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11:23:53

李白,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對于李白到底出生于何處,自古以來就衆說紛纭。在清朝以前,李白一般被認為生于四川。但進入近代以來,随着各種考古文物的出土,很多學者開始傾向于李白實際生于遙遠的西域。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1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2

著名學者郭沫若根據範傳正《李公墓碑序》所載:“ 隋末多難 ,一房被竄于碎葉 ” 。推斷出李白的出生地,可能是唐代的西陲重鎮——碎葉城。而到了今天,李白出生于碎葉城,已然成為了定說。一般認為,李白于701年生于碎葉,直到705年,随父由碎葉至昌明

雖然确定了李白的出生地,但碎葉城的具體位置,卻讓學者們苦惱不已。對于碎葉城究竟位于何處,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說法,例如“熱海碎葉說”、“焉耆碎葉說”以及“哈密碎葉說”。

然而在1982年,蘇聯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城郊外的一個農民,在開墾田地時,無意發現了一方石碑。這塊石頭大緻呈長方形,邊緣部分已經殘損。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3

經過蘇聯考古學家勘察,發現在石碑基座處,有數十個缺損的漢字。雖然字迹已經較為模糊,但仍可以分辨:

“□西副都□碎葉鎮壓十姓使上柱國杜懷□”

根據蘇聯、日本以及中國學者推測,這裡的杜懷□其實是唐代曾任安西都護、安西副都護、碎葉鎮壓十姓使的杜懷寶。在史書中,他的名字僅僅隻出現過一次。在《新唐書·王方翼傳》中曾這樣寫道:

唐高宗調露元年(即公元679年),裴行儉奉命前往西域平定突厥叛亂。為配合這次行動,後來修築碎葉城的王方翼被封為安西都護,而杜懷寶則從安西都護調整為庭州刺史。當叛亂平定,碎葉城修築完成後,唐高宗一道诏書又将二人職位對調,杜懷寶又被派往碎葉鎮守。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不算太出名的軍官,卻讓關于碎葉城具體位置的千年争論得以圓滿結束。随着碎葉城的發現,李白出生地之謎也因此解開。而托克馬克市,也正式成為李白的出生地。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4

與此同時,中亞碎葉城遺迹的發現,卻充分證明了盛唐的強大。衆所周知,西域大地是由漢代探險家張骞所開拓的。漢宣帝時,漢朝建立西域都護,正式确立了中原政權對于西域的統轄。而到了唐朝,中原王朝對于西域的控制又大大前進了一步。

自唐太宗執政以來,唐軍便向西域地區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唐太宗時,唐朝連續攻滅高昌、焉耆、龜茲等國,并建立了安西四鎮。唐高宗時期,蘇定方滅亡西突厥,将大唐帝國的控制範圍擴張至鹹海。今日的中亞,幾乎全部為唐朝所囊括。

為了隔絕西突厥餘部與吐蕃的聯系,唐朝将自己的觸角深入中亞,并在今天托克馬克建立了碎葉城,作為唐代最西的軍事重鎮,而碎葉也因此成為安西四鎮之一。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5

公元677年,裴行儉以幫助波斯王子複國為名,以假道伐虢之計,突襲盤踞于碎葉城附近的突厥叛黨阿史那都支。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勝利,裴行儉在碎葉城刻石紀功。過了1300多年,北京大學博士生努爾蘭·肯加合買在托克馬克考察碎葉城遺址時,發現一座紅色花崗岩質石碑,“這個碑額系紅色花崗岩質雕琢而成,寬約82厘米,高約60厘米,厚約15厘米。碑額作二龍蟠交樣式”。

根據努爾蘭·肯加合買推測,這座殘碑就是裴行儉當年在碎葉城所立的紀功碑。大唐帝國,竟能将自己的軍事力量投送到蔥嶺之外,其實力之強大,簡直非同凡響。

裴行儉後,唐朝牢牢地控制住了碎葉城。李白的父親也因為犯罪,和家屬一起遠戍于碎葉城,而李白也意外在這個城市中出生。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6

由于碎葉城的存在,使唐朝得以牢牢地控制西域的萬裡之疆。長安有個門叫開遠門,如今西安的公交車站還在用這個名字。唐朝時,這裡曾立有一座霸氣的石碑,上面寫着:

“西去安西九千九百裡”,以示戎人不為萬裡之行。”

按照古人的觀點,軍人行軍即使再遠,也不能超過萬裡。而安西距離長安,“不過”九千九百裡之遙。換言之,也就是說,安西距離長安并不遙遠。或許隻有唐朝,才會有這樣氣勢雄渾、氣吞萬裡的石碑。

在這座石碑的指引下,成千上萬的大唐軍人、官員遠赴萬裡之外,立奇功于絕域,創造了無數傳奇的故事。然而奔赴西域的不僅僅隻有軍人,同時還有詩人。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7

沿着漫長的絲綢之路,盛唐詩人們留下了無數壯美的詩篇,就讓我們跟随着詩人的腳步,來一場波瀾壯闊的西域之旅。詩佛王維在長安送别友人時曾寫道: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人王翰駐守于涼州時,抵禦吐蕃人的入侵時曾寫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8

而盛唐詩人岑參在穿越西域茫茫沙漠時曾寫道:

“黃沙碛裡客行迷,四望雲天直下低。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當我們跟着詩人的足迹繼續西行,我們終将到達碎葉城。而素有邊塞詩人之王的王昌齡就此寫道: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這些偉大的詩歌,就像一串串珍珠,串起了大唐西域的萬裡之疆,也讓我們回想起當年盛唐的強盛武功和絕代風華。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9

文治和武功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大唐武力的強大,又如何有盛唐詩歌的繁榮。而這一切對于後來的宋朝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宋朝雖然不乏偉大的作品,但從格局上來說,卻永遠輸給大唐一籌。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開疆萬裡、四海臣服的大唐,詩人完全有條件做到這一點。因此,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大詩人都崇尚仗劍走天涯的豪邁人生。以李白為例,他的一生就是在漫遊中度過的。

受此啟發,出版社專門出了一本《藏在地圖中的古詩詞》,本書是市面上唯一一套與地圖相結合的古詩詞,帶你去88個地方,拜訪40位詩詞名人,吟詠180首詩篇,聆聽200段曆史過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讀書節目主持人、閱讀推廣人賀超叔叔配音并推薦。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10

在本書中,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曾經去過哪裡,在哪裡創作過什麼名篇,《名人足迹圖》都會告訴你。其中還附贈一張大尺寸的《中國古詩詞地圖》,讓小讀者能從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裡找到全套書輯錄的近一百首詩詞,并準确定位。本書适合3~10歲孩子閱讀,在品讀詩歌的同時,還學習了地理知識,一舉兩得。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學好詩歌,能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敦厚,有涵養,充滿文化氣息的人。所謂“腹中有書氣自華”嘛!

李白有屍骨的墓在哪裡(中亞農民挖出一石碑)11

别的孩子看到高山,隻會說:“山真高”。而會讀詩的孩子卻會說:“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别的孩子看到大海,隻會說:“海真藍”。而會讀詩的孩子卻會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而到國家層面,中國人在捐贈物資時,隻會說:“武漢加油”。而日本人在捐贈時,卻會說:“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由此可見,中國人在詩歌教育的普及方面,還不如我們的東鄰日本。

如今國家對于語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大幅度增加了古詩詞的比重。學好古詩詞,不僅能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還能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

這套書六一期間,折扣低至58元,不過一頓午飯錢。如今已經賣出4100多本,。想提升孩子國學水平,讓他們成為武亦姝那種“别人的孩子”,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