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傷心處,不在于與蒙昧和野蠻的搏鬥中傷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錯看成文明。
——餘秋雨
文化,是讀書人刻在骨子裡的底蘊。而接觸文化的第一步,不是讀書,而是做人。人不分三六九等,文化亦是。
我們生活之地并非都是淨土,當不慎被生活卷入一片狼藉,随波逐流的我們處于一個昏寐的狀态,肉體在無垠的宇宙間漂浮不定,靈魂無處安放。人間清醒四字太厚重,酒酣之時心思倒顯幾分空泛明澈。又遑論清醒之人不醉酒?
翻開一頁被風吹得淩亂的草紙,執筆書寫一段工整的字迹。經書如一顆琥珀,年份俞陳世俗味道俞重。陳年舊事悉數散去,吾已經學會在《心經》裡安身。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曹雪芹先生一紙辛酸淚無處訴,交由筆墨安頓良生。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副甯府上房的對聯,亦何嘗不是曹先生的人世寫照。
哲學,一個很西方的名字。可是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或多或少透露着流傳甚廣的事理真谛。
君⼦之⼼事,天青⽇⽩,不可使⼈不知;君⼦之才華,⽟韫珠藏,不可使⼈易知。——《菜根譚》
古人雲:“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吾幼時家貧,常咀嚼鹹菜饅頭以充饑。長相以往,以至吾迄今仍對鹹菜有别具一格的飽和的愛。吾亦羨慕得到過《菜根譚》作者洪應明炮制鹹菜之法親身傳授的百姓。畢竟他将撿來的菜根用鹽腌制發酵一年後,菜根沒有了苦澀味,又用水泡出菜根中的鹽分,晾曬幾天增加嚼勁,吃之前再加上調料腌制幾日,别有一番風味在其中。吾雖沒有嘗過山珍海味,可大油大膩的食物也貪過嘴。吾甚明白,味至盡頭便是淡。《菜根譚》雖是儒家通俗讀物,也蘊含了心學、禅學上的思想,融合古人的處事哲學和藝術品鑒,點點滴滴,彙成曠世珍寶。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吾發現,人活着的一大半時間都在周旋,幼時與父母周旋,或是為了一顆糖。少年時與夥伴周旋,或是貪圖外面的一方天地。成家後與另一半周旋,或是謀求共同的生存利益。而至始至終,我們都在與社會周旋。落到最後,夕陽遲暮時,曉看天色暮看雲。興許還能悔悟,原來吾這一生都在與自己周旋。終其一生,也不過是與利益糾葛了一輩子。
風雲際會,多少人跌跌撞撞走來,迷失了心性。幸得吾這半生與書結緣,窺得書裡的煙火氣。朦胧一世罷了,歸了半抔黃土。想這一生,光陰是最不容揮霍的資本,是上天的分攤,何須徒勞撥雲見日,恍惚中或許也能洞見本質。人生在世三萬多天,與自己和解,也算平生無憾。
#賈乙丙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