問題,從源頭上減少同類信訪案件發生。2020年7月,最高檢針對群衆信訪反映的虛假訴訟高發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發出檢察建議。最高法高度重視,加大懲治、預防虛假訴訟力度。今年3月,“兩高兩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虛假訴訟犯罪懲治工作的意見》,健全懲防虛假訴訟長效機制。
報告指出,針對涉檢信訪多為不服檢察機關不批捕、不起訴決定,檢察機關堅定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用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開展公開聽證,釋義法、理、情。今年1至8月,受理不服檢察機關不批捕、不起訴決定申訴案件2460件,同比下降23.1%。(徐日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