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言文詞語解釋常用方法

文言文詞語解釋常用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7:09:41

詞語的順序

詞語在句中的先後順序叫詞序。詞序是漢語語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幾千年來,漢語的詞序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文言和現代漢語的詞序大體上是一緻的現在說“老師說”,古代說“陳勝曰”,它們都是按照“主語——謂語”這種詞序造句的;現在說“我們抗擊侵略”,古代說“齊師伐我”,它們都是按照“主語——動詞謂語——賓語”這種詞序造句的;現在說“人民的好戰士”,古代說“趙之良将”,它們都是按照“定語——中心詞”這種詞序造句的。當然,詞序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古今漢語的詞序也不是完全一緻的。

(一)賓語的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跟現代漢語一樣,在文言文裡,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後邊。例如《左傳·曹刿論戰》:“齊師伐我”,賓語“我”在動詞“伐”之後;“公與之乘”,賓語“之”在介詞“與”之後。把賓語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邊,那是有條件的:

1.表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在疑問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疑問代詞,這個賓語通常放在動詞前邊。如:

1.沛公在?(《史記·鴻門宴》)

——劉邦在哪裡?“安”是疑問代詞,作動詞“在”的賓語,位置在動詞之前。

2.卿欲言?(《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您想說什麼?“何”是疑問代詞,作動詞“言”的賓語,位置在“言”前。

2.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必須有否定詞。在有“不、未、莫”等否定詞的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賓語一般也放在動詞前邊。如:

3.古之人不欺也。(蘇轼《石鐘山記》)

——古人不欺騙我們哪。“不餘欺”即“不欺餘”。“餘”是代詞,句中又有否定副詞“不”,所以賓語“餘”在動詞“欺”前。

4.自古及今,未嘗聞。(賈誼:《論積貯疏》)

——從古到今,還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來之嘗聞”即“未嘗聞之”,“之”是“聞”的賓語。因為“之”是代詞,前邊又有否定副詞“未”,所以“之”在“聞”前。

5.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也。(《三國志·隆中對》)

——(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時的人都不承認他這樣自比。“莫之許”即“莫許之”。“之”是代詞,指代諸葛亮“自比于管仲、樂毅”這件事。因為全句是有“莫”字的否定句,所以賓語“之”在動詞“許”之前。

文言文詞語解釋常用方法(文言基礎知識詞語的順序)1

代詞作賓語,即使不是否定句,如果在賓語後邊加助詞“之”,這個賓語連同“之”字一起,位置也在動詞之前。如:

6.詩曰:“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之謂也。(《荀子·天論》)

——古詩上說:“禮義上沒有差錯,何必怕别人說閑話?”就是說明這個道理。“此之謂也”是肯定句,“此”是指示代詞,作“謂”的賓語。因為加了助詞“之”,所以“此”在“謂”前。

3.名詞作賓語,如果在賓語後邊加助詞“是之”或“之為”,這個賓語連同“是、之、之為”一起,位置也在動詞之前。這種賓語常是說寫者所要特别加以強調的。如:

7.将虢是滅,何愛于虞?(《左傳·宮之奇谏假道》)

——(晉國)就要滅掉虢國了,對于我們虞國又愛惜什麼?“虢”是名詞作“滅”的賓語。因為加了助詞“是”,所以賓語“虢”在動詞“滅”前。“将虢是滅”即“将滅虢”。

8.将士效力,飛何之有?(《續資治通鑒·嶽飛》)

——都是官兵衆人效力,我嶽飛有什麼功勞?“功”是名詞,作“有”的賓語(“何”是“功”的定語)因為在賓語後邊加了助詞“之”,所以“功”在“有”前。“何功之有”即“有何功”。

9.故人苟之為見,若者必死;苟利之為見,若者必害。(《荀子·禮論》)

——所以人如果一味貪生,這樣的人反而會死;如果一味求利,這樣的人反而會受害。“生”是前“見”的賓語,“利”是後“見”的賓語。因為賓語後邊加了“之為”二字,所以賓語放在動詞的前邊。“生之為見”即“隻見生”,“利之為見”即“隻見利”。

有時不光在賓語後邊加助詞“是、之、之為”,還在賓語前邊加副詞“唯(惟)”,構成“唯(惟)……是、唯(惟)之(之為)”的形式。這種形式不僅強調了賓語,而且表示了它的單一性、排他性。如:

10.孤臣命是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我完全聽從您的命令。“命”是“聽”的賓語,位置在“聽”前。

11.舍其産而丁田之問。(柳宗元:《答元饒卅論政理書》)

——(征稅)不管資産多少,隻看人口和田畝。“丁田”是“問”的賓語,位置在“問”前。

12.其當之為貴。(《荀子·不苟》)

——(言論、行動、名聲)隻求符合實際。“當”是“貴”的賓語,位置在“貴”前。

4.介詞和它的賓語組成介詞結構。在介詞結構中,疑問代詞作賓語,位置常在介詞前邊。如:

13.以戰?(《《左傳·曹刿論戰》)

——憑什麼(和齊國)作戰?“何”是疑問代詞,“以”是介詞。在“何以”這個介詞結構中,賓語“何”在介詞“以”前。

14.微斯人,吾與歸?(範仲淹:《嶽陽樓記》)

——如果不是這種人,我同誰在一起呢?“誰與”是介詞結構,作“歸”的狀語。在“誰與”這個介詞結構中,賓語“誰”在介詞“與”前。

介詞“以”的賓語,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常放在“以”的前邊。如:

15.餘以記之。(蘇轼:《石鐘山記》)

——我因此記下這件事。“是以”等于“以是”。“是”是指示代詞,作“以”的賓語,位置在“以”前。

16.以寫龍,以寫龍。(《新序·葉公好龍》)

——(葉公)用鈎形刀劃龍,用鑿子刻龍。“鈎以”等于“以鈎”,“鑿以”等于“以鑿”。“鈎、鑿”都是名詞,作“以”的賓語,位置在“以”前。

17.一言以蔽之。(成語)

——用一句話來概括它。“一言以”等于“以一言”。“一言”是詞組,位置也在“以”前。

未完待續……

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個小時來閱讀,給自己充個電。關注本号,百萬讀者和你一起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本号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隻靠“聽”,能懂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