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湖南省舞龍隊在全運會舞龍傳統套路比賽中。 新華社發
湖南日報記者 蘇原平
7月9日,代表我省出戰第十三屆全運會群衆比賽的湖南師大舞龍隊,在自選套路比賽中奪得湖南代表團本屆全運會的首枚金牌。8月9日,他們又将代表國家隊出征在澳門舉辦的第4屆亞洲舞龍舞獅錦标賽。
銘刻全運記憶
“今年3月,我們正在備戰亞錦賽時,被确定代表湖南參加全運會。”湖南師大舞龍隊教練、湖南師大體育學院教授雷軍蓉說,這是舞龍項目首次進入全運會,一定要将“湖南龍”銘刻在全運會的記憶中。
湖南師大舞龍隊始建于1997年,曾多次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2016年第9屆全國舞龍舞獅錦标賽,他們奪得規定套路和競速舞龍兩項冠軍,獲得代表國家隊出戰亞錦賽的資格。
這支舞龍隊11名隊員,有6名研究生。2015級研究生熊玮告訴記者,他在2014年加入舞龍隊時,是隊裡最小的隊員,現在已成為年齡最大的隊員。“雷教練是我們的‘雷媽’,每天早上6點半帶我們出早操,晚上陪我們訓練,通常10點多才能回家。她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陪女兒的時間還長。”熊玮說,“雷媽”不僅訓練他們的舞龍技術,還教他們制作道具、設計表演服、剪輯配樂,使他們成為全能型選手。
7月9日,天津北師大附中體育館内,湖南師大舞龍隊高擎着巨龍,時而聚攏綻放,時而遊走盤旋,時而上下翻飛,宛如真龍出海,将《龍騰三湘》演繹得淋漓盡緻,毫無懸念地摘走全運會舞龍自選套路桂冠。
挖掘苗鄉吊龍
全運會舞龍比賽,共設自選套路和傳統套路兩個項目。“傳統套路要展現濃郁的民族、地域特色。”雷軍蓉說。
3月初,雷軍蓉帶着學生來到城步苗族自治縣,挖掘整理苗鄉吊龍舞。他們與80多歲的吊龍舞傳承人同吃同住,從曆史淵源、技術舞法、道具制作等方面挖掘吊龍文化。回到長沙後,雷軍蓉融入現代審美意識,進行藝術加工和創新,創編的傳統套路“吊龍舞”在全運會賽場讓人耳目一新。
“吊龍38米長,是傳統套路比賽中最長的龍。”雷軍蓉介紹,吊龍與其他龍截然不同,是用長短不一的撐杆,撐吊起長龍。撐杆最短3米,龍頭杆達到5米。隊員們撐吊起吊龍,在運動中塑造巨龍不同的姿态和動勢,宛如飛龍在天。雷軍蓉還将請龍、祭祀、送龍等古老民俗,融入動作編排中。最終,湖南吊龍摘得全運會傳統套路銅牌。
傳承湖南“非遺”
除了城步吊龍舞,平江九龍舞、汝城香火龍、甯遠草龍舞、炎陵三人龍等都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當前,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不容樂觀。”雷軍蓉憂慮地說,大部分傳承人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比較保守;另一方面,年輕人不願意守着這個民族傳統,“非遺”傳承面臨後繼無人的危險。
雷軍蓉說,隻有不斷地挖掘、整理,将民間流傳千年的舞龍融入全民健身運動,将民族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化血脈,向着規範化、科學化、競技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
“舞龍項目登上全運會舞台,不僅進一步促進這項運動在民間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這項運動,讓這一民族技藝不斷傳承下去。”雷軍蓉告訴記者,亞錦賽後,她将帶領學生對湖南民間舞龍進行系統的研究、挖掘和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