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教學創新

語文教學創新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14 12:14:44

語文教學創新?開欄的話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日前正式頒布具體到各個學科,課标修訂主要的創新發展體現在哪兒?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标的重點、難點何在?為此,課程周刊開設“落實新課标·特約專稿”欄目,約請各學科知名專家深入分析,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語文教學創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語文教學創新(語文學習的創新樣态)1

語文教學創新

開欄的話

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日前正式頒布。具體到各個學科,課标修訂主要的創新發展體現在哪兒?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标的重點、難點何在?為此,課程周刊開設“落實新課标·特約專稿”欄目,約請各學科知名專家深入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日前頒布,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課程内容。這是新版課标在内容修訂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一個全新的要求,引起一線教師的高度關注。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對于什麼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和意義認識不清,進而對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習任務群來組織和呈現課程内容感到迷茫。因此,從根本上厘清認識,找準學習任務群在課程教學中的落地路徑十分必要。

什麼是學習任務群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認識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是課程内容的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是在課程内容範疇讨論的事情,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标提煉了六個學習任務群,這六個任務群分三個層面: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新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為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這三層六個任務群搭建起語文課程内容的“建築”。學習任務群使語文課程内容以空間結構性呈現的方式“立”了起來,這是了不起的事情。

學習任務群是由相關要素有機組合的“群”。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标明确提出,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核心内容,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内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學習任務群。因此,學習任務群注重整體規劃,強調多方面要素的有機整合。作為“群”,我們不僅要關注其内容的豐富性,更要關注聚合、整合的有機性,要在把握内在關聯性上下功夫。

學習任務群是任務導向的語文實踐方式。學習任務群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方式,要求在任務驅動下,以積極主動的語文實踐構建學習生活。這個“群”裡包含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相關聯”可以是空間視角,也可以是時間視角。作為學習任務,必須有過程、有結果,體現學習單位的完整性。這個學習任務與通常語境中的“學習任務”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嵌入了學習内容。正因為這個特點,學習方式的運用就在一片用武之地中,靠實而不虛空。

學習任務群是以主題情境呈現的。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标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精神,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大緻運用兩種方法,多數情況下是一個任務群對應相關單元,也有“基礎性”任務群,采用既有單獨設計單元,又在其他單元相機滲透的方法。從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标看,任務群的呈現也大緻是這個思路。在課标中,已用舉例的方法加以介紹,在每個任務群的“教學提示”部分,都列出了一些主題情境作為示例。

為什麼要提出學習任務群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學習任務群是一個新概念,是一種教學的新形态。隻有深刻理解其價值和意義,才會産生發乎内心的自覺行動。

為核心素養目标所牽引。核心素養是課程立德樹人的聚焦點、着力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育的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核心素養具有育人根基性、内在整合性、行為傾向性等特點。育人根基性強調課程總是在哺育學生的精神成長,也是指核心素養具有類似植物性特征,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發展得好,蓬蓬勃勃,一派生機。内在整合性是指諸多要素組成一個整體,課标對此有清晰闡述,指出四個核心素養以語言運用為基礎,而語言與思維是一張紙的兩面,二者相輔相成。語言運用本身就是傳遞文化,也總是伴随着審美活動。以“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這句詩為例,正是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合力成就了這樣的千古名句。行為傾向性是指核心素養總是在做事中有所表現。核心素養的要素是“正确價值觀”“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正确價值觀”是做對的事,“關鍵能力”是能做事,“必備品格”是指能把對的事做好。而“做事”要在真實情境中,素養也一定是綜合表現。課标指出學習任務群“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為核心素養的生長提供了沃土。

體現語文課程特質。語文課程的特質可以分為表現形态和本質特征兩個方面。綜合性和實踐性是其表現形态。從綜合性看,語文課程内容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主題,還有反映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兒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題。與這些主題相關,有語文成品、具體風物、語文活動等載體。學習任務群的“任務”則超越這些主題和載體,從“人”的成長視角,即課标所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内在邏輯”設計,必然具有綜合性。從實踐性看,“任務”驅動,“以語文實踐能力為主線”,這就是一個“做中學”的過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本質特征。語文成品和語文現象,其工具性與人文性二者密不可分。學習任務群的教材呈現,在内容上,有人文組元的因素,而任務群“類”的特點則是工具性。在實踐方式上,具體的方式是工具,為什麼運用這種方式?怎樣使用這種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的,真正激活主體力量沉浸式投入,擁有“智力尊嚴”?這些都關乎人文性。學習任務群無疑可以整體性地促進學生工具性、人文性的涵育和提升。

契合教學基本規律。教學應當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積極的學科實踐構建主線。這應是學習任務群的第一要義。教學是引導思維的,應以了解學生為教學的出發點,在學生經驗與實踐場域的發展區間确定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這也是學習任務設計的邏輯起點。要讓學習始終充滿挑戰性,而挑戰性主要體現在思維的含量和深度,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總體上應當圍繞思維發展展開。認知與情感的統一是教學基本規律之一,要把握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引導思維升階的同時促進情感的發展。任務導向的學習,需要積極情感的投入,也更有利于激發美好情感的生成。學習是學習者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事情,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習者與環境積極互動,直至推進其關系“轉化為參與和交流”(美國教育家杜威語)。情境性是學習任務群特點之一,學習任務群包含了人與環境的交互性。教學規律很多,這裡僅列舉陳說一二。學習任務群作為一個載體,無疑為這些教學規律的落地創造了可能性。

如何實施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有一個熟悉的過程,需要不斷在實踐中去探索、創造。

落實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部分對深化教學改革提出要求,這是“管”所有課程的,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實施自然也要落實這些要求。具體而言,一是堅持素養導向,從課程育人、學科育人的站位上考慮,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二是強化學科實踐,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用學科典型的學習方式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科關鍵能力。三是推進綜合學習,不僅要落實跨學科學習的任務群,更要用超越學科中心的思想去設計、實施學習活動。四是落實因材施教,一方面要促進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會學習、真學習,另一方面要開展差異化教學,為個性化學習提供足夠的支持。

正确理解大單元教學。學習任務群對應具體單元時,往往采用主題情境的方式,以一個核心學習任務領起一個單元,構成一個學習單位。從大單元角度設計教學,無疑是對的,但大單元教學并不意味着要把教材的各“課”都推倒重組。從高中統編教材看,根據學習任務群編寫的教材單元,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活動性單元,一個單元指向一個特定任務的學習活動,全單元是貫通的;另一種更多的是由基本語篇為主要學習材料組合成“課”,由多“課”和相關聯的學習活動構成單元,一“課”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多篇文章,“課”就是單元中的一個學習闆塊。

有一部分優秀教師“用教材教”,超越“課”對單元内容進行重構,這種探索當然值得鼓勵,但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教學還是根據教材編寫思路走的。所以,我們建議在一般情況下,盡可能做好編路、文路、學路、教路的融合統一。對于活動性單元,要放開手,單元整體貫通設計學習活動。對于常規單元,“大單元教學”主要是強化單元意識,從單元整體視角審視、處理不同闆塊的教學。一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初步感知整個單元,拎出核心學習任務;第二步,逐“課”學習,主要是通過積極的語文實踐觸摸文本肌理,“入乎其内”;第三步,整合學習,可以從主題、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出乎其外”,并在這些方面進行讀寫融通及學習方法的相機選擇,有重點地進行單元整體梳理與探究、遷移與應用。

不管是基于“課”,還是基于單元整體融通,或者是根據教學需要和教學個性超越單元,構建一個新的學習單位,都可以借鑒杜威“一個經驗”的思想。杜威說:“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曆程而達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一個經驗”一般包含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從抽象到應用的領悟過程。“一個經驗”具有學習的相對完整性,追求完整、完美的樣态,而這正是實施學習任務群應該追求的。

把握任務群各自特點。文章體裁劃分曆來有“大體則有,定體則無”的說法,任務群的劃分也是如此。但作為類型,一定是因其相同屬性才組合到一起,因此還是要把握其特點,這樣教學時才有确定性。任務群的劃分基于文體、超越文體,但并不排斥文體,隻要仔細閱讀任務群的“學習内容”,就可以大緻明了文體的歸屬。比如“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大緻包括應用文、新聞類作品、說明文。當然,文體與任務群的劃分不是一個維度,“定體則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當成為一條基本原則。學習方式的匹配也應大緻貼近任務群特點,可以采用活動體驗、文本研習、問題探讨等方式,更妥帖、更深入地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通過教學轉化讓學生掌握“帶得走”的知識。在一定意義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就是“帶得走”的學習收獲。教學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習的知識“帶得走”。在這個方面,學習任務群教學應當形神兼備,要關注“群”“大單元”等形态特征,更要重視其中的神韻所在,一方面要倡導任務導向的主動學習,另一方面要遵循教學基本規律,針對應試教育造成的積弊,結合語文課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轉化。一是把靜态的知識轉化成鮮活的知識。以真實情境激活知識,讓學習者與知識建立親近、親切的關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熱情。二是把片面的知識轉化為整體的知識。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片面性現象嚴重,或者異化人文,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或者一味強調工具性,經典名篇都僅用作語法訓練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符号進入思維邏輯的層次,再次進入作品的意義系統,完整地掌握知識。三是把零碎的知識轉化為結構化的知識,将新知有機地融入已知,并為未知敞開大門。要關注認知圖式的建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優化知識結構。四是把課文的知識轉化為生命的知識。荀子《勸學》有言,“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語文作為工具,不是置于身外的物質化工具,而是身體功能的擴大與拓展,工具成為身體、生命的一部分。要積極倡導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促進工具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精神生命的哺育尤為重要,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說:“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俱是有情人。”語文學習不僅是認知的過程,也應該是情感體驗、激蕩、深化、升華的過程。在多年前的一次小型會議上,于漪老師談到語文課程育人功能時,指出語文教師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把他們的心靈引向輝煌。如斯,學生從這裡“帶得走”的,一定是精神生命的升騰。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視覺中國 供圖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10日第9版

作者:楊九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