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以繪畫為主題的雙簧

以繪畫為主題的雙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21:07:57

以繪畫為主題的雙簧?雙簧,為一種民間藝術,源于北京的一種曲藝名字,由前面的一個演員表演動作,藏在後面的一個人或說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員在自演自唱一樣“雙簧戲”的發展曆史并不是很長,誕生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後當權時,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戲劇、雜曲演員找到宮裡為她演唱,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以繪畫為主題的雙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繪畫為主題的雙簧(簡說雙簧藝術)1

以繪畫為主題的雙簧

雙簧,為一種民間藝術,源于北京的一種曲藝名字,由前面的一個演員表演動作,藏在後面的一個人或說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員在自演自唱一樣。“雙簧戲”的發展曆史并不是很長,誕生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後當權時,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戲劇、雜曲演員找到宮裡為她演唱。

清朝有個唱單弦的名角叫做黃輔臣。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他便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于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着彈弦子,唱時隻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忽然高興,免了二人的罪,還賞賜了銀子說:“你們這是雙黃呀!反而更精彩呢!”

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别,将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從此,“雙簧”形式的節目流行開了,還造出“演雙簧”的詞語,指一個公開另個藏于背後合夥騙人。所以民間傳說是慈禧太後禦賜的名字。但事實上清宮門衛森嚴,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将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隻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有關黃輔臣,至今未見準确的生卒記載。據有關文字資料,他一生跨過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鹹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個年号。假設他生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慶末年約26歲,道光末年約56歲,鹹豐末年約68歲,至同治末年70有餘。同治以後,都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傳老藝人供差,黃輔臣年老唱不了,創造一個演、唱分開而又合二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說,雙簧這個曲種的出現,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曲藝雙簧是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說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說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隻張嘴模仿說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内的肉簧片——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說真學仿佛一個,前演後唱喉嚨兩條。

演雙簧必須有場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說相聲用的醒木、手絹、折扇之外,還有一個演雙簧專用的頭飾:套在頭上的小辮,一般都用繩圈拴一個小圓托,上連一根沖天杵獨辮,也有其他樣式的。趙霭如演雙簧,就用青綢子條做的兩個小羊犄角辮套在頭上,兩辮在耳上。這可能是根據不同臉型而設計的。

雙簧演員甲(表演者)化妝時,先坐在桌後椅子上,由演員乙(說唱者)将其大褂領子窩進去,露出脖頸,然後自己用大白塊将兩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塊白,為了看清頭部動作、面部表情和語言口型。甲邊化妝邊說,在窩領子時甲把乙當成理發師傅,說:“就一個人呀?我刮刮臉!”開始抹大白時說:“人是衣,馬是鞍;西湖景,配洋片。人不倒饬不好看,倒饬起來再瞧——”乙:“好看啦!”甲:“更寒碜!”抹完大白,戴上小辮就開始表演。

化妝抹大白,也有不同的方法。如趙霭如演雙簧化妝是将大白壓成粉末,用手捏着往臉上揉。這可能是他臉瘦,眼窩深,用平面大白塊有的地方抹不上。

前幾年,電視裡曾播放莫歧、王鳳朝的雙簧。莫歧化妝不是用大白,而是用定妝粉。拿定妝粉撲,将兩眼和嘴撲上三個白圓餅。随着表演,随着從臉上往四下飄飛白粉末。一段雙簧詞沒演完,三個白圓餅就基本上掉光,露出廬山真面。撲粉代替大白,雖然舞台效果不理想,但絕不會燒傷皮膚,毀壞容顔。

曲藝中的雙簧,多由相聲演員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妝在前,模拟動作口形,稱“前臉兒”。乙在後說唱稱“後背”。傳統相聲都是甲智乙愚,演雙簧則反之,吃虧的多是甲。雙簧演員上場,先用相聲墊話鋪場,甲找包袱,乙捧哏。有時介紹雙簧的創始人黃輔臣,說爸爸在前邊表演,兒子在後邊說唱,用此找乙的便宜。演雙簧開始,前臉坐在桌後椅子上,先向觀衆咧嘴眯縫眼不發聲音地大笑,然後緊急收斂笑容,面目嚴肅,拍醒木給信号,後背說唱,前臉學其動作口型,術語稱為“發托賣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綻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離桌露出乙。二人對口說幾句,接着再學雙簧。

孫寶才(大狗熊)、王文祿一檔,專門演雙簧。王文祿演後背,蹲在椅子後邊,用扇子擋住嘴說唱,因離前台遠,要用很強很亮的嗓子演唱,這是相聲雙簧的基本形式。演後背相當吃功夫,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好嗓子是演不了的。現在好辦了啦,在椅子後邊放一個話筒,什麼好壞嗓子的演員都能演後背了。

拆唱八角鼓演員顧榮甫、尹福來也演過雙簧。拆唱八角鼓也帶演牌子戲,二人對口邊唱單弦牌子曲,做出滑稽可愛的表演,邊說與故事有關的白口抓哏找樂。他們演的雙簧與相聲雙簧所不同者是桌子後放兩把椅子,尹福來演後背時,也坐在椅子上,不遮臉,而且還彈三弦自彈自唱。顧榮甫演前臉,用支大鼓的架子折叠着模拟彈三弦,其定弦、掃弦、按弦、換把等技巧和後背三弦音聲一緻,演唱時張嘴對口型的功力更深。

蓮花落演員屈國田、魏美英演的雙簧也采用以上這種形式。魏美英演後背,坐在椅子上打節子闆唱,屈國田前臉表演。

雙簧附屬于相聲,後背不論蹲着坐着,都是相聲雙簧。相聲來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員過去都是自彈自唱。彈弦必須坐着,蹲着沒法彈。因此,兩把椅子,後背坐着的雙簧應是雙簧的原始形式。後來形式曲種獨立,後背大都不能彈弦了,所以改為蹲着,隐蔽遮臉。

六十年代初,在曲藝舞台上多半為新節目,配合政治,宣傳時事,歌頌當代英雄模範,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藝術性、趣味性放在第二位。王謙祥、李增瑞演過一些新雙簧。王謙祥演前臉,不抹白,不戴辮,化妝時蹲在桌後,罩袍服戴面具扮演角色。其面具蓋頂戴發,不全遮臉,露出嘴和下巴,以配合口型。演一小段,更換一次面具袍服,改變一個劇中人。李增瑞後背,台詞是當前國際時事,其中略加一些笑料,配合形勢作宣傳。這種很有意思的雙簧很像活報劇。

相聲雙簧是雙簧的标準形式,在中國廣闊的文藝海洋中,還有很多種不同形式的雙簧。有的名叫雙簧不是雙簧,也有的不叫雙簧而實際上是雙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