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梧桐
故事要從1981年說起。
1981年,高明恢複建制,百廢待興。在此之前,高明與鶴山合并為高鶴縣,隸屬江門。
1983年,“新”高明将新縣城選址于西江邊,在西江河畔田野河灘上破土動工,奠定了“濱江新城”的全新格局。
西江新城舊貌 來源:話說佛山
自此,高明交通路網基礎建設不斷鋪開,縮短城鄉時空距離;學校、醫院、車站、碼頭,陸續落成使用;彩印廠等一大批企業陸續籌建,賦能鄉村振興。
1994年,高明撤縣立市(縣級市)。之後基礎建設提速升檔,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努力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生态水平。
2002年,撤銷高明市,設立為佛山市高明區。高明逐漸由“縣城”轉變為“城市”,逐漸拉大城市框架。
圖源網絡 侵删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荷城公園、世紀廣場、七星崗公園等一批市民休閑場所相繼落成。
2011年,西江新城核心區動工,依托高明不可複制的生态基底,這座濱江新城進一步提升景觀綜合整治,先後建成了衆多水體建設項目、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等。
之後十年,高明不斷招商引資,深化城市建設改革。
2018年,高明人均GDP19.92萬元,位列五區第一。
2021年,高明的部分地區實現城市化,生态優勢明顯,但是它在佛山之中仍然像個“小透明”。
不難看出,高明一直在用力發展。但是經過滄海桑田的高明,其實在多數人的印象裡,依然是“西大荒”。
GDP墊底,産業支撐微乎其微,局部城市化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成績。
有數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高明區GDP為467.32億元,五區墊底。
再翻看前幾年的數據,不出意料,每年都是墊底。
GDP代表什麼?GDP是指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内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墊底, 就是經濟水平墊底!
因為佛山是一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它的産業形态重要集中在陶瓷、家電、家居制品、紡織服務業等,禅城、南海、順德都有自己的特色工業集群。
但是佛山的産業支撐沒有入駐到高明,除了荷城的産業形态有些紡織、塑料,食品等,其它幾個地方是以農林牧漁業、旅遊業為主。
依托不錯的生态資源,高明區近年來确确實實吸引了不少文旅項目進駐。
衆所周知,旅遊業有弊端,就是會随着季節的變更會出現淡旺季。
一個地區,想提高GDP,就不能隻依賴旅遊業,應該集中發展能産生高附加值的制造業産業園區,形成規模化效應,逐步達成拉動GDP增長的目的。
還可以通過産業發展,吸引外來人口,拉動消費增長,帶動區域發展。
城市面貌方面,開頭我們也說過,高明目前隻是實現了局部城市化。
放眼整個高明,城市化做的最好的當屬西江新城,除此之外很多地區的面貌還是很差,連城鄉結合部都算不上。
我們從桂城出發,一路上走高速穿過高明去雲浮,一開始看到靠近南海這邊還有些比較城市化的建築,但越靠近雲浮越人煙稀少,隻看到了一片片的農田和魚塘,還有很老舊的紅磚房。
陰跌三年,吓哭投資客
别跟我扯什麼高明人均GDP高,那是因為它人少!
一個地區連外來人口都吸引不了,足以見它的實力、魅力、能力。
就拿房地産來講,高明常住人口約47萬,常住人口數、10年增長幅度均為全市最低,在售樓盤五六十,如果不水來一波韭菜,要怎麼賣?
可惜新盤常有而韭菜不常有。
新盤那麼多,因為土地便宜啊,待開發資源多,真金白銀買票投進去,然後開始造城,然後再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一個兩個的,打打生态資源得天獨厚這個噱頭,再打打灣區交通樞紐這個噱頭,更有甚者,通過地區文化底蘊營銷一把。想着通過這個總能吸引來一波投資客吧,暢想着三年一小漲,五年一大漲的無限美好。
生态資源雖不常有,但不是每個人都追求生态資源,也不是每一處生态基底優秀的地方都能成為二沙島。
灣區樞紐嘛,一個高明機場吹了那麼多年,才剛剛有規劃……
房價嘛,三年不漲反跌,真的涼涼,我要是韭菜,我臉都得綠。
來源:安居客
韭菜等不到接盤俠。
重要一點,高明是佛山五區中唯一不與廣州接壤的存在。在這個看廣州老大哥吃飯的領域,吃不到廣佛同城的福利,樓市發展自然是比較滞後的。
如果說前幾年還有投資客會跟莊,那麼現在市場行情這麼冷淡,大家也不是傻子,肯定是謹慎再謹慎。樓市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毖。
當然,在這裡沒有一棒子打死一船人的意思,高明的房價,對本地居民改善,對外來剛需人群,是很友好的。
如果要買,建議看看西江新城,目前高明最好的配套,最高的房價和地價,都在西江新城了。
可以說,它是高明最後的倔強。
隻能說,産業越發展,人口越集中,城市也越集中,房地産也越欣欣向榮。
對此,你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