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出于對孩子的疼愛,總是喜歡給他們買各種零食,然而這樣的溺愛,卻讓一個又一個的孩子成了肥胖兒童。
台灣省曾有一男孩,年僅13歲就患上了糖尿病,昏迷住院之後,父母才發現原來是喝了太多的含糖飲料所緻。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買零食時,一定要謹慎,這6類零食最好少吃,已經被新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列入了“黑名單”。
含有人造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在肉類、母乳和奶粉中,都含有天然的反式脂肪酸,這些是對兒童成長有益的。
而零食中反式脂肪酸則是在煎炸之中形成的有害物質,或者是人工合成的,這種東西聞起來很香,但對身體危害很大。
研究表明,每年有50多萬人因食用過多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兒童攝入大量反式脂肪酸,會影響智力發展,變得情緒不穩定。
反式脂肪酸大量存在于奶油、巧克力、奶茶、炸薯條、炸雞、冰激淩、蛋黃派等食物中。
另外在食物配料表中标注0反式脂肪酸,并不意味着完全沒有,而是因為小于0.3克,根據規定可以标注為0。
并且在食物配料表上,并不會出現反式脂肪酸的字樣,而是給他們穿上馬甲,僞裝成我們不認識的模樣。
例如精煉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黃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脂末、植物奶精、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等。
隻要配料表中出現這些名字,就最好不要給孩子吃了。
零食中的添加劑,對孩子會産生多種危害,比如降低孩子自身免疫力,影響智力發展,阻礙生長發育,引發多動症等問題。
常見的添加劑有甜味劑、色素、防腐劑、增稠劑等,甜味劑一般名稱中都帶有蜜字,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甜味劑等。
這些甜味劑會加重過敏性體質、哮喘患兒的症狀,大量攝入還會産生許多不良反應。
色素主要是一些帶有顔色的字眼,比如檸檬黃、胭脂紅、亮藍等,而這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在國外規定是不能用于食品的。
防腐劑一般都帶有酸字,比如苯甲酸、山梨酸、亞硫酸等,苯甲酸鈉會破壞維生素B1,并影響兒童對鈣的吸收。
增稠劑一般帶有膠字,比如卡拉膠、黑膠、瓊膠等,這個在規定範圍内是無害的,但是若超标了也可能導緻血液增稠,對人體有害。
高油、高鹽、高糖,是兒童零食的三大禁忌,這些食品,很容易造成肥胖、高血糖等多種問題。
而某些商家,為了能夠吸引受衆,把很多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打上兒童餅幹、兒童飲料的标簽,吸引家長的購買。
比如外界鼓吹的兒童魚骨腸,其實為了保持口感和防腐,鹽分含量非常高,孩子吃下去,口味會越來越重,食欲也會變差。
長此以往,會加重孩子腎髒負擔,從而影響生長發育,而高糖食物,則會導緻孩子蛀牙等問題,高油鹽又是肥胖的幫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日吃糖應不超過50克,鹽的攝入量要小于6克,油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25~30克。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亂吃高油高鹽食物,買零食的時候,可以多看看配料表,選擇更健康的一種。
經過輻照處理的零食輻照工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滅菌工藝,能延長産品保質期,但是對産品營養素有影響,某些情況下會對蛋白質也有影響。
輻照處理的食品雖然不會有放射性危害,但會破壞食品中的營養成分,造成營養素流失,不能滿足兒童的營養需求。
比如日常生活中一些方便面的蔬菜包,會經過輻照工藝處理,通常都會明确标注出來。
在《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中明确規定了工廠用的原料不能使用輻照工藝。
無過敏原信息的零食很多孩子都會對某些食物過敏,比如花生、大豆和一些堅果,都很容易引發過敏,所以一些商品的外包裝,都會标注過敏原信息。
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家長甄别,可以有效地避免危害,沒有過敏原信息,一旦食用之後發生過敏反應,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家長在購買零食的時候,一定要看清配料表,對于這種無過敏原信息的零食,盡量避免購買。
有安全隐患的零食一些過硬或者形态尖銳的食物,最好不要給孩子吃,可能會崩壞牙齒,對口腔造成傷害。
果凍、堅果這一類食物,容易把孩子噎到,有窒息的風險。
2017年時,在江蘇泰興就曾有一個九個月大的寶寶,因食用火腿腸窒息而亡,所以在這方面還是要謹慎一點。
所以家長要盡量給孩子選擇,低糖、低油鹽的食物,在配料表中,這些物質排名越靠後越好。
并且還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新鮮果蔬、全麥面包、雞蛋羹等健康零食,不要一味地滿足孩子的口欲。
真正的愛,不是一味地滿足他的需求,而是要為孩子的健康考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