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骨骼就像是一座“骨量銀行”,如果你的骨量持續減少,這座骨量銀行也會“赤字”!了解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今年,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主題是“鞏固一生,赢戰骨折”。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發布的中文主題是“為骨骼健康采取行動”。值此之際,近百位專業醫師在“行動力星選大師賽”中以趣味科普短視頻,多場景解讀骨骼健康及多維營養素奧秘,助力提升全民行動力,Care for mobility!
了解骨骼變化三階段
人無骨不立,骨骼“堅強”地支撐着我們的身體。但骨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在不斷構建、塑形和重建,在不同的年齡段悄悄地發生着變化。
20歲前:兒童青少年正是長身體時期,此時骨骼處于骨量上升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持續增長①②。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結束前積累的③,此時保證均衡營養和規律運動,有助于孩子有一個滿意的身高和成年骨量。
20歲-40歲:這個階段是人生骨骼生長發育頂峰期,骨量維持在骨峰值。在30歲前保證足量膳食鈣攝,非常重要。①②
40歲後:随着年齡增加,骨量開始丢失。尤其女性絕經後迅速出現骨量丢失,骨折風險随之增加;男性一般在50歲後開始出現骨量丢失,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後,骨折風險明顯增加①②。因此40歲後除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外,定期做體檢,了解骨健康情況也非常重要。
40歲後做個骨密度檢查
骨質疏松症的早期篩查很重要,在我們的日常體檢中“骨密度”這項檢查不能省,尤其在40歲後。
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是最常用的骨密度測量方法。測得的T值是在正負1之間,說明骨密度是正常的;如果在-1到-2.5之間,則說明骨量減少;如果在-2.5以上,就是骨質疏松了。②
骨質疏松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因而被稱為“寂靜的疾病”。如果出現腰酸背痛、駝背、身高變矮等情況,要留心。
40歲後,可以用皮尺測測身高。如果身高比年輕時降低了超過3厘米,要警惕是否存在骨質疏松的問題。②
好骨骼離不開這5點
1. 多曬太陽
陽光如果照射不足,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現在不少辦公族基本一天都在室内,曬不了多少太陽。每周兩次主動曬15-30分鐘太陽,這樣才有利于維生素D合成,促進鈣的吸收。②
2. 吃得營養
建議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适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②,牛奶、雞蛋、雞肉、魚肉、牛肉等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鈣是組成人體骨骼的主要元素,充足鈣和維生素D營養,對維持人生各個階段的骨骼健康均發揮重要作用。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毫克,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毫克④。可進食鈣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皮、堅果等等。建議每天喝300毫升以上牛奶,一般每300毫升牛奶中就含有321毫克的鈣。⑤
此外,鎂、鋅、錳、銅等微量元素在骨膠原的形成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充足的骨膠原有利于骨骼的韌性。維生素D、K、C、E、A則影響着骨的生長與代謝④。除了在飲食中獲取外,也可通過複合制劑補充。
3. 避免傷骨壞習慣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避免過量飲用碳酸飲料。②
4. 保持規律運動
進行适當的運動,每周最好有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④,如快走、慢跑和跳廣場舞等。
5. 保持健康體重
保持适當健康的體重。過度消瘦的人,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參考資料:①夏維波,等. 補鈣和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的必要性[J].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1(01):20-25.②原發性骨質疏松症診療指南(2017)[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7,10(05):413-444.③鄒軍,等.運動防治骨質疏松專家共識[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5,21(11):1291-1302 1306.④原發性骨質疏松症患者的營養和運動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20,13(05):396-410.⑤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健康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