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
曆朝曆代都十分重視,
其習俗也各有不同。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隐娘說:這是白居易的一首詩,在詩中,可以想見白居易閑适自在的春日心情。二月二這天,雨後剛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長着。遊春的少年們騎着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見出來遊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态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鹂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隐娘說: 此詩寫郊行所見之初春景色,其妙處有二:一是寫天氣由霧雨霏微而轉晴的過程極其生動,颔聯用兩處拟人法,句法靈活多姿。二是以鹂語燕飛的自然景物襯托農家之樂,并流露出詩人熱愛自然之情趣,手法細緻且含蓄。
《二月二日》
宋·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征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與爾親。
隐娘說:這一年的二月二,作者應該是傷心的。“失盡漢家春”似乎是說北宋滅亡,失掉半壁江山,詩人已經兩年沒有挑生菜了,似乎是說他兩年沒過二月二節了。宋代風俗。每年農曆二三月,百草生發,青年婦女多至郊外挖取野菜,以應時節,供制春盤,稱為挑菜,當時并以二月初二日為挑菜節。
《二月二日席上賦》
【宋】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遊。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隐娘說:賀鑄作為宋代詞人,許多人可能都不太熟悉,那麼,相信讀了這首詩,你一定會認識到賀鑄積極的人生态度。詩人和朋友相聚,讓大家暫時忘記煩憂。他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喝酒賦詩,到老了之後再回憶往昔吧。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嶽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隻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隐娘說:二月二,春雨過後,花兒半開。元宵遠去,社日新來,花樹新開,燕子歸來,何必要不開心呢。從此隻好好報答天地賜予的美景,和兒女承歡膝下,就是最大的快樂了。
《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
【宋】張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節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聲。
隐娘說:這首詩寫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節的習俗。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發,人們便紛紛到郊外挖來野菜,或到園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這樣既可嘗到鮮菜的美味,又能讨到發财的吉利(“菜”“财”同音)。當時還把二月二日這天定為“挑菜節”。這種風俗,在宋代還由民間傳到了宮廷。
詩人說,每年二月二這天,他都要采來青菜燒一鍋肉菜湯。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隻好坐在家中,回憶故鄉菜園中那生長旺盛的蔬菜,仿佛又聽到引來春水的辘轳的聲音。這種“挑菜”的風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就說:“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極盛。”到了宋代,這種風俗更加盛行。
《二月二日遂甯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裡俗相傳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兒嬉。
隐娘說:這首詩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習俗。詩人說,正月晦日送窮的日子剛剛過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時候。因為“窮神”難以驅逐,許多人已對“送窮”沒了興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風俗呢?貧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貴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過這些都是傳之久遠的風俗而已,我隻是随大流去看看熱鬧罷了。”
《撐腰糕》
【清】蔡雲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
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隐娘說:二月二吃“撐腰糕”,這種風俗在江南一帶也傳之久遠。所謂“撐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狀、橢圓形,中間稍凹,如同人腰狀的塌餅。過去一到二月二這天,江南一帶家家都将隔年的“撐腰糕”用油煎食,據說可以治腰痛。不過想減肥細腰的女子,這種糕卻不能多吃。
《二月二日漫興 》
【元】謝應芳
東風吹散社公雨,紅白花開爛錦雲。
時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窮文》。
裌衣試著寒猶怯,拄杖歸來酒半醺。
為問驿橋楊柳樹,送人多少去從軍。
隐娘說:二月二這天又是迎富節,所以,在這首詩中,有寫《送窮文》一事。在詩中,二月二這天,下了雨,花兒開着更好了,像彩色的錦緞。詩人喝了幾杯了,半醉歸來,他問着驿站旁的楊柳:已經送了多少人去從軍了。歲月的流逝從末句體現開來。看來詩人真的是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