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骥(右)、陳平原(左)共話嶺南文化 廣東人民出版社 供圖
黃天骥(右)、陳平原(左)共話嶺南文化 廣東人民出版社 供圖
中新網廣州9月21日電 題:黃天骥陳平原共話嶺南文化:生猛且務實,包容而交融
作者 程景偉 董芳
“嶺南文化新講之四:嶺南文化的新變與大灣區的未來”公益講座近日在廣州楠楓書院舉辦,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黃天骥對話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平原,共話嶺南文化的前世今生,瞻望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未來。
從區域文化來講,廣東居于什麼樣的位置?陳平原認同梁啟超《世界史上廣東之位置》一文中的相關觀點。陳平原說:“就中國史來看,還有很多比廣東重要得多的區域,廣東似乎不重要;但是對于僻居嶺南的廣東來說,在世界史上它變得重要起來,因為交通、海運,以及對外開放。”
陳平原表示,原本嶺南地理範圍上除了廣東,還包含港澳、廣西部分以及海南島,當下談及嶺南主要還是指廣東,其中廣府文化在整個嶺南文化中占據優勢。“關于嶺南文化各書表達不一,但大體包含重商、開放、兼容、多元、直觀等特質。”
陳平原曾在《嶺南文化如何“步步高”》一文中指出:嶺南文化注重實用,少講排場,理性低調,靈活機動,不欣賞“吊死在一棵樹上”,也不追求“不到黃河心不死”。
在陳平原看來,整個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風格,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生猛且務實”。他說:“關鍵在‘且’,生猛的人一般不踏實,務實的人一般不敢頭角峥嵘,而廣東人有這個特點——既生猛又務實,兩者之間的張力使得這個地方能辦成一些實事。
“‘生’是指活蹦活跳的意思,‘猛’不是威風,不是很兇的意思,是很活潑的意思。”黃天骥補充道。
除了生猛之外,黃天骥認為廣東人還有一個特點——淡定。“對于一些很嚴重的問題,廣州人還不太怕,一邊抵抗疫情,一邊唱歌跳舞,你看這個妙不妙?”
不過,在黃天骥看來,所謂的“淡定”,有時候則會演變成“懶惰”,因為“反正兩頓飯我能吃,賺點小錢可以,做點小生意可以,就懶了。”同理,生猛過頭了也有不對的地方,“一部分廣東人很喜歡打擦邊球,有時候很容易戳到地下。”他說。
而從廣東人處事的角度看,黃天骥認為,廣東的特點一是包容,二是交融。“哪個省的人來到廣東,兩下子就沒區别了,很包容,來了以後沒有覺得是外地人。”
至于交融,黃天骥以廣州的及第粥為例:“什麼東西都放下去,那就好吃了。粥裡面雞雜、牛雜、魚片,雜就是交融。不同的營養,不同的味道。”
黃天骥認為,廣東很容易吸收外來文化,把外來的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交融起來就變成嶺南文化。中西交融,南北交融,東西交融,古今交融,這是廣東跟其他省的最大不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