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前後,很多市民改用鮮花祭祀祖先。記者趙偉攝
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祭祀祖先、寄托思念的節日。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昆明市加強對文明祭祀的宣傳力度,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市民們也逐漸改變觀念,利用微信家族群轉發悼文、鮮花祭祀等方式,共同營造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祭祀新風尚。
利用互聯網 千裡寄哀思
在微信家族群裡發表自己對祖先的緬懷、寄托哀思,是市民梁林薏一家自去年開始就采用的祭祀方式。
提前一周的時間,遠在曼谷的梁林薏就開始編寫了一篇“追思先祖”的文章,準備在中元節當天發表在家族群裡,以此表達遠在千裡之外的哀思。
“前幾年,我們家也用傳統的焚香燒紙進行祭祀,兩年前我到曼谷工作,父母也從德宏來到了昆明,要延續傳統的方式已不可能,于是我們便利用互聯網溝通方便的優勢,将祭祀‘場地’轉到互聯網上。”梁林薏說。不僅如此,她們一家還在祭祀網站上注冊了過世祖先的基本信息,每到清明、中元等節日,便打開網頁以虛拟的形式送上一枝花、點上一炷香等。同時,梁林薏一家文明祭祀的方式也影響了家族的其他人,他們逐漸摒棄原本的舊俗,也開始采用網上追思的方式寄托哀思。
家人齊聚 追憶祖先故事
“我們祖上是從南京遷過來的,聽你們爺爺講,那可是個大家族。”中元節到來之際,市民張秀與家裡的兄弟姐妹一起聽奶奶講“那些年”的故事,而這也是她們家今年采用的祭祀新方式:家庭追思會。
張秀說,以前在新聞報道中聽過這種方式,但很少在身邊見到。随着政府部門的大力宣傳,她知曉了更多環保理念,也準備付諸行動,以此影響周圍的人。多次勸導家人以家庭追思會代替焚香燒紙等舊俗的她,終于在今年得到家人的同意和支持。
“今年,我老公特意寫了悼詞,準備和親人一起朗讀。其實,我覺得聽老人講那些過去的事,比傳統的祭祀形式好得多。”張秀說,聽祖先故事、明家族之源的方式不僅新鮮,還非常有儀式感。
鮮花換香燭 清淨且溫暖
換一種方式,思念之情貴在用心。在市民劉甯家中,一束鮮花、幾碟酒菜、電子蠟燭代替了原先的燃燭燒紙。“去年有了孩子後,老人便和我們住在一起,彼此的生活方式也互相影響着,前幾天社區就有人上門宣傳文明祭祀的方式,我們也積極響應起來。”劉甯老家在宣威,從去年開始,他爸媽會在中元節前買好鮮花,做上一點小菜,在家裡簡單祭祀表達哀思。
采訪中,不少市民呼籲:傳統節日中的陳規陋習要徹底改變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有關部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廣大群衆摒棄不文明行為的同時,更需要廣大市民的自覺參與。祭祀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形式,無論是獻花、還是網上祈福,同樣能表達對已故親友的哀思之情。
記者李杭蓉報道
來源: 昆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