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體内濕寒的偏方?霜降臨到,氣候寒涼,你會不會這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祛除體内濕寒的偏方?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霜降臨到,氣候寒涼,你會不會這樣:
即使把自己裹得厚厚的,不停地喝熱水,依然感覺手腳冰涼;
坐在辦公室,後背、臀部也涼嗖嗖的,總感覺有風;
一覺睡醒,腳底依舊冰冰涼。
俗話說,“女人是水做的”,難道一到秋冬天,就變成“冰”做的了?
//
皆因寒濕作祟
在緻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極怕濕邪。
濕是極易滲透的,且從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别的邪氣狼狽為奸。濕與寒在一起就成了“寒濕”,與熱在一起成了“濕熱”,與風在一起就是“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因此秋冬寒冷,寒濕極易形成。寒濕是一種疾病,中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内生寒濕兩個方面。
外感濕寒:
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通常會導緻關節、筋骨疼痛。嚴重情況會生成風濕、關節炎。
内生寒濕:
寒濕内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内停。容易畏寒肢冷,肚痛洩瀉,身體浮腫。
快看看你有沒有以下寒濕症狀
“
1、頭暈頭痛,困乏,疲倦
2、流清鼻涕,咳嗽時痰稀白
3、經常肚子痛、腹瀉、流涼汗
4、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
5、手、腳長年冰冷,腳踝浮腫
6、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内可能有寒。顔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内寒濕越重。
“寒濕”是萬病之源,我們日常一定要注意排寒濕。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身體“凝”的現象。
“凝”會導緻循環慢和代謝慢;易引“淤”,“淤”則會導緻淤堵,“淤”的時間長了易出現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渾身不舒服。
所以,避免寒濕、排寒祛濕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4大穴位。
//
寒濕易從這4處入侵人體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人體的寒濕,容易引起我們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問題等,從而導緻睡不好、多夢、總是頭暈腦脹沒力氣。
②肚臍部位的神阙穴
從“神阙穴”進入人體的寒濕,容易存積在人體的盆腔、小腹等,男性多表現為排便不暢、小腹冷痛;
女性則更為嚴重,容易引起各種婦科問題,比如,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多囊卵巢等。
③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人體的寒濕,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腎虛陽氣弱、性功能下降等問題。
④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人體的寒濕,容易順着經脈往上進行流動,從而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問題。
//
艾灸祛寒、溫經絡
對于寒濕引起的痛經、風濕、肌肉酸痛等病症,中醫開展的穴位敷貼、艾灸、針灸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黃帝内經》記載“善治者治皮毛。”——“皮毛”就是人體的體表。在濕邪侵犯人的體表的時候,可通過作用于體表的辦法調理。
《醫學入門》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有其獨特的療效。
對身體穴位進行艾灸,借助艾草灼燒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可達到防病及治病。
I 甘草醫生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
我們尊重原創,若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衆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問題,後果自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