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兒童醫院接生的10.5斤新生兒,胖小子生下來就像滿月的寶寶(資料圖)
孩子出生時的體重,預示了将來的人生走向,也預示着智商的高低?孩子出生時體重6斤左右,長大後成為“學霸”的可能性更高?9月開學季,看到網上流傳的說法,不少“準媽媽”提前操起了心。
6斤寶寶更可能當“學霸”?
嗚嗚嗚,超重了怎麼辦?
孟女士去年年底結婚,現在懷孕7個多月,最近産檢顯示,胎兒重量比實際孕周要大兩周。
近日,她在網上看到不少網帖,把孩子出生時的體重說的很玄妙:新生兒如果太重,長大後不僅不聰明,還可能是胖子,會面臨多種健康隐患,有得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而體重6斤左右的新生兒,智商會比其他孩子高,長大後更可能成為“學霸”。
孟女士有點擔憂:“新生兒體重真的影響這麼大?要怎麼控制胎兒體重呢?”
對此,專家表示,準媽媽們不必為此焦慮,按照科學指導、正常孕育,确保孩子體重正常即可。如果擔心胎兒超重,準媽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食結構,也可适當增加活動量,比如晚飯後到小區散步。
出生體重有一定指導價值
但腦洞不要開得太大哦!
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分析,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确實對孩子将來的健康狀況有一定評估價值。
正常情況下的新生兒
體重在5~8斤之間
恭喜你!寶寶在出生前已經發育良好,吸收了足夠營養,是最佳的出生體重。
體重<5斤的“低體重兒”
成年後有可能是個胖紙?
“低體重兒”可能與孕婦在孕期營養不夠、胎兒有先天性疾病、早産等因素有關,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先天不足”,孩子可能存在身體虛弱、發育遲緩等情況,影響今後發育。
也有數據顯示,不少低體重新生兒會在後期出現追趕生長,反而容易變肥胖,影響内分泌的正常運作,帶來相關疾病風險。
體重>8斤的“巨大兒”
長大後有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
“巨大兒”可能與孕婦在孕期營養過剩、妊娠期糖尿病、過期妊娠等情況有關。巨大兒不僅給懷孕、生産帶來風險,他們長大後确實有肥胖風險,也是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易患人群。
專家小結:
李瑞珍說,如果家有低體重兒或巨大兒,家長要多關注發育情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規律,保證孩子生長發育正常,避免疾病影響到智力發育。
至于“體重6斤更容易當學霸”的說法,太過絕對,沒有參考價值: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先天遺傳、後天受教育程度關系更大,并沒有權威調查和大樣本數據篩選出特定的體重。
想要孩子學習成績好,還得家長多開發孩子智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雖然說不能完全“以體重論英雄”
如何生出一個體重合格的寶寶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孕期控制體重,不盲目進補,不忽視營養攝入,這才是對寶寶和孕媽咪自己負責的樣子。
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公斤以上或孕婦體重超過80公斤,都是危險信号。
留言區說說看
你家寶寶出生時有多重?
最重新生兒:36.32斤
2015年6月4日,澳大利亞一名産婦産下一個體重40磅(約18.16公斤)的男嬰,他的體重等同于6歲孩童的體重。當然,他的母親的體重也高達272公斤。
最輕新生兒:0.4斤
德國新生兒艾米莉亞出生時體重僅有8盎司(約0.4斤),其腳掌比成人的拇指甲還小,因此成為世界上體重最輕但仍存活的嬰兒。
記者|王春岚
通訊員|高琛琛
攝影/通訊員|張祖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