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溫州發展思路

溫州發展思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9:16: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世琪 吉文磊 周琳子

溫州發展思路(勢而上系列觀察溫州)1

支持溫州提升“全省第三極”功能。面對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的城市定位,溫州是激動的。

這等于官宣了溫州“第三把交椅”的城市地位。

但——

溫州人均GDP水平、市區面積全省排名靠後,與上海、杭州的時空距離甚至遠于衢州、麗水。

不少人問:“标兵”漸遠、“追兵”漸近,溫州打造“全省第三極”,靠什麼?

多日走訪中,湧金君看到,這座浙江老牌強市已看淡過往光環,冷靜下來,直面差距,努力把定位變成地位,邁向當之無愧的“全省第三極”。

01總量與人均

“溫州的經濟總量排在全省第三,僅次于杭州和甯波。”

面對“溫州,靠什麼?”,溫州市委政研室相關負責人首先講出這句話。

GDP仍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看人均,含金量如何?

2021年,溫州常住人口964.5萬人,全省第二。GDP總量7585億元,人均不足7.9萬元,全省第九。

“全省第三極”當然不限于經濟範疇,但提升GDP總量迫在眉睫。

溫州發展思路(勢而上系列觀察溫州)2

總量與人均的矛盾背後,是溫州産業發展積累的問題。

客觀來說,過去一段時間,溫州的産業結構升級之路不算亮眼。由于長期依賴低層次發展路徑,這座城市面臨着“粗放增長缺資源,集約增長缺激勵”的挑戰。“産業轉型滞後”“創新增長弱化”等一直是當地媒體談及的危機。

新形勢下,溫州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拿出更大的魄力應對産業結構升級帶來的陣痛。

一個縮影就是:今年4月,12個總投資超1200億元的新能源産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溫州;6月,集中開工重大項目31個,其中單體超百億項目2個,集中簽約重大項目107個,涵蓋12個縣市區和開發區。

這份數額大、内容實的招投“成績單”,是溫州實施“雙輪驅動”戰略的成果。除了立足傳統産業優勢,培育鞋業、電器、服裝等一批千億産業集群,溫州還在加快新能源、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産業的發展。

溫州發展思路(勢而上系列觀察溫州)3

在這些新興産業中,新能源産業引人注意。前有“甯德時代”的閩北樣闆,溫州自然不願錯過騰籠換鳥的機會。

根據溫州“十四五”規劃,溫州将打造“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鍊條産業,提速推進浙江三澳核電、瑞浦新能源等重點關鍵項目。

在未來,成為全國新能源産能中心和應用示範城市,或是溫州發揮“全省第三極”功能的重要切入點。

影響溫州人均GDP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較大的區域發展差距,全市5個山區縣,尤其是文成、蒼南、泰順的人均GDP僅為全省平均的三分之一。

“山區縣主導産業培育同樣是溫州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要點。”溫州市發改委地區與海經處處長鄭曉波介紹,目前,溫州山區縣十分重視主導産業引培,加大力度招引“鍊主型”項目,做大産業規模,比如蒼南謀劃打造新能源産業集群,風電、核電、風機制造都已在布局。

02人口與城市

全省第二的常住人口數量、全省第九的市區面積。

這樣的對比,頗有戲劇性。人口之中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因為城市空間的狹小而難以釋放。

溫州市區有多小?

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從主城區最北端的瓯江到溫州南高速樞紐,溫州市區僅是一個寬度在15公裡左右的窄長區域。當地市民甚至半開玩笑道,一個全馬沒完,就已經跑到了郊區。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客觀原因。溫州市轄區面積僅是杭州的1/3、甯波的1/2,加上樂清、瓯海、龍灣、瑞安四大城區闆塊結構之間相對松散,沒有形成緊湊型、整體型發展的格局,溫州中心城區首位度并不高。

中心城區發展優勢不明顯,溫州對高端産業和人才的吸引力則變得有限,對各縣(市、區)乃至浙南地區的帶動輻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拉開城市骨架,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是溫州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溫州發展思路(勢而上系列觀察溫州)4

如何破題?八個字,東拓西優、南聯北跨。

在溫州市發改委城鎮處工作人員案頭,都擺放着一本行動方案,包含了“樂瓯洞一體化、溫瑞平原一體化、龍平蒼一體化”,繪出溫州城市格局新藍圖。

“樂瓯洞延展主城區面積,溫瑞平原拓展主城區腹地,龍平蒼打造城市副中心。” 溫州市發改委城鎮處處長葉傳好表示,按照溫州“十四五”規劃,市區、瑞安市、樂清市和永嘉縣将納入都市區主中心,圍繞“一軸一區一帶”城市布局,屆時溫州市區北跨瓯江與樂清、永嘉沿江片一體化發展,南聯溫瑞平原、飛雲江與瑞安組團式發展,向東與洞頭、兩大産業集聚區協同化發展,形成“擁江濱海”空間格局。

市域一體化下,交通已經先行。

縱貫瓯江南北,連接樂清黃華與靈昆島的瓯江北口大橋5月底建成通車。這是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全省大通道建設的重點工程,也是溫州打造市域“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性工程。

大橋正式通車後,從樂清市區到龍灣國際機場所需時間從過去的1個多小時縮短至十多分鐘,也标志着連接粵閩浙三省的甬莞高速全線貫通,助力甬舟溫台臨港産業帶建設駛入“快車道”,為溫州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造更好條件。

可以預見,在未來,溫州城市能級将得到提升,對浙南地區拉動效應将會更加明顯,城市建設與人口優勢的良性互動發展,也将讓“全省第三極”的底盤更加紮實。

03區位與戰略

在讨論浙江的區域發展格局時,溫州的地理位置如何,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位于浙江最南端的溫州存在難以彌補的缺陷——

即便日益發達的交通把溫州拉入一小時交通圈,但空間距離永遠難以跨越,“開車一小時”與“高鐵一小時”,在經濟發展邏輯中絕無可比性。

但換個角度,“最南端”也是溫州成為“全省第三極”最大的資本和優勢。

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淼看來,溫州在浙江城市布局中的定位并非網絡節點城市,而是具備成為“核心”的素質。尤其在浙南,溫州“獨一檔”。

溫州發展思路(勢而上系列觀察溫州)5

而眼下,浙江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提升浙南競争力的核心。

在我國東南沿海有兩大城市群,長三角和粵港澳,一東一南,兩者往往被獨立看待。但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發展壯大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的表述,讓兩者的關系産生了變化——

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像一條絲帶,連接起兩大城市群、兩個國家戰略。

區位與戰略之間的矛盾不可能一成不變,既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之一,又屬于海西區五大中心城市的溫州,因為“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其戰略地位就需要被重估。

這些年,溫州已經開始與閩東聯動,與甯德開展戰略合作,設立浙南閩東合作發展區。一些如溫福高鐵、溫武吉鐵路、甬台溫改擴建等暢通東南沿海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度也在加快。

“盡管目前,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僅僅出現在規劃當中,國家也尚未對此作出明确部署,繼續融入長三角,仍是溫州必須堅持的方向。但我們已經看到并頗為重視這一新機遇,挺起‘全省第三極’的腰闆,主動對接、主動拓展、主動争取。”鄭曉波說。

04過去與當下

溫州的過去無疑是輝煌的。曾幾何時,溫州不僅僅是浙江的一座城市,更是一種符号。

溫州的國際影響力建立在改革開放後走南闖北的溫州人身上。

走訪時,幾乎每一位受訪者在提到溫州優勢時,都會提到“溫州人經濟”,但同時都會補充道,要理性看待“溫州人經濟”。

不可否認,溫州人是溫州引以為傲的資本。但在城市競争的新格局下,溫州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溫州人經濟”源于這座城市,但不完全屬于這座城市。

或許上一代、這一代溫州人會因家鄉情懷,回溫投資,但随着時間流逝,這種情懷又能維持多久?

“是時候從‘溫州人經濟’回歸‘溫州經濟’了。‘溫州人經濟’也是需要去盡力争取的稀缺資源,而争取的前提是亟待提升的城市競争力。”一位長期關注溫州經濟發展的朋友如是說。

溫州發展思路(勢而上系列觀察溫州)6

今天的溫州,正在釋放更加積極的信号:從姿态的主動、招引的路徑、引入的企業,都能看出溫州正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鍊接外部高端資源。

“支持,說明省裡會幫助溫州;提升,說明溫州還存在差距;‘全省第三極’是省委對溫州的認可。溫州要做的,就是實幹争先,不負所托。”在交談尾聲,溫州市委政研室負責人如此解讀這句話。

把定位變成地位,做大做強“全省第三極”。溫州需要這份理性、自信與決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