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家推出“取茶櫃”的喜茶,瞄準“夜經濟”的逸景路風情街,筷子研究所、吸管研究所紮堆的萬達食驗室主題街區……12月30日,位于海珠區逸景路與廣州大道交會處的海珠萬達廣場将正式開業。“海珠萬達廣場将成為引領區域消費風潮的标杆性購物中心。”對于未來,海珠萬達相關負責人頗有信心。
此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模樣:握手樓遍地開花、制衣小作坊集聚、人口結構不合理……是附近居民的“煩心事”,更是海珠城市更新改造面臨的“硬骨頭”。對此,海珠以招商引資和城市綜合治理為“雙抓手”,通過“騰籠換鳥”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加之原有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最終吸引了萬達廣場的注目,在産業招商部門、屬地街道及相關部門多方營造的優質營商環境的加持下,最終,布匹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為高端商業綜合體。
面對“永葆青春”這一國内外老城發展面臨的共同世界性難題,海珠探索産業招商加城市綜合治理“雙驅動”模式引領集體物業轉型升級,新的業态崛起、新的人群集聚、新的活力迸發。
招商促升級
專業市場變身商業新地标
“海珠萬達的整體設計風格,會讓消費者産生身處遊輪的感覺。”海珠萬達相關負責人解釋,與消費者熟悉的萬達廣場不同,海珠萬達是由城中村改造而來,遊輪的設計風格就是在原有樓高限制下因地制宜改造的結果。
海珠萬達的所在地,原是亟待轉型升級的天雄布匹廣場,為鳳陽街鳳和村經濟聯合社經濟發展留用地。1997年開業、2012年結業後,天雄布匹廣場面臨轉型難,一度計劃重建并轉型為君豪國際商業城(即天雄廣場),但因主體結構原規劃作為布匹批發市場、批發市場整治等問題陷入改造困境,“沉睡”多年。
早在2016年,海珠區産業招商部門與屬地村社及天雄開發商進行了多次洽談,圍繞《海珠區産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有方向、有重點指導進行産業轉型,嚴格限制、禁止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不利于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企業進入市場,鼓勵高端高質高新要素集聚。
“好産業是引進來的,不是等來的。隻有産業優、産值高、口碑好的優質企業才敢啃、能啃、願啃城中村物業改造這一‘硬骨頭’。”在拒絕負面清單内的項目的同時,海珠區産業招商部門相關負責人主動出擊,借良好營商環境向優質企業廣發“邀請函”。
“萬達看好廣州市場、也希望進入中心城區。”海珠萬達相關負責人表示,萬達全國布點有着自己的通用标準,而海珠萬達所在區域消費潛力巨大,近來産業快速的發展對更完善的商業配套的需求水漲船高,集團也希望在此打造一個引領區域消費風潮的标杆性購物中心。
海珠希望發揮市場主導的作用推動城中村改造,街道希望借市場龍頭項目力量壯大集體經濟,萬達希望借該項目搶占廣州市場,多方一拍即合,2018年12月,經過多輪遴選,萬達商管集團最終被選中成為天雄廣場物業的運營方。
最終,“沉睡”多年的天雄布匹廣場将以區域商業新地标的新形象“醒來”。
多方共建
項目落地到開業1年實現
“投資4.2億元,計劃12個月改造完成”,海珠萬達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造一棟樓的難度和成本其實遠遠大于重建一棟樓。
改造前的天雄廣場是典型的“三舊”物業,地方老、業态老、模式老。原産業以布匹、制衣、倉儲、小作坊為主,依賴于現金、現場、現貨的傳統“三現”交易模式,勞動力密集,消防、治安、社會管理等問題突出,改造難度大。
對此,海珠萬達主動出擊,按計劃快速且有序地完成了報建報批、規劃調整、消防整治、用水用電接駁、室内修繕等系列改造步驟。
項目的順利進行也離不開多部門共同打造的優質的營商環境。屬地街道着力在交通治安、環境改善、營商環境優化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解決萬達廣場改造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周邊河湧治理、污水管網改造、沿線道路升級、增設連接萬達廣場與合生廣場之間的行人橋等,保障項目改造和周邊環境品質提升工程順利推進。
為推動項目加快建設、早日竣工、早日達産,區相關部門與屬地街道及時将天雄廣場項目推薦列為區重點建設項目,享受項目報批報建綠色通道服務。此外,還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發揮CSO首席服務官體系優勢,成立專門工作組,專人跟進項目改造進度,不定期走訪項目現場,提前疏通項目推進中的“堵點”。
如今年2月,該項目改建用水、用電等事宜遇到“堵點”,區相關部門與屬地街道第一時間會同供電、供水等部門舉辦項目協調會,現場一一協調改建用水、改建用電、河湧加固、消防管道埋設等難點,保證了項目順利推進。
多方推動下,天雄廣場迅速蝶變為海珠萬達廣場。在萬達廣場品牌效應的帶動下,一批國内外知名品牌和産業鍊上下遊“小夥伴”紛紛主動擁抱新廣場:不知名的臨街店鋪、地攤商販、制衣小作坊、高耗能高污染廠房,變身為萬達電影、安踏、海底撈等知名品牌。同時,海珠萬達創新挖掘“夜經濟”潛力,引入夜間美食街、萬達食驗室主題街區、“取茶櫃”等新商業模式。
“12月30日開業後,海珠萬達廣場将填補該區域高端商業綜合體的空白,推動中大布匹商圈破舊立新、轉型發展。”海珠萬達相關負責人說道。
提質增效
城市更新推動海珠“逆生長”
面對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城市發展愈發實現從“城市增長”向“城市成長”的跨越式轉變,廣州的城市發展已逐步進入以盤活存量為主、在存量空間中實現增量價值的發展階段。
“改造前是村,改造後是城,改造後的溢出效益非常可觀。”海珠萬達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天雄廣場一度閑置約1年半的時間,租金損失過億,成功改造為萬達廣場後,租金大幅上漲,對周邊的帶動效應明顯。此外,消費人群畫像也趨向年輕化,以20-29歲年齡段和30-39歲年齡段為主,直接制造就業崗位超4500個,新增1萬人就業,新增停車位近1000個,預計每年銷售額超20億元。
随着産業用地進入“存量時代”,作為廣州曾經的工業區的海珠,近來大批“沉睡”空間載體正重新被激活,B.I.G海珠灣藝術園區、海珠同創彙、海尚明珠智慧園等一批創新載體從“三舊”物業中“誕生”。
“2015年至今,農村集體資産資源業态轉型升級項目40多宗,涉及面積60多萬平方米。”,海珠區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透露,海珠農村集體物業資産面積就達到740.98萬平方米,接近珠江新城寫字樓面積,越來越多的村民期待優質企業參與進來,共同建設、投資、合作,借此盤活低效用地,提升土地産出效率。
“海珠萬達廣場項目探索走出一條‘産業招商促升級、城市治理促改造’的特色路子。”海珠區産業招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海珠将一手抓産業招商升級、借優質營商環境引入新活力,一手抓城市綜合治理、加速活力注入,向存量空間要效益,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後勁支撐,以産業創新集聚實現海珠“逆生長”。
【撰文】傅鵬
【作者】 傅鵬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