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壞習慣導緻血糖越來越高?雜糧:适當雜糧代替精白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個壞習慣導緻血糖越來越高?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雜糧:适當雜糧代替精白米
對于糖友來說,主食是影響能量攝入及餐後血糖控制的最重要因素。雜糧較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及較低的血糖指數,因此,建議糖友吃雜糧宜占主食攝入量的1/3。
不過需提醒糖友,并不是所有粗糧都适合糖友吃,比如同樣屬于粗糧的大黃米、糯小米飯、糯玉米等黏性糧食品種,餐後血糖都是非常高的,甚至比白米白面更高。
相同的食材用不同的方法烹調,其升糖能力也有大大的差别。比如澱粉含量較多的食材,加工成熟食後,易糊化,蒸煮時間越長,越軟爛,越容易消化吸收,升糖速度越快,越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高鈉飲食:“隐形鹽”易被忽視
高鹽飲食會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糖友要注意降低食鹽用量,每日不宜超過6g。同時,還要注意限制醬油、蚝油、黃醬、辣椒醬、番茄醬、雞精、味精、鹹肉、腐乳、韭菜花等食物攝入,這些都是“隐形鹽”最常見的藏身之所。
當然,限鹽也能做出美味。改變用鹽習慣,将鹽末直接撒在菜肴表面,有助于喚起食欲;用酸味強化鹹味,使用陳醋、白醋、橘子、番茄等各種酸味食品,減少對鹹味的追求。
用蔬菜本身的自然風味,如番茄、洋蔥等與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煮;用蒸、炖等烹調方式,保持食物原味;或做湯不放油、鹽,适量放些蝦皮、紫菜提鮮。
水果:兩餐之間适量吃
研究顯示,低GI水果攝入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呈顯著負相關,因此糖友可選擇GI較低的水果,在兩餐中間或運動前後吃水果,每次食用水果的數量不超過200g。同時應減少25克主食以使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保持不變。
并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糖友吃,應選擇低GI水果,如蘋果、梨、桃、柚、橙子、猕猴桃、草莓、櫻桃等;不宜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如紅棗、紅果,特别是幹棗、蜜棗、柿餅、葡萄幹等幹果及果脯。
糖友在剛進食水果,或進食水果的品種和/或量有變化時,都要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然後根據血糖情況決定吃或不吃,或量的增減。(健康時報)
辟謠1-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有流言稱,戒掉澱粉類食物、少吃果糖含量高的水果、不喝飲料、拒絕加工食品,就可以治好糖尿病。
真相是: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情況下,病情的好轉是飲食、運動、藥物等多種方法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以此為由片面誇大某種特定方法的功效。
18世紀末,英國的John Rollo醫生率先注意到低碳水飲食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價值。他所倡導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模式”影響深遠,讓人們認識到高碳水飲食對于糖尿病的不利影響,但也是當前衆多飲食誤區的思想源頭,比如“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随便吃菜不要緊”等等。
如果過度限制主食,長期不進食或極少進食碳水化合物,脂肪不得不過度提供熱量,這對以葡萄糖供能為主的大腦和心肌代謝會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高脂、高蛋白的過量攝入加重肝腎代謝負荷,心腦血管并發症的發病率也有可能因此升高。(人民網)
辟謠2-“吊脖”健身能修複頸椎疾患
有流言稱,将頭吊起,随着繩子搖晃、擺動,這種“吊脖”健身能修複頸椎疾患。
真相是:“吊脖健身”鍛煉類似臨床上的“頸椎牽引”,熱衷于“吊脖健身”的中老年人,以為讓脖子受到牽引就對頸椎有好處。但答案是否定的。像這種不正當的“吊脖健身”,牽引力量遠大于臨床治療所需,可能會損傷神經組織、肌肉、肌腱和韌帶等,加重病情,甚至可能會引起截癱、危及生命。(人民網)
盛夏吃什麼?
紅棗綠豆湯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
推薦理由:長期吸煙、夏季煩熱的人群
材料:綠豆200g、紅棗5粒(3-4人量)
烹調方法:綠豆洗淨後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備用;紅棗洗淨後切口,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清水1000ml大火燒開後改用中小火炖煮30~40分鐘。(廣州日報)
谷麥芽陳皮瘦肉湯
主要功效:消面食積滞
推薦理由:端午節吃粽子以後容易積食
材料:谷芽20g、麥芽20g、陳皮 1小瓣,瘦肉100g、蜜棗1個(1~2人)
烹調方法:沖洗所有材料,瘦肉切大塊。把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入清水800ml,大火煮沸後小火再煮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廣州日報)
記者 蘇墨
來源: 工人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