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異常變化,要先進行身體各方面的檢查,這樣對自身具體情況有一些了解,治療的時候也能夠選擇正确的方法。前兩天有一位老朋友因為自己出現了厭食、厭油膩的症狀去醫院做了檢查,由于當時醫生太忙了,給他開了一些藥讓他回家吃,他也沒有弄明白自己到底患上什麼病,于是他拿着自己肝功能檢查單來咨詢我,化驗單上顯示膽汁酸偏高。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膽汁酸偏高。
我們都知道肝髒是人體的化工廠,是蛋白質和各種酶合成的器官,是生物轉化和解毒的器官,又是消化液分泌與解毒物質的排洩器官。臨床上把了解肝髒功能狀況的試驗稱為肝功能檢驗,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肝髒是否有損傷、損傷的程度、種類以及輕重等。肝功能檢查是肝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複查項目之一。
肝功能檢驗指标很多、很複雜,今天重點給大家介紹兩個常見指标:總膽汁酸、膽堿酯酶。
膽汁酸是膽汁的主要成分,是由肝細胞利用膽固醇為原料合成的。合成的初級膽汁酸随着膽汁進入腸道,幫助脂類物質吸收。同時,進入腸道的膽汁酸在細菌的作用下,轉變為初級膽汁酸被腸道重吸收,經過門靜脈回到肝髒,肝細胞将其攝取再利用,與新合成的膽汁酸一起随着膽汁進入腸道,這就是膽汁酸的腸肝循環。
當肝細胞受到損傷或腸道阻塞的時候,都會引起膽汁酸合成、分泌和代謝的功能,血清膽汁酸濃度會升高。血清膽汁酸濃度的測定是可以提供肝膽系統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信息。總膽汁酸是唯一一項可以同時反應肝髒合成功能、分泌功能、和代謝功能三方面的血清生化指标。
引起總膽汁酸升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1、肝細胞損害:比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尤其是在肝硬化的時候總膽汁酸升高明顯高于其他指标。
2、膽道梗阻:比如膽石症、膽道腫瘤等肝内、肝外膽管阻塞的時候膽汁酸排洩受阻,使血總膽汁酸增高。
3、門脈分流:門靜脈系統有分流的時候,腸道中分解的膽汁酸經過分流的門脈系統直接進入體循環,使血中總膽汁酸升高。
出現膽汁酸的異常的時候,首先要跟醫生詳細溝通,排查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另外,因為膽汁酸是由膽固醇形成的,所以日常可以通過控制膽固醇的攝入來輔助控制膽汁酸的濃度。
平時可以适當攝入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控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玉米: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卵磷脂、維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可以适當選擇。海帶:也可以降低血以及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大豆:大豆以及大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磷脂,三者均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
膽堿酯酶又稱為酰基膽堿水解酶,可以分為兩類,臨床上常規檢測的血清膽堿酯酶,是指拟乙酰膽堿酯酶或膽堿酯酶Ⅱ,簡稱為ChE。
膽堿酯酶是在肝髒中合成的,然後分泌到血液中的酶,這種酶可以将膽堿酯水解成膽堿和有機酸。由于肝髒是合成這種酶的唯一器官,因此被醫生作為反映肝髒合成功能的指标。肝髒受損的時候,肝細胞的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膽堿酯酶降低。另外,有機磷對膽堿酯酶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引起膽堿酯酶異常的原因有哪些呢?
膽堿酯酶降低常見于:
1、有機磷殺蟲劑中毒;
2、慢性肝病、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由于膽堿酯酶在肝髒内合成,血清膽堿酯酶活性越低,病情越差,持續降低無回升迹象的患者表示預後不良。
另外,脂肪肝、腎髒病變、肥胖則可能出現血清膽堿酯酶的增高。
肝細胞炎症程度越重,膽堿酯酶的活力下降越明顯,因此,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膽堿酯酶明顯降低。但是,一些藥物比如苦參素、山豆根等,可以通過抑制血清膽堿酯酶活性或減少肝内膽堿酯酶合成,導緻膽堿酯酶下降,應該注意鑒别。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