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條做成大産業?來源:人民網-内蒙古頻道“有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年的粉條繼續實現增收一定不是夢”科右前旗天甲粉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朱之帥說,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小粉條做成大産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網-内蒙古頻道
“有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年的粉條繼續實現增收一定不是夢。”科右前旗天甲粉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朱之帥說。
興安盟俄體鎮出産的馬鈴薯量大質優,加工出的粉條更是滑潤筋道,全鎮粉條加工企業7家,粉業專業合作社2家、粉條精包裝廠1座,粉産品暢銷北京、沈陽、長春、大連等20多個城市,粉條制作已成為該鎮支柱産業。
農網改造鋪平“緻富路”
“90年代,外省許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用大型機械設備加工土豆、生産粉條了。而咱們還在用最初級的小型機械,不僅産能跟不上,産品質量也和人家比不了。”陷入回憶的朱之帥唏噓不已。
曾經的“粉條鄉”供電轄區點多、線路長,随着粉條加工設備快速增多,不充足的電力便成為了産業發展的“攔路虎”,村民們急得連連叫苦。
2017年,蒙東興安供電公司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協調溝通,主動服務,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農網改造計劃。截至目前,俄體鎮已累積改造10千伏線路10.116千米、0.4千伏電路27.83千米,加裝100千伏安變壓器14台,變電容量升級到2500千伏安,徹底解決了粉條産業發展的用電問題,敲開了增收緻富的大門。
“農網改造之後,我們的機器運轉的非常好,土豆年加工能力也從30萬公斤增長到300萬公斤,粉條年産量從3萬公斤增長到30萬公斤,産能和産量同時增長10倍。”朱之帥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據悉,天甲粉業專業合作社作為制粉工藝的傳承單位,已被列入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并獲得了地理産品标志保護。在天甲粉業的帶動下,俄體鎮粉業加工戶達600多戶,年産粉産品4800萬斤,産值2400萬元以上,年利潤350萬元左右,帶動了周邊縣市近萬名群衆緻富。
貼心服務護航生産線
“我們的生産環環相扣,最怕的就是斷電。好在供電員工們始終都能做到随叫随到,有求必應。要不是他們,去年冬天的那次停電我的損失就大了。”王洪新說。
那是2021年10月24日晚,俄體鎮王洪新家的粉條加工廠由于訂單量突增,導緻機器連續運轉時間過長,“嘭!”的一聲巨響過後,全廠機器全部停了下來。從土豆到粉條,需要經曆清洗、打粉、攪拌、煮沸、漏粉、成型.....等十個步驟,任何一道工序出現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粉條的口感。
“十月份正是粉條加工旺季,等天亮再處理就太耽誤時間了,我自己也不敢摸着黑去檢查。”于是,王洪新第一時間撥通了俄體鎮供電所的電話。
接到電話後,供電所員工劉海江和喬養衛立即趕往現場,經過排查,發現是保險燒壞了。由于天色已晚,劉海江和喬養衛硬是借助手電和手機屏幕的微光迅速開展搶修,半小時後,廠裡的攪拌機終于趕在粉結塊之前又運轉起來。
“趕訂單也要注意用電安全,有需求随時聯系我們。”劉海江臨走前仔細叮囑道。
每年粉條加工旺季,該所都會組織人員深入粉條加工企業及散戶中,了解用電需求,檢查用電設備,并建立轄區粉條加工戶聯系機制,積極推行“一對一”“點對點”服務。2022年,蒙東興安供電公司已無償為俄體鎮各粉條加工廠更換老化線路100餘米、漏電保護器3個,受理各類用電咨詢18件,解答和解決用電問題15個。
綠色通道引領“創業人”
俄體鎮每年加工馬鈴薯2萬噸,産粉量達1800噸,年産值1600萬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粉條批發市場和集散地。“俄體粉條聲名鵲起,回來建設家鄉才是正道!”2020年5月,“90”後王海秀毅然結束了在大城市的漂泊,回到家鄉俄體,想借助“俄體粉條”的名氣,開上一家農家樂。
粉條有了,場地也有了,起初,王海秀忙着辦理各種手續,隻是抽空通過“網上國網”APP提交了辦電申請,“當時根本沒想過這麼做能成功,以為像其他手續一樣需要跑個十天半月,沒想到供電員工第二天就來勘察現場了。”
為了在旅遊旺季之前開業,王海秀向供電員工表達了對于用電的急切心情。了解情況後,俄體鎮供電所第一時間開辟“綠色通道”,制定方案,開展施工,第二天就順利完成接電。
如今,由“螞蟻上樹”“鳳歸巢”“半江紅”等菜肴組成的“全粉宴”成了王海秀農家樂的招牌菜。粉條成為餐桌上的“主角”,吸引了一大批顧客前來品嘗“俄體味道”。今年暑假剛開始,不少城裡人和外地人就慕名而來,這也讓王海秀的農家樂生意火爆:“我們家一天最多接待過1700多人,有了電力的保障,今年收入二十萬沒問題。”(孫美琪、王佳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