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4 02:02:54

第一計 瞞天過海

【原文】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内,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大意】

人在防備得周全時,更容易麻痹大意;對待習以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戒。秘密常潛藏在公開的事物裡,而并非存在于公開的事物之外。公開暴露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更能達到最隐秘的潛藏狀态。

【簡析】

所謂瞞天過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僞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松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戰國戰例】

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的趙國名将李牧,在鎮守趙國北方邊境時,故意示弱于匈奴,連續多年隻操練兵馬從不出戰,匈奴兵馬一來就把軍民糧食辎重撤回城堡。在兵馬操練娴熟後,就安排居民出關種地放牧,匈奴小股兵馬每次來侵犯,都會有不少收獲。幾年過去,無論是匈奴還是趙國軍民都認為李牧膽怯,不敢與匈奴作戰。等匈奴單于帶大軍侵犯趙國時,李牧突然帶大軍出戰,大敗匈奴單于,于是以後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看戰國故事學三十六計)1

瞞天過海計戰例李牧戍邊破匈奴

第二計 圍魏救趙

【原文】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大意】

進攻實力強大的敵軍全部,不如使其分散各個擊破;正面強攻敵軍,不如改變策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簡析】

所謂圍魏救趙,是指面對實力強大的敵軍,要避免正面決戰,應該采取迂回戰術,分散敵軍兵力,然後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置敵于死地。

【戰國戰例】

戰國時期,魏國龐涓率領強大的魏軍攻打趙國國都邯鄲,齊國派田忌、孫膑帶兵去救趙國。田忌、孫膑沒有直接去和魏軍主力決戰,而是直奔魏國國度大梁,于是魏軍隻能回兵救大梁,趙國的危機也解除了。

後來魏軍攻打韓國,田忌、孫膑又采取攻擊魏國國都的方式,給韓國解除了危險。但由于已深入魏境,與魏軍一戰在所難免,于是采取減竈之計,使得龐涓誤認為齊軍士兵逃跑得很多,已無戰意。于是龐涓就脫離大部隊,隻帶部分輕騎兵追趕齊軍,結果在馬陵道又陷于孫膑的伏擊。龐涓兵敗遂自刎,孫膑以此名揚天下。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看戰國故事學三十六計)2

孫膑龐涓馬陵之戰

第三計 借刀殺人

【原文】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大意】

敵軍的情況已經明确,而盟友卻還處在猶豫不決之時,要設法促使盟友進攻敵軍,而不是我軍單方面出兵。這是從《易經》的“損”卦裡推導出來的,這是對我軍最有利的方式。

【簡析】

所謂借刀殺人,就是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擊敵人,以保存自己的實力;或者是利用敵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殘殺,以達到置敵于死地的目的。

【戰國戰例】

魏惠王因馬陵之戰慘敗,折損十萬人馬,太子也被殺,決定出動全國之兵和齊國背水一戰。在惠施的勸谏下,惠王采用了兩點建議,一是魏國屈尊朝齊,激起楚國的怒意,引發楚國與齊國的矛盾,借助楚國的力量削弱齊國;二是和齊君互尊為王,避開齊國的鋒芒,令魏國度過眼下的難關。楚王聽說此事,果然大怒,認為齊國背信棄義,于是親自領兵攻打齊國,在徐州大敗齊軍。最終魏國不僅擺脫了困境,也借用楚國的力量為魏國報了馬陵之戰的仇。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看戰國故事學三十六計)3

惠施谏魏王借楚國之力報齊國之仇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原文】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大意】

要陷敵于困境,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式,完全可以采用以靜制動的戰略,積極防禦,因勢利導,逐漸消耗敵人的再生力量,達到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的目的,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

【簡析】

“以逸待勞”,是指當敵方氣焰高漲時,應該主動采取守勢,避開敵人的鋒芒,進行積極防禦的同時,養精蓄銳,在敵軍疲憊大意之時,捕捉戰機制敵人。

【戰國戰例】

經典戰例一:李牧破匈之戰,先是堅壁清野,積極防禦,為以後的破匈之戰做好準備工作。然後故意以弱示敵,從心理上麻痹敵人,讓對手産生輕敵思想,在己方準備充分之時,引誘敵方盲目出擊,以逸待勞,從而争取到殲敵的有利戰機。

經典戰例二:秦趙阏與之戰中趙奢距阏與30裡駐軍,先行占領北部山坡列陣待敵,反客為主,以逸待勞計,在秦軍身披重甲登上山坡已疲憊不堪時,以生力軍攻擊對方獲勝。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看戰國故事學三十六計)4

以逸待勞戰例—阏與之戰

注:文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