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心學存天理去私欲

王陽明心學存天理去私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4 07:22:27

王陽明心學存天理去私欲(王陽明心學問答19:)1

境界一:盡心、知性、知天

在理解這句話之前,我們必須弄明白什麼是陽明心學的:心、性、天、命。

性,是心之本體,也就是良知,“心”就是“性”,盡心就是盡性。

天:即是天理,天理是性之本原,天理的體現就是“性”

因此陽明先生說:“心也,性也,天也,一也”

心=性=天(天理)=命=良知

盡心就是盡性,就是完全恢複本性,心體光明。

下面我們看看“知性”的“知”怎麼理解:

“知性”的知,和知州、知縣的知是一個意思,一個人做了知州、知縣的官,那他就要把一州、一縣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已經和州、縣的百姓融為一體,就像自己親生孩子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一樣。也就是“忘我”。

知性,知天,就是自己與天理、本性合一,,完全按照本性,天理、良知去處理事情,就是率性而為,就是天人合一。

盡心、知性、知天是我們修身的終極目标,聖人天性純潔,是“生知安行”而已。

境界二:存心、養性、事天

存心、養性就是還沒有達到“盡心、知性”的境界,但已經看到了我們“心性”的存在,通過堅持不斷的修習,在處理點滴事物時“存養”本心,本性。

事天,如“子事父”,既然是“事”,就是本心與天理還沒有達到融為一體的境界,

通過後天的修習,也可以由“事天”達到“知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存心、養性、事天是修身的中級階段。

境界三: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不能因為壽命長短,而影響自己修身的信心,隻管默默去做,來等待自己的“天命”。

既然是等待天命,就是還沒有意識到“天命”即是你的本性(天命之謂性),隻能被動的等待。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初學者身上,也是修身的最初級階段。

每個人的的情況不同,理解了這三種境界之後,我們修身就有方向和目标。

歡迎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