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人們對外表美的追求熱度不斷升溫,選擇醫療整形美容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整形後産生的糾紛也越來越多,但産生糾紛後消費者的維權道路往往曲折。
央視财經記者聯系到一位25歲的女孩小王,她在武漢進行整形手術後變成了歪嘴,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妙齡女整容變歪嘴 十級傷殘恐無法修複
消費者 小王(化名): 已經毀了我的一生了,我現在屬于神經都有點問題。
2018年3月31日,25歲的小王花了3.5萬元在武漢華美整形外科醫院接受了雙側下颌角截骨術,4月5日,小王辦理出院時,發現自己的下嘴唇歪斜。
消費者 小王(化名): 當時我就吓哭了,怎麼歪成這樣子?當時又腫,一說話都歪嘴。醫生說,你神經損傷了,沒有兩個月恢複不了的,肯定要有兩個月時間的。
醫生告訴小王,隻需要在家休養兩個月就可以自行恢複。但是兩個月以後,小王的嘴依然很歪,向醫院反映後,醫院工作人員先後帶她去武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等知名醫院就診,但沒有任何明顯的改善。
消費者 小王(化名): 我現在不說話的時候可以手動把嘴掰過來,一張嘴就特别歪。張嘴講話也是,這邊沒有力氣,很歪。
小王自己又在武漢協和醫院、武漢中南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等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告訴她,神經損傷後1-3個月是最佳修複期,小王過了最佳時間,已經很難再修複了。小王還通過網絡咨詢了七八家知名醫院,得到的也是相同的說法。
消費者 小王(化名): 醫生說沒有什麼辦法治療,其實都不是說什麼錢的問題,說沒有什麼辦法去治療, 如果沒有恢複,就要接受歪嘴。
小王向央視财經記者出示了一份她在湖北省司法廳認證的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傷殘證明,鑒定顯示小王的狀況鑒定為十級傷殘。
消費者 小王(化名): 手術前我問過醫生有沒有風險,都跟我說沒有風險,隻是嘴唇會外翻一個星期。現在,我就是每天窩在家裡,要吃藥才能睡覺,吃了藥有時候都睡不着。
涉事醫院稱嘴歪不是醫療事故 而是并發症所緻
小王嘴歪的傷殘是事實,而且有可能無法修複,究竟在手術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導緻小王術後嘴歪?給她做手術的醫院如何處理?醫院的态度又是怎麼樣呢?小王在手術後多次前往醫院尋求答案。
在多次與醫院溝通後,小王了解到,在手術過程中醫生碰到血管造成大出血,在止血的過程中造成了神經損傷。
2018年11月,醫院給出了調解方案,退還她手術費用三萬五千元,再給她五千元作為賠償。
消費者 小王(化名): 他們說賠償5000塊錢,還是法人出于人道主義來賠償的5000塊錢。但我不認可,我的一生已經被毀了。
醫院負責人表示,小王術後嘴歪不是醫療事故,是并發症。
記者: 你們怎麼定性這個手術是一個事故呢?
武漢華美整形外科醫院行政院長 鄒侃: 是一個并發症,或者說是所産生的風險。
記者: 在術前你們有告知她有這樣的風險嗎?你們是怎麼确認她知道這個風險的?
武漢華美整形外科醫院行政院長 鄒侃: 履行告知義務都有簽字的。
記者: 你們有口頭告訴她有風險嗎?
武漢華美整形外科醫院行政院長 鄒侃: 有知情同意書。
記者: 之前你們也沒有口頭告訴她會産生風險,然後就是讓她簽了一個知情同意書?
武漢華美整形外科醫院行政院長 鄒侃: 這個問題應該是法律層面的問題,不是我來回答你。
醫院表示,願意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承擔相應司法責任,并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醫院将以官方名義發布聲明。
武漢華美整形外科醫院行政院長 鄒侃: 把事實的整個過程我們準備公布于衆了,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公布出來,肯定要有個身份信息是吧?某某人對不對?現在我們是準備發。
但律師表示,在消費者沒簽手術書之前,醫療整形美容機構,通過宣傳渲染整形後達到的效果,特别是有很多的照片進行前後對比是違法的,存在誤導消費者的情況。而術後存在糾紛也必須通過醫療鑒定和司法鑒定劃分責任,不是有知情同意書就可以免責。此外,律師表示,消費者信息受法律保護,商家若公布消費者個人信息則涉嫌違法。
律師 邱寶昌: 通過診療服務掌握的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号、家庭地址、婚姻狀況以及身體狀況等等,但如果公布于衆,嚴重的可能涉嫌犯罪。我們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明确規定,消費者享有個人信息依法獲得保護的權利。
術前埋陷阱 術後定責難 醫美行業待規範
在小王的案例中,消費者表示在術前醫生并沒有充分告知手術風險導緻了最後的結果無法承受,那麼這樣的情況是個例嗎?
記者在某APP平台武漢華美外科整形醫院的官方号咨詢下颌角截骨手術,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手術不會産生任何後遺症,記者又先後走訪了武漢和北京的幾家整形醫院。
央視财經記者在咨詢時發現,這些工作人員大多都在誘導消費,對風險選擇忽視。除此以外,消費者在與美容機構簽署協議時,無法看出消費陷阱條款,這也使後期維權舉步維艱。
昆明的林女士和陳女士在一家名美容院花了7萬多元,注射自稱可以抗衰老的幹細胞,沒想到美容變成了毀容。最後,陳女士和林女士來到昆明另外一家醫院進行面部修複,才得知自己注射的根本不是幹細胞,而是生長因子,因此無法進行臉部修複。由于兩人在注射前簽訂的協議中,并沒有明确标注商品、價格等關鍵信息,因而也無法進行維權。
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醫療美容整形行業總體産值達到了2700億元,從業人數總共超過30萬,每年以10%的平均速度增長。雖然發展較快,但業内人士表示,醫美行業在仍屬于初級的發展階段。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 張斌: 醫療美容是新興行業,因為它絕對不是基本醫療,是市場化的,我個人認為早期都是這樣,無序競争、法制滞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或者行業協會有責任要做公共教育,盡量把未來大家的需求和事故壓到最低點,來打造良好的産業氛圍。
專家:醫美之前先看證 留好證據好維權
醫美行業需要進一步規範,而消費者一旦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又應該怎樣維權呢?消費前又該如何防範?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進行醫療美容整形前,應查看了解醫院和醫生的相關資質,看一下醫院或美容機構有沒有法律糾紛,選擇在正規醫院進行醫療整形美容。術前也要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輕易被咨詢師洗腦。簽署合同前,也需要充分了解風險,留存好相關票據。
律師 邱寶昌: 确定要做要去做醫療美容了,要把你的疑慮、你的問題,醫院的答複都以文字的形式落實在書面上,如果它是虛假宣傳肯定不敢落實在書面上,一旦落實在書面上,對消費者也是很大的保障。
業内專家表示,目前整形美容行業已經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消費者今後可以在相關網站上了解醫院信息、醫生信息等相關内容。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 張斌: 供需雙方一定要透明,要讓所有的想去做醫療美容的需求者,知道每家醫院的狀況。每個醫生要上網把自己個人的情況公布透明,這也是對消費者,對醫療美容需求者的權利的保護。
律師告訴記者,發生糾紛以後,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醫療機構進行投訴,也可以向司法機構提起訴訟。
律師 邱寶昌: 如果要通過訴訟的話,就是一般情況下誰主張誰舉證,但是對治療這一塊,造成傷害的話,由醫療單位來證明它的醫療規程是合法合規的。那麼訴訟肯定要查明事實,根據證據,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它是不是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對于整形美容機構來說,必須合法規範經營;對于消費者來說,要有風險意識,選擇正規合法的整容機構,若不幸發生醫療美容事故,一定要第一時間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來源:央視财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