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最容易發胖的地方是哪裡,相信90%的人都會回答“肚子”,甚至有些人四肢纖細,卻大腹便便,還特别難減。
更糟糕的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高潤霖院士研究發現,我國成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達29.1%,近乎三成的比例!
然而,腹部脂肪堆積不隻讓你發胖,還會給健康造成“暴擊”般的傷害!
大肚腩的傷害
不隻是發胖這麼簡單
腹型肥胖有一個簡單的指标來判斷,那就是腰圍。在我國,男性腰圍≥90cm(2.7尺),女性腰圍≥85cm(2.55尺),即為腹型肥胖。
腹部肥胖也被稱為“内髒脂肪”,人體腹部空間有限,又充滿着各種組織器官,當腹部脂肪越來越多時,不僅會擠壓髒腑,還可能嵌入各組織器官中,影響其功能。因此,它們比皮下脂肪的健康風險更高。
那麼,會造成哪些毛骨悚然的傷害呢?
誘發糖尿病、高血壓
腹型肥胖可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更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引起高血糖。數據表明:腹型肥胖患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0.3倍、是普通肥胖人群的2.8倍。
另外,腹型肥胖者血漿中的瘦素水平較高,會對腎交感神經活性和動脈血壓造成刺激,從而導緻血壓升高。
導緻腎髒病變
大量脂肪包裹腎髒時,會導緻腎髒循環不暢,影響腎小球内血管壁的彈性,增加腎小球内壓力,促使腎小球肥大,最後造成腎組織纖維化等病變。
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類人腹部脂肪細胞會分泌大量促炎因子,促進炎症反應的發生,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研究發現腰圍每增加1.32cm,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風險33%。
增加癌症風險
《英國癌症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腰圍每增加11厘米,患相關癌症的風險會增加13%,尤其是腸癌,腰圍每增加8厘米,患病風險就會提升15%!
此外,研究還指出,超重目前被認為是排在吸煙之後的第二大癌症誘因,涉及腸癌、胃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13種癌症。
誘發腦部萎縮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發現,随着腹部脂肪增多,大腦灰質會減少(腦灰質是含有神經細胞的腦組織),腦容量就會變小。
而腦容量更小,意味着腦部萎縮,會顯著提升記憶衰退以及癡呆的風險。
拯救大肚腩的關鍵是
降低胰島素
為什麼會變胖?其實牽扯到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激素——胰島素,它在我們“發福”和腹部脂肪堆積過程中發揮了核心的角色!
胰島素是我們身體裡唯一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它降血糖的原理不是說消滅葡萄糖,而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搬運到了身體的其他地方,比如肝髒,肌肉組織,能用的就用掉,用不完的通通儲存起來。
但是肝髒儲存糖原的空間有限,肝髒内多餘的糖原将被轉化成脂肪。因此,胰島素會促進脂肪的合成和儲存,還會抑制蛋白質分解。
研究發現,胰島素越高,腰腹脂肪也會越多;腰腹脂肪越多,胰島素就要分泌越多。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胰島素分泌越多,身體越容易儲存脂肪,越容易把你的食物中的澱粉轉換成脂肪囤積起來,囤積在你的腰腹。
因此,要把腹部堆積的脂肪減下來,最核心的就是把胰島素降下來,那麼,怎麼降胰島素?很多人都會想到“管住嘴、邁開腿”,短短6個字卻大有講究!
管住嘴
1.限制碳水
研究發現,低碳飲食比低脂飲食更利于減肚子,最佳碳水、脂肪和蛋白質的供能比分别為30%、40%、30%。
對于國人而言,飲食中側重于主食的比例,也就是碳水,因此,要适當控制主食的攝入,多補充蛋白質。
實際上有個很好的辦法可以幫助實現碳水的限制,那就是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一方面能夠增加飽腹感,減少碳水的攝入;另一方面,膳食纖維可以有效延緩和減少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并降低血清胰島素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2.降低果糖攝入
我們吃到肚子裡的碳水,最終都得分解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才能吸收入血。
跟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同的是,果糖更容易在肝髒裡轉化成脂肪。這些脂肪有些會堆積在肝髒細胞裡,增加脂肪肝風險。也容易堆積在腹部。
邁開腿
談及運動,很多人都覺得要減肚子,就得做仰卧起坐、平闆支撐這樣的訓練腹肌運動,事實是僅靠這些運動雖然可以增加腹肌,但是對消除腹部脂肪的效果并不好。
力量訓練結合有氧訓練,才能幫助減少内髒脂肪。
要想減肚子,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運動,累計時間150分鐘,可以3天有氧如慢跑、遊泳、快走,2天力量如啞鈴、彈力帶等。
藥物
2型糖尿病的患者腹型肥胖發生率高,如果BMI指數≥25kg/m2,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将降糖藥物調整為GLP-1受體激動劑(利拉魯肽、度拉糖肽等)或SGLT-2抑制劑(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卡格列淨等)。
這兩類藥物在控制血糖同時,可以減少内髒脂肪,改善代謝,達到很好的減重效果。
大肚腩的危害可不小,趕快行動起來,告别大肚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