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詩才飄逸奔放,超凡脫俗,故有“谪仙”之稱,人們說他是天上被貶到塵世間的仙人。這與他的灑脫豪爽的個性不無關系,他的很多詩句中,都鮮明體現出這一點,“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超然物外之心胸、不為人間物欲羁絆的豁達,千百年後仍然讓人心向往之。
然而李白畢竟不是真的神仙,他的人生理想也不是要詩歌創作成為詩人,他有他的政治理想,希望獲得帝王将相的賞識走上仕途,得到一官半職。
現實中的李白,完全不像他詩中所寫那樣清高自傲,不食人間煙火。恰恰相反,李白為了能讨權貴的歡心,可謂費盡心機,奔走于帝王大臣之間,但由于種種原因,都未能混出個名堂,一生未能在仕途生涯中有所收獲。
也許正是現實生活的卑躬屈膝,詩人将他全部的高傲融進了詩歌裡。李白的文學才華,和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形成極大的反差。他的文采爐火純青,精湛之極,但為人處世卻總顯得青澀生疏,書生意氣至死不改,一點也不圓滑老到。結果屢屢吃虧。他給楊貴妃獻詩之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新唐書》記載,天寶元年,四十一歲的李白漂泊半生,來到唐都長安。在這裡他遇見了他生命中的“貴人”賀知章。賀知章是武則天時期正聖元年的頭名狀元,不僅文采非凡,更是官運亨通。他對李白的詩才敬服不已,李白的“谪仙”大名就是拜他所賜,賀知章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通過賀知章舉薦,李白終于得到了拜谒唐玄宗的機會。唐玄宗當場“面試”李白,“論當世事”,李白胸有成竹,當場提筆“奏頌一篇”。唐玄宗看了之後大為欣賞,讓李白在翰林院就職,從此成為唐玄宗身邊的文學侍從。
天寶二年的一個春日,皇宮内苑中百花吐蕊,群芳争豔,紅紫缤紛。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中飲酒賞花,面對如此良辰美景,一時興緻盎然,急忙讓人去把李翰林李白找來,想讓他當場賦詩助興。《新唐書》記載,“白已醉,左右以水傾面,稍解”,李白已經醉的一塌糊塗,内侍們把涼水灑到他臉上他才清醒過來。雖然已經喝醉,但李白當即提筆賦詩,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清平調詞》三首。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譯文
雲想變作貴妃的衣裳,花想有貴妃之容貌,貴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風拂煦下的帶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隻有在瑤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美麗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紅牡丹,那朝為行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與之相比也隻能是枉斷肝腸。
借問那漢宮中誰能與她相比,就算趙飛燕,也隻有憑借着新妝才差可與之比拟。
名花和絕色美人相與為歡,長使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欄消魂之時,君王的無限春愁都随春風一掃而光。
美人難寫,可以寫她的皮膚有多白,她的身材有多好,寫她是丹鳳眼還是桃花眼,寫她是含珠唇還是覆舟唇,但是這些,都無法表達出一個絕世美人的風采。李白的巧妙之處,就是他根本不描寫楊貴妃的外貌,而是去寫這個盛唐絕世美人給人的心靈震撼。
然而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白到底是書生本色,不懂得搞關系,得罪了大宦官高力士。高力士雖是宦官卻深得唐玄宗歡心,王侯将相無不競相奉承讨好他。但李白愣是把高力士當成個伺候人的宦官,不把他放在眼裡,招來高力士的嫉恨。
《新唐書》記載,高力士“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從李白的詩句中挑出了不是,告訴了楊貴妃。《李翰林别集序》記載,高力士對楊貴妃說:“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楊貴妃“頗深然之”,頓時惱羞成怒,以為李白在故意譏諷她。原來李白詩中的“飛燕”二字,指的是西漢時著名的美女、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她雖然以姿容絕代、豔冠群芳著稱,但出身卑賤,且品行不端,穢亂宮闱,民間野史中流傳許多她的醜聞。楊貴妃聽高力士這般一說,認為李白在故意譏諷她,從此懷恨在心。《新唐書》記載,“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每當唐玄宗想加封李白官職,都會遭到楊貴妃阻止和诋毀。
李白也因此漸漸失去皇帝的歡心,于天寶三年黯然辭官,離開了長安。
李白的詩才自然是無可挑剔,也許他的本心隻是想以此贊美楊貴妃的絕世容顔,但他所用的趙飛燕偏偏是個有污點的曆史人物,結果被小人鑽了空子,抓住把柄。
“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沒有因為寫了三首赤裸裸谄媚楊貴妃的詩,而仕途順遂,但讓我們看到了大唐盛世的絕代美人,讓感受到了令人追慕的盛世風采。
《清平調詞三首》朗誦視頻可點擊下面的視頻觀看:
《清平調三首》朗誦視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