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是20世紀具有标志性的一個事件。應該說西德和東德雖然同為德意志人,但因為德國本身統一時間很晚,而且又經過40年左右分隔,所以在1990年時,其實兩個德國确實已經是兩個國家。當時這兩個國家不但都是聯合國成員,而且還以互設常駐代表處的方式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所以兩德的統一确實是兩個國家的統一,而這其中的磨合過程也确實很不容易。雖然兩德統一在曆史上兩個國家統一的事件裡是可以算得上是成功案例,但即使如此,在兩德統一了30年之後,雙方的差異在很多方面仍然體現的很明顯,而且東德人的被歧視感也仍然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那麼這些差異與歧視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統一對東德的沖擊德國統一之後,德國政府一直在通過征收團結稅并将其稅款用于東部經濟建設的方式扶持德國東部的發展,而且經過這将近30年的融合,應該說德國東西部的差異相比剛剛統一時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縮小。比如在2010年德國統一20年之時德國進行的民調結果就顯示,當時相信東西德正在融合成一個國家的人達到48%,第一次超過了不相信的47%。
德國的分裂與統一
但在雙方統一之後,作為被統一一方的東德,确實經曆了社會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人的生活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雖然東德舊有的體制存在很多缺陷,最終也被抛棄,但統一所帶來的改變卻也在很多方面對許多東德人形成了極大沖擊。
在兩德統一時,東德的經濟确實和西德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不過這種差距卻也不像一些網傳的那麼大。根據美國中情局1990年兩德統一前夕發布的《世界概況》顯示,東德在1990年的人均GDP為9679美元,而西德則為15300美元,東德大約為西德的63%。另外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在1990年,東德的實際人均GDP應該在西德的一半左右。東德經濟落後于西德應該說有其自身的很大原因,也有一些曆史原因,因為在1950年兩德正式分治時,東德的人均GDP也隻有西德的65%左右。
德國各州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到原東德各州的人口密度明顯低于原西德各州
但不管怎麼說,東德的經濟在統一時确實明顯落後于西德,而且因為是實行的計劃經濟,因為在統一之後立即開始在徹底的改革。當時東德的大量工廠在很短時間内都宣告解散,或者是低價賣給了西德公司,而這種變化導緻大量東德人失業,另外一些有技術的專業人員則移民到西德地區。據統計,在德國統一之後的幾年間,有大約430萬東德人移民到西德。而留在東德沒有移民的人裡,則有80%都需要重新學習新的工作技能,但即使如此,統一之後東德的失業率也始終高于西德。另外因為東德原有法律全部失效,所以在兩德分治之前許多在東德擁有土地的西德人又重新回到東德,而他們的舊地契在兩德統一之後重新生效,所以當時還有成千上萬的東德人被從自己原來的住房中逐出。據統計,在兩德統一之後的幾年内,也有大約260萬西德人遷居東德居住。
所以這個過程雖然伴随着雙向的遷徙,但導緻的結果卻是東德地區處于工作年齡,而且受到高等教育或者有技術的人才比例急劇降低,東德地區很快去工業化,變成了一個老年人和長期失業者比例極高的地區。而且因為統一之後的經濟蕭條,導緻東德的人口出生率急劇降到了統一之前的一半,而這個數字幾乎再沒恢複,到2008年也隻恢複到了統一之前的62%。所以德國東部地區很快變成了一個老齡社會,這也為其經濟發展增添了許多困難。
東德人受到歧視的表現但東德面臨的這些困難卻很難得到所有西德人的理解。因為剛才提到,西德人在統一之後已經在額外繳納團結稅了。所以在有些西德人眼裡,東德人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所以在德國統一之後,Jammer Ossi這個對東德人的稱呼很快在西德流行起來,而它的意思是“不停抱怨的東德人”。而同樣,在一些東德人裡,對于有些西德人的傲慢也非常看不慣,所以很快在東德也開始流行起了一個對西德人的稱呼——Besser Wessi,即“自作聰明的西德人”。
東德在歐洲的位置
而在德國東部,感覺自己受到了歧視仍然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當然也可以得到一些數據的支持。比如目前在德國,東德人約占其總人口的17%,但在德國全國的所有高級工作崗位中,由東德人擔任的隻有1.7%。說到這裡肯定許多朋友會說德國這些年的總理默克爾就是東德人。但其實默克爾是出生在西德的漢堡,他的父親是西德教會的牧師,是在她出生之後在1950年代受教會派遣移居東德的,所以在整個東德時期默克爾和她的家庭其實都是反對東德政府的,她和多數東德人之間的差異也還是挺明顯的。而且默克爾在步入德國政壇之後也曾多次淡化自己的東德背景,說東德背景隻是自己衆多背景中的一個而已。
所以一個默克爾是無法否定東德人整體在德國社會中處于較低層次的現實的。比如即使在現在的德國東部地區,即使東德人仍然占當地人口的87%,但在這裡由東德人擔任的高級工作崗位也隻占當地所有高級工作崗位的23%。也就是說占當地人口13%左右的西德人占據了絕大多數高級工作崗位。而在德國軍隊的200多位将軍裡,也隻有2人是東德人,在所有德國大學裡,沒有一位校長是東德人。盡管有人認為如果對統計口徑進行一些調整,将一些小型企業納入其中,東德人擔任高級崗位的比例會高一些,但總體上東德人擔任高級崗位的比例遠遠低于西德人還是沒有太大疑問的。
别具一格的東德交通信号燈小人,這是現在德國東部保存下來最具有東德特點的一個标志物
在2010年,一名來自東柏林的東德女性曾經因為自己求職被拒,而且在返回的求職申請資料上發現上面标有代表東德人的标記而起訴拒絕自己的那家公司有種族歧視嫌疑,但因為在統一後東德隻是一個地區,東西德是一個民族,所以她的起訴被駁回。但當時這件事引發許多媒體關注,這也說明當時在現代的德國,對東德人的歧視确實是一個能夠引起很多人重視的嚴肅問題。
東德與西德的政治差異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字,在當年東德的人均GDP仍然隻有西德的73.2%,這一比例比統一之時有了一定提高,說明德國的一體化進程确實在推進,東德的經濟狀況也在改善。但總體來說,在統一接近30年之後,這種改善幅度确實不算特别快,所以東德和西德的社會狀況仍然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政治方面也有很明顯的體現。
德國統一時的焰火慶典
德并入西德之後也采納了西德的體制,與西德同步進行政治選舉。但在德國統一之後,盡管有無數媒體報道和文藝作品大量揭露原東德執政黨統一社會黨的黑暗面,但由統一社會黨改革而成的民主社會主義黨(後改名左翼黨)在德國統一之後卻始終是東德的主要政黨之一,每次大選的得票率都在20%上下。雖然這個黨在德國西部幾乎得不到選票,但憑借在東德的較高得票率,使它在德國統一之後的每界議會裡都擁有了一定議席,也成為了德國政壇比較穩定的一股力量。而在德國東部,希望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的人口比例也長期明顯高于德國西部。
德國選擇黨的支持度,可以看到在東部地區遠遠高于西部地區
而在最近這幾年,德國東部政壇出現的另外一個情況卻讓整個德國感到更加不安。因為在最近這幾年,伴随着經濟長期不振,德國東部地區的排外主義情緒開始明顯擡頭,在東部地區的極右翼勢力開始崛起,其中的代表就是德國選擇黨。在上次德國大選中,德國選擇黨一躍成為德國議會第三大黨,而将德國選擇黨帶到準主流政黨地位的,主要是來自德國東部的選票。在德國東部,德國選擇黨赢得了接近1/4的選票,在東部的薩克森州甚至成為了第一大黨。
而這兩個在德國西部相對非主流甚至被排斥的政黨在東部得到較高支持,其實也是德國東西差異以及許多東德人感到受到歧視在情緒上的一種反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