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完最後一張床,蔡平癱坐在了地上。
自9月3日淩晨3點,開始給床安裝螺絲,到最後完成,10個小時裡,他一共安裝了150張床,擰了1200個螺絲。
在大慶市方艙醫院建設中
有數百個像蔡平這樣的人
他們聞“疫”而動
跑出“極限速度”
防疫人員在講述主要事項
百名建設者閃電集結
大慶市方艙醫院,是在原福利中心改造的隔離賓館基礎上,突擊建設而成。
2021年10月1日,市城發集團已将2号、5号、8号樓143個房間改造成隔離賓館,今年8月28日,按防控需要改造為大慶市方艙醫院後進行了功能調整,2号、5号、8号樓當即轉型為隔離病房,随後對1号、4号、6号樓進行改造建設。
大慶市城發集團是大慶市方艙醫院建設的承接單位,8月28日城發集團城安物業公司書記郝志宏在隔離中接到集團組建建設人員的指令後,利用公司網絡,第一時間發出召集令。
“建方艙,誰去?”消息一經發出,“我去!”公司副經理韓忠泉第一個報了名。
畢竟是建設方艙醫院,而且作為曾經的隔離賓館,裡面已經住過一些隔離人員。個别員工難免心裡有顧慮。
“我是黨員,我先上!”韓忠泉說。
“我跟上!”緊随其後,黨員李振也舉了手。很快,報名接上了龍……
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緊要關頭豁出來的,有黨員韓忠泉、李振,也有很多宋順利、張堯這樣的普通員工。
很快,由集團各部室、子公司、項目部組建的一支上百人的建設突擊隊迅速成立,朝着同一個目的地,迅速彙集。
報名的員工,有在隔離點執行建設任務、物業服務的,這些人本身就處在封閉管理中,就直接運送到方艙醫院建設工地。而部分居家辦公的,則由集團公司統一協調各方,在核酸檢測陰性、行程碼“綠碼”,确保安全前提下,經行業主管部門和各區政府協助,在規定的時間閉環趕到工地。
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安裝熱水器
48小時,隔離賓館“變身”方艙病房
建方艙醫院就是與病毒賽跑,疫情如火情,已經沒有時間耽擱。
“我從來沒在行業裡見過以小時為單位的進度表。”提起方艙醫院的建設難在哪,從管理層到現場施工負責人的回答都是一緻的,“施工的難度不大,但是時間太緊張了”。
有多緊張?在以往的工程項目中,施工進度一般以月或者周進行更新,最緊急的任務也不過是按天來排計劃。
但是現在,“我們倒排工期,挂圖作戰。每一項工作都精确到小時。”大慶市方艙醫院改造項目指揮李海濤表示。
在方艙醫院建設工地,很多人開玩笑,上趟廁所回來,房間就大變樣。
方艙醫院2号樓,原來是隔離賓館。
連夜趕到現場的建設者,接到的第1份“軍令狀”就是48個小時内,把隔離賓館房間改成方艙病房。改造總體需要走四步。第一步是拆,原來的房間,隻留床和窗戶紗簾,其餘電視、櫃子、厚窗簾等全部拆除;第二步是撤,房間内所有拆除下來的東西全部撤離;第三步是搬,所有新物品搬進病房;第四步是安,安新床、安放新物資。
每一步,都有規定的完成時間。
“那真是與時間賽跑,大家都是按分鐘跑着幹。沒有人去想吃飯、睡覺的事兒。隻有一個想法,我們搶前抓早,整體就能準時完工,交付使用。”方艙醫院物業方面負責人李振說。
48小時,2号樓如期改造完成。
緊接着,是5号樓、8号樓……
鋪床品
10個小時,他擰了1200個螺絲
方艙醫院一改以往廠房式模式,而是各個組團,每棟樓都有獨立的硬隔斷,分為四人房間一組團,以及九人房間一組團。
隔離房間改造成方艙病房,其中有一項緊急工作,就是安床。
按照防疫标準,病房每隔1.2米,安放一張床。
剛開始運到的床,都是卡扣設計,搬運到房間,一推一扣即可,安裝比較方便。
到5号樓時,床變了,需要螺絲安裝。
9月3淩晨3點,剛躺下不到一個小時的蔡平接到安裝病床的任務。他二話沒說,抓起安裝工具,跟另外幾名同事直奔5号樓。
蔡平1月份就在隔離賓館工作。8月28日項目啟動後,他就地轉為方艙建設者。他說:“為了如期完工,大家都拼了力,每天睡一兩個小時是常态。”
一張床,8個螺絲。一個放螺絲,一個擰螺絲,幾個人分工合作流水作業。
這一幹,就是10小時。他一共安裝了150張床,光螺絲就擰了1200個。“到最後,手都擡不起來了。吃飯時,筷子也拿不住了。”蔡平說。
“我們接到了市裡任務後,投入了接近130人連夜奮戰,其中80%的人,一天隻能睡一到兩小時覺。大家都在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方艙醫院提前一分鐘交付,就能提前一分鐘發揮效用。”李海濤說。
圖片由采訪單位提供
責編:張繼衡 李佳明 審核:代寶柱 監制:王鵬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