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靜守靈魂深處的那份美好

靜守靈魂深處的那份美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12:30:57

靜守靈魂深處的那份美好(在無聲世界裡描摹美好人生)1

烏力傑(前排左三)和鲸言創益無障礙智能科技研發團隊全體成員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今年7月,收到美國聖克勞德州立大學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後,烏力傑在青海省烏蘭縣的家裡等待着赴美具體時間的通知。等待期間,他一直在縣殘聯工作,同時學習美國手語和英語,以更好地适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1歲半時,烏力傑因一場高燒而失聰。但聽力的損失并沒有妨礙烏力傑追求優秀的腳步,反而令他覺得自己是獨特的,這種“與衆不同”使他更加陽光開朗、積極進取。近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指導,中國青年報社等聯合舉辦的202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結果揭曉,來自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的烏力傑位列其中。

在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直播間,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烏力傑。鏡頭另一邊的烏力傑穿着一件黑色T恤,這位24歲的年輕人還戴着一條很有“搖滾範兒”的項鍊,失去聽力,并沒有讓烏力傑的生活變得“悲情”,反而讓他有了力量去擁抱更多可能。

“當個體不能決定和改變環境時,我們就盡最大努力改變自己,把客觀上給你的自由發揮到極緻。”朋友贈予的這句話對他鼓舞很大。

2018年,烏力傑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這是我國第一所、世界第四所面向全國招收聾人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學院,是聾人學子眼中的“小清華”。今年7月,烏力傑從學校畢業,并榮獲校級優秀畢業生的榮譽,也是學校今年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聽障學生。翻看這15名優秀畢業生的簡曆就會發現,烏力傑的成績毫不遜色于其他健聽同學。

剛上大一時,烏力傑發現很多人對手語有偏見。即使是聽障同學,因為從小就受“用手語就是承認自己有殘疾”等觀點的影響,對手語存在抵觸情緒。所以,剛入學沒多久,烏力傑就通過學院的手語社團,利用微信公衆号、短視頻等平台,在線下、線上各種渠道開班授課。為了教得專業,烏力傑還去參加了中國殘聯主辦的國家通用手語骨幹教師培訓班,畢業考核時,他的總成績位列第一。

烏力傑曾擔任鲸言創益無障礙智能科技研發團隊學生組組長,該團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手語語料庫,約有30萬條語料,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央視新聞的手語數字人提供支持。

中國手語并不是簡單地将漢語“手語化”,其本身自有一套語言表述邏輯。為了跨越漢語和中國手語之間的鴻溝,烏力傑與其他隊員付出了非常多的辛苦。

例如,漢語中的“看書”,如果翻譯成中國手語,需要先打出“書”,然後才是“看”,這樣才符合視覺邏輯順序。中國手語中,一個手勢的不同位置、方向、動作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掌心向下,五指由合攏到張開,是“光源”的意思。在室内做,意思是燈,在室外做,就可以指代太陽。而同樣一句話,不同地域的聽障人士,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手語詞彙,類似漢語中的方言。

此外,在将漢語翻譯成手語的時候,還需要兼顧語言規律和視覺邏輯。比如“我們都有一個家”,烏力傑在翻譯的時候,為了嚴格遵守手語語言學規定,确保每一個聽障朋友都能看懂,會将其轉寫為“家/我們/都/有”。他解釋說,所有詞彙首先必須選取自國家通用手語詞典,其次在中國手語語序中,将“家”提前到開頭位置是因為從視覺規律來說,我們先看到事物,然後再看到事物的屬性和行為。從視覺角度來說,解讀起來更容易。

這些問題,都需要烏力傑和團隊成員一一發現和解決。在沒有為北京冬奧會服務之前,烏力傑團隊整合成的語料庫主要用于他的老師、袁甜甜教授主持的“複雜場景下中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這個系統曾獲批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項目。

這個系統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教AI學會手語,接着讓AI将手語實時翻譯成文字和語音。AI學習的素材是烏力傑等聽障大學生錄制的中國手語視頻。每一句話,可能需要上百名志願者錄制,這是為了讓AI了解到不同人、穿不同顔色衣服、在不同環境下的不同樣本,以便應對真實的複雜場景,提升AI識别的準确率。

然而,由于工作量巨大,錄的視頻多了,也有犯錯的時候,而一個句子中稍有不對的地方便需要重新錄制。30萬多條信息,意味着錄制30萬個視頻,這龐大的工作量對烏力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按他自己的話說,團隊做的是一件沒有參考路徑的事,隻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自己趟出一條路。

目前,複雜場景下中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已經覆蓋了教育、法律咨詢、餐飲、交通幾大應用場景,在光線充足、穩定的室内,AI識别率最高能達到95%,部分場景下可以實現“秒翻”。

即将去美國留學的烏力傑今後會繼續以“顧問”身份遠程協助團隊。烏力傑在美國學習的專業是聾人領導與倡導,這與他今後想要從事的聾人教育事業很“對口”。

在家等通知期間,烏力傑還在為一個先天性耳聾的10歲孩子當家教。這個孩子以為縣城裡隻有自己聽不到聲音,當烏力傑來到孩子家裡用手語和他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後,孩子家長似乎也看到了希望。烏力傑表示:“能幫助到他是我的心願,希望孩子不要覺得耳聾限制了自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蕾,李晗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