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21:22:24

什麼是人生境界

“境界”,就是經常講的人生境界或者精神境界,是一個人的人生态度,是濃縮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體。一個人的境界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中國文化的環境當中,“境界”這個概念,一般有三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指學問、事業的階段、品位;二是指審美對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意向;三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心靈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境界。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1

馮友蘭

馮友蘭先生認為,從表面上看,我們共有一個世界,但每個人的世界并不相同,世界對每個人的意義也不相同。人和動物不同,人對于宇宙人生可以有所了解,人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知覺到,自己在做某一件事。這是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人的生活是一種有覺解的生活。

宇宙間的事物,本來是沒有意義的,但有了人的覺解就有意義了。宋代哲學家朱熹,引用一句詩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句詩中的仲尼——孔子,可以作為人的代表,意思就是說,沒有人的宇宙,隻是一個渾沌、無明的宇宙,對每一個人來說,對宇宙人生的覺解不同,宇宙人生對于他的意義也不同,這種宇宙人生的意義也就構成了每一個人不同的境界。

不同的人可以做相同的事,但是根據不同程度的理解和知覺,這件事對于他們可以有不同的意義。舉例子說:兩個人同時去遊一座名山,一個是地質學家,他在山裡面看到的是某種地質構造;另外一個是曆史學家,他在這個山裡頭看到的是某些曆史的遺迹。因此,同樣是一座山,對這兩個人的意義是不同的。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2

張世英

張世英先生認為,用王陽明說的“人心一點靈明”來說明人生境界。人和動物不同,就在于人有這一點靈明,正是這點靈明,照亮了人生活的世界。于是,世界有了意義,境界就是一個人的靈明所照亮的有意義的世界,動物沒有自己的世界。

境界乃是個人在一定的曆史時代條件下,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社會體制下,在某些個人的具體遭遇下,所長期沉積鑄造起來的一種生活心态和生活方式。也可以說,境界是無窮的客觀關聯的内在化,這種内在化的東西,又指引着一個人的各種社會行為的選擇,包括他愛好的風格。

從時間的角度看,境界是個交叉點,是一個由過去、未來構成的現在,或者說是一個過去、現在、未來的整體。這就是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自己的世界。一個人的過去,包括他個人的經曆、思想、感情、欲望、愛好等等,都積澱在他的這種“現在”之中,構成現在的境界,也可以說構成他現在整個的一個人。他對未來的種種向往、籌劃、志向、志趣、盤算等。通俗點說,他對未來想些什麼,也都構成現在整個的一個人。

境界對一個人的生活有一種指引導向的作用,境界指引着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實踐。一個有着低級境界的人,必然過着低級趣味的生活;一個有着詩意境界的人,則過着詩意的生活。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3

葉朗

張先生的這個說法和馮先生的說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張先生說的境界,完全是理性層面的東西,他所說的境界,并不限于主觀的覺解。他認為,每個人的境界都是由天地萬物的無窮關聯形成的,這些關聯是每一個人形成自己境界的客觀因素。所以從張先生的論述可以看出,他理解的境界,是人精神世界的整體,并不限于理性的層面。

張先生對精神境界的論述,可以看作對馮先生論述的一種補充,把他們的論述融合後,可以得出一個比較全面的看法:“境界”就是經常講的人生境界或者精神境界,是一個人的人生态度,包括馮先生說的覺解,對宇宙人的了解和對自己行為的自覺,也包括張先生說的感情、欲望、志趣、愛好、向往、追求等等,是濃縮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體。

一個人的境界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一個人的精神境界,表現在他内在的心理狀态。中國古人稱之為胸襟、懷抱、胸懷。當代的法國社會學家稱之為“生成心态”。一個人的精神境界表現為他外在的言談笑貌、舉止态度和生活方式,中國古人稱之為氣象、格局,又稱之為“生活風格”。胸襟、氣象、格局,作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虛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實際上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别人能夠感覺到的。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4

人生境界的品位

馮先生把人生境界分為四個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對于他們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最低的境界是自然境界。處在這種境界中的人,按照習慣做事,并不清楚做的事情的意義,也可能做出一些大的事業,但是做這些大事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做事情的意義。

比這個高一層的是功利境界。處在這種境界的人,他的一些行為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對這一點是自覺的。他可以積極奮鬥,也可以做有利于他人的事,甚至可以犧牲他自己,但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利。

比功利境界再高一層的是道德境界。處在這個境界的人的行為是為了行義。所謂行義是為了求社會的利。因為這種人有一種覺解,人是社會的一部分,隻有在社會中,個人才能實現自己發展自己。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5

功利境界的人是求個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會的利益。功利境界的人行為是以占有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行為是以貢獻為目的。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為境界是“取”,即便有時 “予”,目的還是為了“取”。而道德境界的人行為目的是“予”,即便有時候是“取”,目的也是為了“予”。

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處在這種境界的人,一切行為的目的都是侍天,因為他有一種最高的覺解:人,不但是社會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人不但應對社會有貢獻,也應對宇宙有貢獻。這就是知天,知天是因為能夠侍天,知天所以能夠樂天、同天。樂天就是所見所行對于他總是有一種新的意義,所以有一種快樂,這是一種最高的精神愉悅。同天,就是自同于宇宙大權,消解了我和非我的分别。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6

這四種境界從高級的品位或者等級來講,是一種辯證的發展。馮友蘭先生認為,因為境界的高低,所以不同的境界在宇宙間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間也有不同的地位。從表面上看,世界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每一個人所享受到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境界高的人實際享受的世界比較大,境界低的人實際享受的世界比較小,因為一個人所能實際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所能夠感覺和了解的世界。

馮先生對人生境界的區分是一種大的分類,實際上人生境界可以作更細的區分。比如功利境界,處在這個境界中的人,情況也是千差萬别,可以分出不同的等級和品位。同樣,處在道德境界中的人還可以做更細的區分。而就某一個人來說,這種人生境界的區分也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境界可以既有功利的成分,也可以有道德的成分,而不一定是純粹的功利境界,或者純粹的道德境界。馮先生所說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天地境界,是消除了“我”和“非我”的境界,是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境界,這個在我們看來就是一種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的審美境界。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7

人生境界體現于人生的各個層面。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分成三個層面:日常生活層面,工作或事業的層面,審美和詩意的層面。前面兩個層面是功利的層面,最後一個層面是超功利的。人生要做一番事業,但是人生還要有一種詩意。人生的概念和事業的概念不是相等的,人生不等于事業,除了事業之外,人生還應該有審美這個層面。

現代社會的特點是:工作壓力非常大,競争十分激烈,人們忙忙碌碌,往往把審美活動忽略了,或者看成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不對的。審美活動盡管沒有直接的功利性,但卻是人生必須的,沒有審美活動的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這樣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8

人生的三個層面應該有一個恰當的安排和比例。人不能把個人生活的俗物層面搞得太膨脹,把事業也擠掉了,把審美也擠掉了,整天想着柴米油鹽,整天和朋友一起吃吃喝喝;人也不能把工作和事業的層面搞得太膨脹了,整天忙忙碌碌,生活毫無詩意,這樣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當然,一個人也不能把審美的層面搞得過于膨脹,把生活事業層面都擠掉。

人生的這三個層面可以互相滲透、轉化。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具有審美的意味。事業的層面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升華成為審美的層面。很多大科學家,他們在科學研究中感受到宇宙的崇高,從而得到一種審美的享受,這就是從事業的層面,升華到了審美的層面。反過來,審美活動可以拓寬人的胸襟,因此,也可以有助于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審美層面轉化成了事業的層面。

提升人生境界的葉朗(人生的四重境界)9

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最能反映胸襟和氣象。馮友蘭先生在90多歲高齡時,依然在寫中國哲學史新編,他眼睛不行了,想要翻書找新材料已經不可能了,但是,他可以從以前掌握的材料中,發現新的問題,産生新的理解。他說,“我好像一頭老黃牛懶洋洋地躺在那裡,把已經吃到胃裡的草料再吐出來,細嚼慢咽,不僅津津有味而且其樂無窮”。

古人所謂“樂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馮先生所說的“樂道”就是精神的追求、精神的愉悅、精神的享受,就是對個體生命有限存在和有限意義的超越,就是對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

轉載:美學文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