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弓》,出自《禮記》。“檀弓”是戰國時人,因為知禮,所以本篇以“檀弓”為題名。
在《檀弓》一文裡,作者通過記錄孔子的言行、孔子與弟子的對答,來闡述“禮”的精神,即情理交融之境。“情”和“禮”二者的關系是:“情”是“禮”要表達的深意,脫離了真情的禮儀,就是形式,就是空架子。而“禮”能使“情”不随時間消失,曆久彌新。
本文選取《檀弓》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拜而後稽颡,頹乎其順也;稽颡而後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者。
先跪拜後磕頭,這樣做是最合順的;
先磕頭後跪拜,最能表達哀傷之情。
當服完三年之喪的時候,
我會遵從哀傷行禮之法。
【點評】禮儀雖然提倡“先人後己”,但孔子卻說:“從其至者”,表明禮儀本身要以“情”為重。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
君子,一生都會懷念自己去世的父母,
但卻不會因過度思念雙親使身體受損。
【點評】孔子認為,随着時間流逝,人的喜怒悲哀總會過去。唯有借助“禮”,才能使心中的誠意曆久彌新。
鄰有喪,舂不相;裡有殡,不巷歌。
鄰居有喪事,舂米時就不要唱歌了;
街坊停柩在家,不能在胡同裡唱歌。
【點評】能夠照顧他人的感受、有同理心,就是“禮”的意義。
又多乎哉!逾月則其善也。
其實也不需要太多時間,
再過一個月唱歌就好了。
【點評】魯國有人早上為父母舉行除喪祭禮後,晚上便唱起歌來。子路就嘲笑這個人,孔子知道後就說:“不要責備别人啊,他已經服喪三年,時間夠長了。”過了一會兒,孔子又說:“若等一個月,那時再唱歌也不晚啊!”
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如同小孩追随父母般哭泣,
而回來的時候又依依不舍。
【點評】送葬時像小孩追随父母那樣哭泣,返回時又依依不舍。孔子認為,這樣的喪事辦得好。而之所以這麼認為,是源于對生命有情的體悟。
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泰山就這麼崩塌!
棟梁就這麼損壞!
哲人就這麼死了!
【點評】孔子唱完這首歌,七天後便去世了。
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喪禮,與其哀不足而陪葬品有餘,不如陪葬品不足而哀有餘。
祭禮,與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餘,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餘。
【點評】雖然“禮”不能少,但若缺乏真情,則“禮”就是空架子了。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
一天,孔子路過泰山旁,
看見一婦人在墓前哭泣。
孔子憑着車前橫木聽着。
【點評】“式”是通假字,通“轼”,車前橫木。孔子聽到一位婦女在墓前痛哭不已,遂停下車一問究竟。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
後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
現在我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點評】“舅”指丈夫的父親,即公公。婦女自述不幸。
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你們一定要記住啊,
苛政比老虎還兇猛!
【點評】“苛政”即繁瑣的政令。孔子聽完婦女的哭訴後,對弟子們說“苛政猛于虎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