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系統的飛速發展,到了今天遍地都在讨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那麼我們是否意識到,在數字化轉型的洪流中系統的架構對企業的重要性?如果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方針政策的話,那麼系統的架構就是企業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的一枚基石 ,擁有一個良好的架構設計會為企業當下以及未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掃除許多的障礙,相反沒有 一個良好的架構來支撐,随時業務的變化,企業會發現問題越來越多,運維 的壓務會越來越大,
可以說,企業IT系統架構的優劣決定着企業的發展命脈,企業相關架構的知識且聽我娓娓道來!
2. 企業架構理論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企業架構的基本理論,就是所謂的架構指的是什麼,這是先給也一個官方定義:“一個架構是系統的基本結構,它由多個組件以及它們彼此間的關系而組成,并且在指定環境和原則下進行設計和演變”咋一看會有些抽象,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诠釋一下企業架構對于企業的意義。
企業的架構就如同一棟大樓的結構與設計,我們要蓋一棟大樓之前需要有專門的建築設計人員先進行圖紙的設計,有了完善的圖紙後,再進行打地基的工作,有了穩固的地基後,後面就會有所謂的“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景象。了解了這個原理後,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企業的架構設計,就如同大樓的前期圖紙設計,是屬于企業戰略層面與實際運營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戰略的落實。
企業的戰略選擇是企業的定位問題,應該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與前瞻性,如果決策者一旦制定了錯誤的戰略,100個行動也無法挽救。我們國内有很多企業,信息化建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信息化成為苦幹信息化項目的總和,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通過建設新的項目來彌補系統的不足,但此時總體規劃往往會抛到了腦後。
這些都是對政府領導、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特别是科技部門領導和CIO的挑戰,至此對于企業架構是什麼,以及對企業的重要程度大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下企業在傳統架構設計的一些方法。
3.架構的參考模型無論在傳統領域中還是在目前的數智化時代,企業的架構的設計一般會參考Zachman架構框架,它是全球第一個企業架構框架理論,是其它企業架構框架的源泉模型。在架構的執行落地層面一般會參考TOGAF架構框架,該框架是由歐州共同體的IT協會The Open Group開發的一個企業架構框架理論,是一個跨行業的、開放的、免費的架構框架,在全球範圍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TOGAF整體架構
接下來我們重點來說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這個通用性,落地性更強的實戰型架構,該架構提供了一整套方法和工具的企業架構框架。之所以說它落地性更強,是因為該架構中有一套核心的落地的設計方法叫ADM,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Method.該套方法是TOGAF架構的核心部分,裡面對于開發企業架構所需要執行的各個步驟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定義,以發展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企業架構。
其中ADM核心設計方法共發為五個階段,是企業架構設計的關鍵階段,分别是準備階段、架構原景、業務架構、信息系統架構和技術架構。以下是該設計方法的架構流程圖
ADM架構設計方法架構展示
重點來啦!接下來我就重點說說該方法在傳統領域中以及雲上環境領域中的設計方法和注意事項 ,讓您快速的了解兩者之間的優劣勢的對比,為您的企業架構設計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4.傳統架構設計方法準備階段:在準備階段需要明确企業架色的一個結構、框架和範圍歸納下:
A架構願景:該階段是為了明确企業架構原景,明确項目的範圍,一般來講傳統的架構設計方法都是基于未來5年規劃的,能過包括如下的規劃内容:
B業務架構:在該階段,将開發一個支持架構願景的業務架構。架構願景中概括的基線和目标業務架構将在此被細化,從而使它們可以作為技術分析的有用輸入。當前階段是一個複雜且又繁瑣的階段,各個步驟歸納如下:
C信息系統架構(數據架構):信息系統架構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數據架構的設計,另一個則是應用架構的設計,其中數據架構建設的目标是通過一種完整、一緻、穩定且能夠為幹系人所理解的方法對支持業務所必需的數據的類型與來源進行定義。傳統的設計方法如下:(幹什麼都要靠“關系”)
C信息系統架構(應用架構):應用架構需要定義處理數據并支撐業務運行所需的各種應用系統。描述被部署的單個應用系統、系統之間的交互,以及他們與組織核心業務流程之間關系的藍圖。傳統的設計方法如下:
D 技術架構:在技術架構階段,完成對IT系統基礎服務設施的設計,定義了架構解決方案的物理實現,包括硬件、軟件和通信技術。
技術架構建設階段的目标是将應用架構中定義的各種應用組件映射為相應的技術組件,這些技術組件代表了各種可以從市場或組織内部獲得的軟件和硬件組件。由于技術架構定義了架構解決方案的物理實現,因而它與實施和遷移規劃有着很強的關聯。傳統統的方法如下:(大而全)
接下來我再來說說雲上架構的設計方法,雲上架構整體來講較傳統架構要“輕便”的多,借住雲原生的能力(高彈性、高可用、高性能)等優勢 ,隻需要關注當下的業務形态和未來業務擴展的架構描述即可快速勾勒出方便可行的架構設計。
準備階段:該階段充分利用雲上的服務特性,選擇雲上的各類産品推薦的架構模式及應用場景,同時通過雲上架構持續優化平滑過度,在實踐中去驗證架構。舉一個電商搬站上景雲的舉子,在該場景中,主要是搞清楚4W1H即可(JUST DO IT)。
A 架構願景:上述我有講過,雲上的架構設計側重短期目标,所以在願景設計的環節中也是側重短期目标,并不斷快速叠代的策略,并且架構具有非常實際的針對性,可參照公有雲上的一些最佳實踐的文檔來部局。再舉一個某電商雲上的架構願景設計思路:(關注眼前)
B 業務架構:雲上業務架構的設計重點側重于業務的原子性(原借住于雲原生的能力,劃清邊界),以及随着未來業務的起伏變化,設計相關的業務拆分,對應壓力的分解,以及業務合并,服務能力提升等思路。對于某電商的雲上業務架構準備階段需要做如下的定義(簡而又簡):
C 信息系統架構(數據架構):借住于雲原生的能力(旨在将雲應用中的非業務代碼部分進行最大化的剝離,從而讓雲設施接管應用中原有的大量非功能特性如彈性、韌性、安全、可觀測性、灰度等,使業務不再有非功能性業務中斷困擾的同時,具備輕量、敏捷、高度自動化的特點。)該階段更多是關注分析數據結構特點,關注數據結構優化程分析數據訪問業務特點,關注數據訪問的優化這兩點,比如雲上的某電商數據架構的設計就打破了在傳統數據架構設計的強關系理念,更多關注如下幾個方面。
C 信息系統架構(應用架構):在應用架構階段主要是對應用的分析,包括系統集成關系,應用壓力分析等。架構的優化:對承載業務壓力的應用進行優化,解耦和服務等。
例如某電商雲上應用的架構設計:(壓力山大)
D 技術架構:該階段主要是摒棄一些傳統的技術,更多的是參考雲上的選型工作,通過雲上幾十基至上百款的雲服務,總有适合企業部署的雲服務。例如某電商設計的技術架構就是即開即用特性的:
好啦,經過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對于架構的傳統設計方法和雲上設計方法會有一個非常明确的了解,接下來我再做一下兩者之間的特性對比,也算是對兩者的設計方法做一個提煉和總結。
傳統設計方法與雲上設計方法的基礎是一緻的,隻是着眼點有會有所不同,在傳統的架構設計方法中比較關注如下幾點:
而雲上架構設計的方法則是:
好了上述就是本期帶給咱們關于企業架構設計的思想的全部内容,最後再預告一下下期的内容,也是本期内容的延續,雲上架構的三類典型設計,分别是彈性架構、高性能架構、高可用架構,預知後事如何?且關注我們,聽我下回繼續分享!
BYE
關注山東雲管家,帶你了解更多雲上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