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學校?》,[以] 肖漢姆·史密斯 著、[以] 埃納特·沙法提 繪,畢婷 譯,未小讀 |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10月。
适讀年齡:6
這是一本有趣的“學校史”,腰封上寫着“爆笑演繹學校的‘前世今生’”“大膽探讨和學校有關的一切話題”,比較準确地概括了書裡的内容。
它的主線是按照時間發展順序,從史前時代原始人教授孩子狩獵開始介紹“學校”是什麼,接着講述中世紀、近代、20世紀和21世紀每個時代的學校有何不同以及有什麼進步。比如在中世紀前半期,隻有有錢人的孩子才有上學的特權,他們将成為日後的統治者和騎士。有些孩子也在家裡接受教育,但大多數孩子會去教會開辦的學校。那個時代女孩如果想像男孩一樣去當學徒學手藝是不行的,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女孩都是這樣被對待,嫁人是她們最終的歸宿。但是到20世紀以後,無論男孩和女孩都可以去學校接受教育。
這本書的精彩在于每一頁如上面這般中規中矩的介紹中穿插了大量趣味圖畫,對每個時代的教育進行輕松調侃和有啟發的質疑,文字沒有表達的就由圖片來展示。學校讓更多人擁有了知識,但是學校永遠是不完美的,在工業革命之後,作者用一群性格各異的孩子進入“流水線”接受“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問問題”等教育後逐漸成長為一樣的人的圖畫,質疑這是工廠還是學校。
在書的結尾,作者帶我們拜訪了曆史上偉大的教育學家們。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在一些小片段中,也讓我們看到了老師面對一群熊孩子的不容易。
《人人有天賦》,[比利時]盧克·德沃夫、布倫希爾德·博姆斯 著,[比利時] 艾瑪·蒂森 繪,李秋玥 譯,浪花朵朵 | 花山文藝出版社,2021年10月。
适讀年齡:6
這本書表面上看起來有點兒像《誰發明了學校?》的續集,強調教育進化到21世紀後尤其關注和尊重個體的多樣性,但翻開書後發現,它實際上是一個“人人有天賦”的網絡比賽,入圍決賽的有六個班,經全網投票後的獲勝者是六班這個普通班。為什麼一班的芭蕾舞首席演員們,三班的流行歌手們,四班的漫畫家們沒有獲勝呢,他們看起來應該更有天賦吧?
接着主持人把幾個月前由天賦教授和攝影團隊拍攝的六班在上學日、假日、班級出遊活動和集體派對中的表現用“VCR”進行回顧,頗像綜藝節目的錄制過程,突出每個人未經刻意雕琢過的言語。
跟随攝影團隊,讀者看到六班同學發的朋友圈:娅萊克西把喜歡的句子讀了五遍!露西發現了一張計算錯誤的賬單;亞瑟成功說服了朋友一起在撒哈拉沙漠過夜;諾兒終于參觀了他叔叔在非洲的支援項目,并且立志自己将來也要如此……
攝影團隊拍攝了六班孩子們入睡前做的事,因為睡覺前也是觀察天賦的絕佳時刻,阿尤布在給諾兒寫信,希望她能開心點;愛瑪在思考明天要不要在班裡朗讀自己寫的詩;亞瑟看書時打瞌睡,卻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堅持讀下去……
還有其他場景下對每個人的采訪,逐漸解釋了什麼是天賦:天賦并不在于你在某個方面做到最好,或是表現突出,而在于它對你自身有什麼影響。那些你擅長做的事就是天賦。
《去找奶奶的那一天》,大吳 著/繪,接力出版社,2021年10月。
适讀年齡:3
這是我們第四次推薦大吳的繪本。第一次是在地球日主題書單中推薦他的《樹王》,後面有兩期新品書單分别推薦過他的《小鳥和雕像》和“散步三部曲”。順着讀下來,能漸漸體會大吳的作品都是在描摹他細膩的内心,對童年的無數次回望,和對奶奶最深的愛。
在《去找奶奶的那一天》中有大吳寫的創作手記,通常這種夾頁都是閱讀推廣人寫的導讀。大吳寫到了他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歲月和分開後各自經曆的歲月。他的成長,奶奶的健忘,就像兩條本來有交集的線在歲月的侵蝕下變得越來越遠。作為曾經的相依相守,一起畫畫的親密夥伴,大吳一直在用繪本留住記憶。
一般我們讀繪本更重視的是故事本身,若讀到感動,總是因為解讀出與自己相關的意義來。隻有通過多本繪本讀到作者的内心,我們才會把作者也當成一件作品。到這種時候,作者獲得過什麼獎,作品是什麼創作風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情感是否真誠,他的訴求是否把最易讓人忽視的東西變得耀眼起來。
《世界上最奇怪的老鼠》,抹布大王 著/繪,禹田文化 | 晨光出版社,2021年9月。
适讀年齡:3
把創作圖畫書當成好玩的事兒是抹布大王這對業餘組合的創作特色,他們的作品《嗷嗚!嗷嗚!》曾獲得第七屆“信誼圖畫書獎”創作佳作獎。這本《世界上最奇怪的老鼠》是他們的最新作品,讀者對象依然是低幼寶寶。
這本書講的是老鼠一家中的哥哥和弟弟相愛相殺的故事。哥哥同所有小孩一樣愛大喊大叫,可弟弟從出生那天起就沒有說過一句話,哥哥就想,他真是隻奇怪的老鼠。有一天,哥哥和弟弟因為一塊巧克力蛋糕遇到了大花貓,危急關頭,哥哥拼命吸氣把自己變成一個氣球帶着弟弟飛起來了。終于安全後,從來沒有說過話的弟弟突然說了一句話……
你要是看到這句話,一定會哈哈大笑起來。
《收納巴士出發了》,[日]新井洋行 著/繪,季穎 譯,魔法象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
适讀年齡:1
這是一本給低幼寶寶的習慣養成繪本。故事從同時出發的黃巴士、藍巴士、紅巴士開始,玩具、短褲、桃子、襪子等遇到三輛巴士時,它們有的要上車,有的不要上車,它們是真的不想上車嗎,還是隻是想上另一輛車?
這本繪本引導寶寶認識到收納不僅是把雜亂的東西放在一起,更應該把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
繪者新井洋行是日本新生代圖畫書作家,共創作了100多本圖畫書,大多面向0-3歲的幼兒,其多本繪本國内不同的童書品牌都引進過。
《1001個故事》,[斯洛文尼亞]莉娜·布拉普 著/繪,鮑捷 譯,魔法象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
适讀年齡:4
如果我不同意故事的人物設定和結局怎麼辦?這本書一共有28頁,每一頁都為故事的下一步進展設定了2個選項,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設定,然後翻到這個設定指定的頁面,把故事繼續讀下去。我們曾在第4期的童書新品書單中推薦的《萊尼,快跑!》也是類似的故事形式。
這本書裡有我們熟悉的童話故事裡的人物,小矮人、小紅帽、金發公主與三隻熊等,隻是它們的結局因讀者的選擇而出現了改變!這種互動将提醒孩子你可以不必接受故事原來的結局,甚至還可以編寫出自己希望的結局來。
繪者莉娜·布拉普是斯洛文尼亞著名圖畫書作家、設計師,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魔法象也曾引進出版過她的多本圖畫書。
《美的旅程:世界奇迹是如何建成的》,[捷] 盧德米拉·亨克羅娃 著、[捷] 托馬什·斯沃博達 繪,孫夢琪 譯;《美的旅程:非凡的樂器》,[捷] 斯捷潘卡·塞卡尼諾娃 著,[捷] 雅各布·森格 繪,李詠璘 譯,陽光秀美 |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9月。
适讀年齡:6
這是“美的旅程”系列科普繪本(共五冊)最新出版的兩本。此前的三本分别為《美的旅程:非凡的繪畫和雕塑》 《美的旅程:非凡的建築》 《美的旅程:非凡的城鎮》。這套書主要聚焦于藝術、音樂和建築的發展曆史,帶讀者開啟世界藝術之旅。
《美的旅程:世界奇迹是如何建成的》這本介紹了世界七大奇迹的建造過程,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文化背景。《美的旅程:非凡的樂器》這本介紹了數萬年曆史中廣泛流傳的60多種樂器與7種樂團,音樂家的故事和這些樂器背後的時代與思想。
《發明博物館》(共4冊),[美] 科溫·布裡格斯 著/繪,漆仰平 譯,洛克博克 |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7月。
适讀年齡:5
這是一套科普電、光、聲音和力的繪本。每一本都由四個“瘋瘋癫癫”的人組成的“發明獵手團”開場,他們四處尋找最偉大的發明,然後把它們放進自己的發明博物館中。
但他們每看到一個神奇的發明後,都會先把它想象成某種已知的相似東西,比如見到鼓的時候問:這是龜殼嗎?是蹦床嗎?是倉鼠的轉輪嗎?見到燈的時候問:燈泡是氣球嗎?燈罩是雨傘嗎?是喇叭嗎?……接着真正的科普知識便來了。
盡管受到了一本書的科普教育,但這些偉大的發明被他們帶到博物館後,依然不是“正常”的名字,棱鏡被叫作魔法冰塊,燈泡被叫作笨重的蛋,烤面包機被叫作發熱寶盒,馬桶被叫作瓷寶座……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啊!
《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共10冊),張立英 著、機機先生 繪,耕雲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
适讀年齡:10
邏輯這個詞即使是出現在成人書的書名裡,也會讓人想多看上兩眼。做複雜的項目,“有邏輯”代表着高效率;遇到信息不充分的情況,有邏輯代表着更準确的預判。誰都想變得“更有邏輯”一點,那麼什麼是邏輯呢?
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及其規律和方法的一門科學,用教科書裡的表述可以歸納為命題、推理、蘊涵、論證、謬誤、悖論、與或非、可能世界、簡單命題、公理與預設。這套書,每一本對應一個概念。作者張立英是中央财經大學邏輯學教授,為了把邏輯學講清楚,不僅采用漫畫形式,也在每一本的開頭大量引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但因邏輯學與數學的高度相關性,每一本越往後讀越需要一些數學基礎。
邏輯也是探索和确立有效推理原則的科學,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無師自通的推理者,就連幾歲大的孩子也能預判自己找父母要到一顆糖的概率有多大。隻是若不經過特别梳理,許多經驗上的謬誤會把我們的推理引到錯誤的方向。那麼這套書或許能幫我們厘清科學上的邏輯與民間智慧中的邏輯有何不同。
題圖來自未小讀出品的科普繪本《誰發明了學校?》
編輯 | 申婵、羅東
校對 | 李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