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雙控”機制建設?
“雙控”機制建設是指開展安全生産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
開展安全生産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即“雙控”機制建設),是落實重要指示批示的具體舉措,是要斬斷危險從源頭(危險源)到末端(事故)的傳遞鍊條,形成風險辨識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後的“兩道防線”,是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的基礎工作。
何為“雙重預防機制”?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機制合稱為“雙重預防機制”。
“雙控”是如何提出來的?
2015年12月,在12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産關口前移”。
2016年1月,國務院全國安全生産電視電話會議明确要求,要在高危行業領域推行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
為什麼要提出構建“雙控”?
近年來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當前安全生産領域“認不清、想不到”的問題突出。針對這種情況,多次指出,對易發生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要将安全風險逐一建檔入賬,采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把新情況和想不到的問題都想到。
構建“雙控”就是針對安全生産領域“認不清、想不到”的突出問題,強調安全生産的關口前移,從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風險管控。要強化風險意識,分析事故發生的全鍊條,抓住關鍵環節采取預防措施,防範安全風險管控不到位變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時被發現和治理演變成事故。
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每一次事故造成的具體原因是不同的,但如果你認真研讀每次的事故調查報告,你會發現,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直接原因指造成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危險狀态和場所的不安全因素。
何為風險分級管控?
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别、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複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
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别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
何為風險?
風險是指生産安全事故或健康損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
注:風險有兩個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嚴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
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後,将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
風險=可能性×嚴重性。
何為風險點?
風險點是指伴随風險的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随風險的作業過程,或以上兩者的組合。
排查風險點是風險管控的基礎。對風險點内的不同危險源或危險有害因素(與風險點相關聯的人、物、場所及管理等因素)進行識别、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風險判定标準認定風險等級,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核心。
何為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緻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财産損失的根源、狀态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
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麼?
風險分級管控程序包括:
①排查風險點:排查伴随風險的部位、場所、設備、設施或區域。
②危險源辨識:按照人、物、環境和管理四個層面進行危險源辨識。
③風險評價和定級: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确定風險登記。
④策劃風險控制措施:按照工程技術、管理、防護和應急處置邏輯順序制定實施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
風險一般分為幾級?
風險一般分為四級,分别是重大風險(紅色風險)、較大風險(橙色風險)、一般風險(黃色風險)和低風險(藍色風險)。
風險辨識和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風險辨識和評價的方法很多,各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幾種方法:
①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 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将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幹級,将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幹級,然後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所有的加權指數構成一個矩陣,而每一個指數代表了一個風險等級。
②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标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三種因素分别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③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風險程度R,R=M×E×S。其中M 為控制措施的狀态;暴露的頻繁程度E 增加了職業病發病情況、環境影響狀況兩項影響因素;事故的可能後果S,包括傷害、職業相關病症、财産損失和環境影響;M、E、S 分别制定了其取值标準。
安全風險分布圖有幾類,怎麼繪制?
一類是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将生産設施、作業場所等區域存在的不同等級風險,使用紅、橙、黃、藍四種顔色标示在總平面布置圖或地理坐标圖中,實施風險分級管控。
一類是作業(行業)安全風險比較圖。企業中的部分作業活動、生産工序和關鍵任務以及各地的不同行業(領域),由于其風險等級難以在平面布置圖中标示,要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狀圖、曲線圖或餅狀圖等,将企業不同的作業(工序)或各地區不同的行業(領域)的風險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标示出來,突出工作重心。
還有一類是區域整體安全風險圖,對于一個地區、一個城市要綜合分析下一級行政區域的整體風險等級,逐級繪制街鎮、縣區和城市等各層級的區域整體風險圖,确定監管重點。
風險管控措施或者方案在什麼部位進行公示?
各公司(廠)要在公司(廠)出入口或公告欄設置公司(廠)級主要安全風險公告欄、公司(廠)級安全風險分布圖。
各車間要在車間出入口設置車間級主要安全風險公告欄、車間級安全風險分布圖。
各崗位要在作業崗位、設備設施、場所區域附近的醒目位置設置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
在有較大及以上等級風險的生産經營場所顯著位置、關鍵部位和有關設施設備上應當設置明顯警示标志、标識,設立包括疏散路線、危險介質、危害表現和應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闆)。
何為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生産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産法律、法規、規章、标準、規程和安全生産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産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緻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危險狀态、場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何為隐患排查?
企業組織安全生産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對本單位的事故隐患進行排查,并對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檔案的工作過程。
何為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動或過程。包括對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職責分工明确整改責任,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資金、實施監控治理和複查驗收的全過程。
隐患一般分幾級?
隐患的分級是根據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難度及其導緻事故後果和影響範圍為标準而進行的級别劃分。可分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一般生産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後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或者雖然不能立即整改但不影響礦井生産的。重大生産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産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緻使生産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隐患。
完善企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閉環工作機制要重點做好哪幾件事?
一要完善企業隐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建立自查、自改、自報事故隐患的信息管理系統。
二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閉環工作機制,實現隐患排查、登記、評估、治理、報告、銷号等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
三要從排查發現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驗證整改效果等環節實現有效閉合管理。
四要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記報告制、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重大事故隐患督辦制等工作制度,使隐患從發現到整改完畢都處在監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為一個“閉合線路”。
對查出的隐患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對重大事故隐患嚴格落實“分級負責、領導督辦、跟蹤問效、治理銷号”制度。
隐患排查流程是什麼?
編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依據→确定隐患排查方法→實施隐患排查→編制事故隐患整改方案(下發隐患整改通知單)→隐患整改效果驗證→隐患排查治理歸檔)
“雙控”機制建設的目标和方法是什麼?
雙控機制建設的具體目标是完成“一圖”、“一表”、“一帳”、“一平台”的工作任務。
“一圖”:即企業重點風險管控空間分布圖。包括企業風險管控空間分布圖,車間風險管控空間分布圖,崗位風險告知卡。一圖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危險因素名稱、部位名稱、風險等級、主要防範措施、應急處置措施、易發生的事故類型、責任人等,并根據安全風險等級,分别以紅、橙、黃、藍四色标繪,并在顯著位置張貼告知。
“一表”:即“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一覽表”。“一表”的内容,包括安全風險名稱、所在部門崗位、風險等級、危險因素、可能後果及原因分析,具體的防範措施、應急措施,具體責任部門及責任人等,并按照風險等級分級建檔。
“一賬”: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賬,根據辨識出的危險因素,分類、評價并劃分安全風險等級,分析、預判可能的後果和影響因素,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手冊;建立公司級、車間級、崗位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賬;據此事故隐患排查手冊,實施月排查(企業級)、周排查(車間級)、日排查(崗位級),建立隐患整改督辦驗收制度,明确排查、整改、驗收等環節的責任人員,建立全員、全崗位、全過程的隐患排查治理機制。
“一平台”:即安全風險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将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企業納入信息網絡,實現企業網上隐患自查自報,監管部門實時監督管理。
企業開展安全風險評估管控中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一些企業往往将風險辨識評估任務直接分配到某個或幾個部門,由部門的幾名員工各自辨識本部門存在的風險,然後将風險辨識結果進行簡單彙總形成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沒有體現全員參與,沒有做到全覆蓋。一些企業在風險辨識評估過程中,選取的辨識範圍過于狹窄,沒有覆蓋全流程、全區域。
有的片面理解安全生産風險管理就是預防和控制人身傷害事故,而對設備事故、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等其他事故類型的風險辨識評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沒有開展風險辨識評估。一些企業因風險辨識不深入,導緻制定的風險管控措施沒有針對性,工作職責得不到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難以發揮作用。
一些中小企業員工不多、技術力量不足,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有沒有簡便方法?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建立企業控制風險、防範事故的長效機制,方法沒有複雜與簡便之分,隻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差别。一些中小企業員工不多、技術力量不足,怎麼辦?
企業要強化全員培訓,讓全體員工都接受并自覺踐行風險優先的理念,學習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風險辨識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可以聘請專家開展首次風險辨識,并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簡單實用的風險辨識和隐患排查制度,通過崗位風險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單等簡便措施,确保每一個員工能理解、會上手、有任務。要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對本企業存在的高風險制定管控措施、落實管控責任。中小企業切忌走入花錢請第三方服務機構制定一大堆文件後束之高閣的歧途,提倡用簡單的制度、明确的職責管控本企業的高風險,排查并治理本企業的大隐患,有效防範傷亡事故發生。
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中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
一是組織推動者。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牽頭組織,健全完善标準規範,細化各級安委會成員單位責任分工,率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落實責任部門,确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監督者。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及有關行業領域工作的督促檢查,積極協調和組織專家力量,幫助和指導企業及有關行業領域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三是宣傳者。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大力宣傳“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宣傳先進典型,推廣成功做法,曝光隐患突出的地區和企業,為推進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
來源丨安全生産雙重預防控制系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