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澗滋村及東西燕村,宋代屬定州,故名。創燒于唐,極盛于北宋及金,終于元,以産白瓷着稱,兼燒黑釉、醬釉和釉瓷,文獻分别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
定窯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壺、瓶類;黃釉器有碗、注壺等。),到宋代發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燒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紅色者為紅定珍稀傳世極少。
定窯創燒于唐朝後期。從這時一直到五代的定窯瓷器,還較為粗糙簡單,器型以碗為主,正處于向精瓷的過渡階段。但在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所燒瓷器不再施化妝土,胎、釉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過了邢窯的細白瓷器。
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漢族勞動人民的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北宋中後期,定窯由于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被宋朝政府選為宮廷用瓷,使其身價大增,産品風靡一時。
定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金朝統治中國北方地區後,定窯瓷業很快得到了恢複,有些産品的制作水平不亞于北宋時期。從有龍鳳紋飾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窯産品也是金代統治者喜愛的瓷器品種。到了元朝,定窯終于逐漸沒落。
清代乾隆皇帝曾作禦題詩“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來贊詠定窯,可見其對定窯白釉瓷鐘愛有加,故清代禦窯廠和民間都有仿宋代定窯之作。此件香薰風格取自銅爐造型,工藝精湛,細緻考究。通體施釉潔白肅穆,瑩素如銀,器身遍布開片,古韻悠然。上蓋镂空松鼠葡萄紋,上雕瓷塑獅子鈕,鼓腹夔龍耳,荷葉型底座。燒造工藝雖達不到宋代當朝水平,但胎質細膩,潔白肅穆,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清乾隆仿定窯夔龍紋雙耳活環四足爐相同,為清晚期仿定窯精品,收藏價值、文化價值頗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